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芽孢桿菌

短小芽孢桿菌(拉丁名:Bacillus pumilus)為芽孢桿菌目、芽孢桿菌科、短小芽孢桿菌屬。飼用微生物菌種,適用於豬、禽類、反芻動物,也適用於魚、蝦等水產動物。可防治小麥根腐病、草莓灰霉病。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編 號StrainNumberAS1.594

拉丁學名LatinNameBacilluspumilusMeyerandGottheil

中文菌名短小芽孢桿菌

拉丁別名OtherStrainName

菌株來源History←IMAS

分離基物HabitatThestrainisolatedfromthestrainAS1.480

用 途UsageThestrainusedforproductionofInosine

培養溫度Temperature30C

培養基MediaNumber2

形態特徵

短小芽孢桿菌呈桿狀,圓末端,單個或呈短鏈排列,1.2~1.5×2.0~4.0微米。能運動,革蘭氏陽性,芽孢1.0~1.2×1.5~2.0微米,橢圓形,中生或次端生。該菌能水解澱粉,降解甘露聚糖、木聚糖、纖維素等。
B.pumilus存在半透明型和不透明型兩種不同的菌落形態,對兩種菌落分別進行傳代,半透明菌落能產生半透明和不透明型菌落,且基本各占一半。而不透明菌落在傳代過程中只產生少許的半透明菌落,且傳至第4代時半透明型菌落消失。

防治對象

小麥根腐病、草莓灰霉病。

功效

降解非澱粉多糖,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飼料中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增強動物的免疫功能,提高動物的抗應激能力;

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
無污染,無殘留,生物環保。

適用範圍

本品適用於禽類、反芻動物,也適用於魚、等水產動物。

用法及用量

在飼料中充分混勻,每噸飼料建議添加量500-1000克,用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用量。

菌物界(三)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