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菌

以不同抗病性梨品種為材料,研究了梨黑星菌粗毒素對梨離體葉片的過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細胞膜相對透性以及葉綠素含量變化的影響.研究表明,毒素接種後抗病和感病品種葉片的POD和PAL活性、MDA含量和相對電導率均呈上升趨勢,其間會有1個或2個峰值出現,且抗病品種葉片的POD和PAL活性高於感病品種,而細胞內MDA含量和相對電導率增加比率低於感病品種;同時,毒素使梨離體葉片的葉綠素、類胡蘿蔔素含量下降,且感病品種的下降幅度大於抗病品種。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拉丁名:Venturia pyrina
英文名:
其它名:
分類地位:菌物界 > 子囊菌門 > 盤菌綱 > 盤菌目 > 盤菌科 > 梨黑星菌屬
保護級別:未列入
瀕危等級:無危
可信度:2級可信度
野生馴化:家養/栽培
水生陸生:陸生
重慶特有種:
重慶模式種:
產地:
引進來源:
引進時間:
市外分布:
特有地區:

識別特徵

分生孢子梗粗而短,暗褐色,無分支,直立而彎曲,其上可見有許多瘡疤狀突起物。分生孢子淡褐色,或橄欖色,兩端無,方錘狀,單細胞假囊殼圓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子囊棍棒狀,子囊孢子雙孢,上大下小。

生物現狀

保護及保存現狀:
人工保存
主要用途和價值:
為農作物致病菌,引起蘋果和梨的黑腥病
開發利用現狀:
開發
保護建議:
不詳
遺傳多樣性:
不詳

菌物界(三)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