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錐

鉤錐

鉤錐,樹皮厚,如松樹皮狀開裂,內皮淡紅褐色,近於平滑。環孔材,木質部僅有細木射線,心邊材分明,心材紅褐色,邊材色較淡,年輪分明,材質堅重,耐水濕,適作坑木,梁,柱,建築及家具材,屬紅錐類,是長江以南較常見的主要用材樹種。

基本信息

物種名稱

中文名:鉤錐
拉丁學名: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
別 名:櫧栗,大葉鉤栗,大葉錐栗(浙江),大葉櫧,巴栗,鉤栗,假板栗,野板栗(廣西),猴栗,鉤栲
科屬名:殼斗科(FAGACEAE
卷屬名:錐屬( Castanopsis (D. Don) Spach )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5米,樹皮灰褐色,粗糙,小枝幹後黑或黑褐色,枝、葉均無毛。新生嫩葉暗紫褐色,成長葉革質,卵狀橢圓形,卵形,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5-30厘米,寬5-10厘米,頂部漸尖,短突尖或尾狀,基部近於圓或短楔尖,對稱或有時一側略短且偏斜,葉緣至少在近頂部有鋸齒狀銳齒,側脈直達齒端,中脈在葉面凹陷,側脈每邊15-18條,網狀脈明顯,葉背紅褐色(新生葉)、淡棕灰或銀灰色(老葉);葉柄長1.5-3厘米。雄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序軸無毛,雄蕊通常10枚,花被裂片內面被疏短毛;雌花序長5-25厘米,花柱3枚,長約1毫米,果序軸橫切面徑4-6毫米;殼斗有堅果1個,圓球形,連刺徑60-80毫米或稍大,整齊的4、很少5瓣開裂,殼壁厚3-4毫米,刺長15-25毫米,通常在基部合生成刺束,將殼壁完全遮蔽,刺幾無毛或被稀疏微柔毛;堅果扁圓錐形,高1.5-1.8厘米,橫徑2-2.8厘米,被毛,果臍占堅果面積約1/4。花期4-5月,果次年8-10月成熟。模式標本采自浙江杭州靈隱寺。

分布及生境

產浙江、安徽二省南部、湖北西南部、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東南部。生於海拔1 500米以下山地雜木林中較濕潤地方或平地路旁或寺廟周圍,有時成小片純林。

功能用途

樹皮厚,如松樹皮狀開裂,內皮淡紅褐色,近於平滑。環孔材,木質部僅有細木射線,心邊材分明,心材紅褐色,邊材色較淡,年輪分明,材質堅重,耐水濕,適作坑木,梁,柱,建築及家具材,屬紅錐類,是長江以南較常見的主要用材樹種。
醫藥:果實(鉤栗):用於痢疾。

文獻來源

中國植物志 第22卷;
Castanopsis tibetana Hance in Journ. Bot. 13: 367. 1875; Skan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524. 1899; Hu et Chun, Ic. Pl. Sin. 2: 2, pl. 61. 1929; A. Camus, Chataig. 288. 1929, Atlas pl. 26. 1928; Merr. in Lingn. Sci. Journ. 7: 301. 1929; Rehd. in Journ. Arn. Arb. 10: 119. 1929 et 17: 70. 1936; 陳嶸, 中國樹木分類學186. 圖128. 1937;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1: 423.圖846. 1972; Lauener in Not. Roy Bot. Gard. Edinb. 41: 169. 1983. ——Quercus franchetiana Levl. Fl. Kouy-Tcheou 128. 1914. ——Castanopsis chengfengensis Hu in Bull. Fan. Mem. Inst. Biol. n. s. 1 (3): 220. 1948.

殼斗目百科(二)

殼斗目(學名Fagales),又名山毛櫸目,在生物分類學上屬真雙子葉植物之下的豆類植物分支,包括很多最常見的樹木。

殼斗科·錐屬植物

屬(Castanopsis),又稱屬、栗屬或苦櫧屬。殼斗科,約120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中國約60種,秦嶺以南各地均有,為常綠喬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