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刺錐

鑽刺錐

鑽刺錐(Castanopsis subuliformis Chun et Huang)生於海拔700-900 米山地疏或密林中。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5米,胸徑50厘米,當年生枝暗褐色,與果序軸相同均無毛但有多數皮孔。

葉硬紙質,長圓形或披針形,長7-14厘米,寬3-5厘米,頂部短至長尖,基部近於圓或甚短尖,有時一側稍短且略偏斜,葉緣在近頂部有少數淺裂齒或兼有甚少數全緣葉,中脈在葉面凹陷,側脈每邊11-14條,支脈不顯,葉背有紅棕或黃棕色可抹落的細片狀蠟鱗;葉柄長約1.5厘米。

花未見。

果序長達11厘米,果序軸橫切面徑3-4毫米;殼斗圓球形,連刺徑15-20毫米,暗黑褐色,刺錐尖狀,長2-5毫米,基部寬而粗壯,散生,被灰黃色微柔毛及細片狀蠟鱗,每殼斗有1堅果。

堅果略扁的圓錐形,寬約15毫米,高約12毫米,密被棕色稍長的伏毛,果臍位於堅果底部。果期12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700-900 米的山地疏或密林中。

分布範圍

產自廣東(封開縣)、廣西(南寧市郊)。

殼斗科·錐屬植物

屬(Castanopsis),又稱屬、栗屬或苦櫧屬。殼斗科,約120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中國約60種,秦嶺以南各地均有,為常綠喬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