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銀耳

巴西銀耳

巴西銀耳為銀耳科銀耳屬真菌。中國分布於吉林、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廣西等部分地區。國外分布於巴西、巴拿馬。在闊葉林中闊葉樹枯枝上及朽木上單生、散生。

基本信息

巴西銀耳

拉丁綱名Basidiomycetes
中文綱名擔子菌綱
拉丁目名Tremellales
中文目名銀耳目
拉丁科名Dacryomycetaceae
中文科名叉擔子科
拉丁名Tremella brasiliensis
中文名巴西銀耳
定名人(Mōller)Lloyd
參考文獻Dacryomycetaceae

形態描述

巴西銀耳巴西銀耳
擔子果從樹皮裂縫突出,瘤狀、腦狀、不整形塊狀而表面具深溝回皺褶,或近葉狀而具短厚裂片,全體膠質,稍堅韌,略近軟骨質有彈性,長1-10cm,寬1-5cm,高0.8-3cm,鮮時表面深雞冠紅色或稍褪色至曙紅或淡紅,遮光環境下色更淺;內部色甚淺至無色透明;乾後表面深朱紅至深雞冠紅色。標本室貯藏數月後,色漸褪而呈桔黃至淡橙黃色。乾後顯著收縮,水浸後能恢復原狀。菌絲直徑1.5-3μm,常具膠質層,有明顯鎖狀連合。下擔子居表面40-50μm以下起至80-95μm之間,稀深達100-160μm,形成一寬廣而疏鬆的擔子群區。擔子產生於交織的能育菌絲的短枝頂;在子實層有分枝粗壯的分生孢子、梗狀構造,似為不育隔絲。下擔子特別大,初梨形至卵形,成熟時近球形至廣卵形,十字形縱隔,22-38.5(-50)×21-33μm;上擔子脫落性,長70-100μm,下部稍狹,上部漸粗至膨大,直徑5-8.5μm;擔孢子球形至近球形,有鈍尖,13-17(-20)×13-16(-18)μm,蔭發產生再生孢子或萌發管。

生境

闊葉林中闊葉樹枯枝上及朽木上單生、散生。

中國分布

吉林長白山(3647);浙江天目山(1272);福建三明(三明真菌研究所1978);河南寨子山(MHSU10);湖北房縣(2114,2158),京山(1777);湖南莽山(803,1706,1752),紫雲山(2676,2709),大圍山(2663);海南吊羅山(1349,1451,1497),尖峰嶺(1574),黎母山(1306,1326);廣西大明山(918,1826,1879),永福(937)。

世界分布

中國巴西(模式產地)、巴拿馬

模式產地

巴西

討論

巴西銀耳在海南所產標本鮮時均為大紅、雞冠紅色,而在大陸所採到的標本皆為桔紅色。本種的擔子和擔孢子均特別大,為國產銀耳屬諸種中之最大者。就是在全世界銀耳屬中也是少見的。據Bandoni(1958),此菌當有分生孢子時,它產生在擔子形成之前,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成在150μm的表層中。分生孢子球形至廣橢圓形,2.5-9×1.5-4μm。

盤點銀耳目花耳目的真菌(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