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波多耳

蠟波多耳是一種真菌,屬於銀耳目。分布於中國、厄瓜多、法國、英國、美國、捷克斯洛伐克、紐西蘭、德國、摩洛哥。

基本信息

微生物簡介

蠟波多耳是一種真菌,屬於銀耳目
中文學名:蠟波多耳
拉丁學名:Bourdotia galzinii (Bres. ) Bres .et Torrend
生態環境:在闊葉林中闊葉樹朽木上群生
世界分布:中國、厄瓜多、法國、英國、美國、捷克斯洛伐克、紐西蘭、德國、摩洛哥。
中國分布:湖北神農架
模式產地:法國

形態描述

擔子果蠟膠質,平展貼生,邊緣無限型擴展,長、寬皆可達1至數厘米,鮮時半透明,表面淡黃色至淺藍灰色,光滑至波狀,常具白粉;乾後為一不明顯的薄膜,赭色至深褐色,具光澤,常帶葡萄酒紅色;切面厚75-100(-650)μm,其組成是有一微弱的匍匐菌絲層,菌絲直徑2-3μm,常粘結,其上產生一寬廣的上升層,這層由膠裹體、雙核化側絲和能育菌絲組成;有時有幾個生長層,每層由一匍匐菌絲層和一上升菌絲層所組成;膠囊體最初透明無色,但後來發育成有黃色顆粒狀內含物,並變成屈曲,近圓筒形至近於棍棒狀或梭形,30-80(-250)×(2-)2.5-6.5(-7.5)μm,有時延長穿過1至多個生長層;雙核化側絲多從能育菌絲產生,直徑1-2μm,在下擔子之上形成較清楚的一層厚達10-20μm. 頂部分枝;能育菌絲直徑1.5-3μm,通過鎖狀聯合側面再育產生一系列擔子;擔子幼時為棒狀或梨形,長可達30μm左右,以後膨大的頂部形成能育的頭部,下部分割出不育的柄部;柄部圓往形;能育的頭部縱分隔成2-4細胞,倒卵形、狹倒卵形至卵狀橢圓形,(10.5-)17-20(-24)×8.5-12.5(-13.5)μm;上擔子圓筒形,20-38(-50)×2-4μm,擔孢子短圓柱形,稍彎曲,或近卵形近軸側平直,(8-)9-13×(4.5-)5.5-8μm,萌發產生再生孢子

Bourdotia galzinii的特徵是具柄的擔子,豐富而又分枝的雙核化側絲在發育的下擔子之上形成清楚的一層,及具有長圓柱形的膠囊體,膠囊體發育成具黃色顆粒狀內含物;擔子果乾後具光澤並帶葡萄酒紅色。

盤點銀耳目花耳目的真菌(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