粉紅刺皮耳

粉紅刺皮耳

粉紅刺皮耳是一種真菌,從不與基質分離,初為圓形散生,後相互匯合,主要分布在西南寧(1886),大苗山(1909,1956),隆林(HMAS 21114)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中文學名
粉紅刺皮耳
真菌
真菌
 
拉丁學名
HeterochaeteroseolaPat.
參考文獻
Bull.Soc.Myc.Fr.29:207.1913.

形態描述

擔子果平伏,緊貼,從不與基質分離,初為圓形散生,後相互匯合,可達30cm。新鮮時白色,灰白色或暗玫瑰粉紅色,入標本室後呈乾粉狀,微粉紅、淺黃色、肉桂色或淺褐色至黃褐色,有時乳酪淺黃色至蜜黃色。邊緣窄,白色。刺柱與子實層同色,常散生,有時數量多,頂端平截,也常見有銳尖的,在顯微鏡下,刺柱褐色,起源於子實下層基部,全長達180-250μm,突出部分80-120(-170)×25-40μm。子實體切面厚100-350μm。子實下層淡色透明或淡黃色至暗褐色,菌絲直徑2-3μm。側絲密集,分枝。膠囊體細長,絲狀,有時叢生,40-85×6(-5)-8μm。擔子卵形,13-15(-17)×8.5-11μm。孢子腎形至近臘腸形,(10-)12-13.5×5-6μm,萌發時產生再生孢子或萌發管

生態環境

在闊葉樹枯枝上群生。

中國分布

廣西南寧(1886),大苗山(1909,1956),隆林(HMAS21114),凌樂(HMAS26559);雲南西雙版納(3334);海南尖峰嶺(1581,1615)。

世界分布

中國、中南半島、越南(模式產地)。

模式產地

越南
討論
此種的種加詞意指粉紅色的,但此特徵在我們所檢查的標本中不甚穩定。Bodman(1952)也指出:Patouillard(1913)在原始描述中提到的那種美麗的粉紅色時很不明顯的。我們認為,H.roseola的鑑定性特徵應該是擔子果從不與基質分離,乾後呈乾粉狀,微褐色至黃褐色,子實下層明顯,淡褐色至暗褐色,膠囊體細長,絲狀,有時數量較少,幾乎在每個標本中都能觀察到。

盤點銀耳目花耳目的真菌(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