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孔附毛菌

囊孔附毛菌

囊孔附毛菌,擔孢子圓柱形,稍彎曲,透明、薄壁,平滑, 5-6(-8)×2-2.5(-3)μm。本種擔子果與Trichaptum abietinum相似,但後者子實層體帶紫色,擔孢子較大,生於針葉樹上。

基本信息


簡介

囊孔附毛菌囊孔附毛菌
拉丁名:Trichaptumbiforme(Fr.)Ryv.
分類地位:菌物界>擔子菌門>異擔子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附毛菌屬
保護級別:未列入瀕危等級:無危
可信度:1級可信度
野生馴化:野生
水生陸生:陸生
重慶特有種:否
重慶模式種:否
市外分布:黑龍江,吉林,北京,江西,湖北,四川,雲南

識別特徵

菌蓋:1~4cm×1~3mm,多數重疊,或互相連線,邊緣薄而銳。菌肉:近白色,厚0.5~1.2mm。菌管:0.5~1mm,與菌肉同色。孢子:無色,圓柱形。

生物現狀

保護及保存現狀:

自然野生

主要用途和價值:

木腐菌,可分解木材

開發利用現狀:

未利用

保護建議:

不詳

遺傳多樣性:

不詳

菌體特徵

擔子果一年生,無柄,韌革質。菌蓋半圓形到扇形,單生或覆瓦狀排列並左右相連,1-3×1-5cm,厚3-10mm,表面具放射狀的粗毛,近白色,灰白色,具有淺土黃色有淺土褐色相間的環紋,具有細長絨毛或絨毛;邊緣薄而銳,完整或瓣裂,波浪狀,稍內卷。菌肉近白色或木材色,厚1-3mm。菌管與菌肉同色或色稍深,長2-7mm。孔面淺褐色或堇紫色;管口不規則形,往往裂成齒狀,高低不平,每毫米0.5-2個。
菌絲系統二體型;生殖菌絲透明,薄壁,具鎖狀聯合,直徑3-4μm;骨架菌絲淡黃色,厚壁,少分枝,直徑4-5μm。
囊狀體多,無色,稍厚壁,紡錘狀,被結晶,突出子實層12-15×5-6μm。

生長環境

生於闊葉樹上,如楊、柳、櫟等。稀生於針葉樹上。木材白色腐朽。

主要分布

中國分布

北京中關村,44996。山西交口,37344。吉林長白山,48159,48158。黑龍江帶嶺,24149;呼中地區,42219。江西井崗山,32220。山東臨沂,45105。湖北神農架,47640,47536。福建建陽,33690。廣西大瑤山,44997。四川米亞羅,30910。雲南楚雄,58261。西藏米林,39417;察隅,39622。

世界分布

中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芬蘭、美國。還有其他國家。

菌物界(三)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