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錐

小果錐

小果錐,屬山毛櫸目,山毛櫸科,拉丁名為Castanopsis fleuryi,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及東南部。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小果錐小果錐

資源名稱:小果錐,Castanopsisfleuryi

數據標識符:jiaoxuebiaoben_2151C0001C02028572

關鍵字:植物標本;教學;Fagaceae;小果錐

中國植物志:22:061

英文植物志:4:329

外觀形態

小果錐也叫小果栲(圖版18:1-4),喬木,通常高不超過10米,胸徑10-25厘米,小枝及果序軸散生灰黃色或灰棕色微凸起的皮孔,枝、葉均無毛。葉近革質,橢圓形,披針形或卵形,長9-20厘米,寬3-7厘米,頂部漸尖,常彎向一側,基部楔尖或近於圓,有時一側偏斜,兩側不對稱,全緣,中脈在葉面上半段稍凹陷,下半段細脊狀凸起,兩側的葉肉部分微凹陷,側脈每邊7-10條,位於葉緣頂部的2-3對在葉緣附近常上下連結,支脈纖細,葉背有緊實的蠟鱗層,當年生葉兩面同色,二年生葉葉背多少帶灰白色;葉柄長8-15毫米。

花序特徵

小果錐花序及果序軸被灰黃色叢毛狀微柔毛,雄花序常為圓錐花序;雌花序多穗聚生於枝的近頂部,花柱長約1/2毫米。果序長8-15厘米,果序軸與其著生的枝約等粗,橫切面徑2-4毫米;殼斗有堅果1個,橢圓形或闊卵形,頂短狹尖,基部常有短柄,一面靠貼果序軸斜向上升,長10-15毫米,寬9-13毫米,刺稀疏且短,長1-3毫米,被灰黃色或灰棕色微柔毛及蠟鱗;堅果闊圓錐形,通常高過於寬,徑8-12毫米,透熟時無毛,果臍位於堅果底部。花期5-7月或10-11月,果次年10-11月成熟。

生境分布

小果錐產於雲南省南及西南部。見於海拔600-2400米山地疏或密林中。寮國也有分布。

物種鑑別

C.brevispinulaHick.etA.Camus的兩號標本:Poilane2061(模式,具成熟殼斗及2155(具成熟殼斗),二號均采自寮國桑怒省。二者與本種(模式也采自寮國桑怒省,Poilane2096)各部形態無甚區別。但A.Camus的描述說C.brevispinula的殼斗是一苞3果,依我們對該二號標本的觀察,是每殼斗有堅果1個。

殼斗目百科(三)

殼斗目(學名Fagales),又名山毛櫸目,在生物分類學上屬真雙子葉植物之下的豆類植物分支,包括很多最常見的樹木。

殼斗科·錐屬植物

屬(Castanopsis),又稱屬、栗屬或苦櫧屬。殼斗科,約120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中國約60種,秦嶺以南各地均有,為常綠喬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