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錐

紅錐

紅錐,殼斗科·錐屬植物。喬木,高達25米,胸徑1.5米。產福建東南部(南靖、雲霄)、湖南西南部(江華)、廣東(羅浮山以西南)、海南、廣西、貴州(紅水河南段)及雲南南部、西藏東南部(墨脫)。成年樹的樹皮淺縱裂,塊狀剝落,外皮灰白色,內皮紅褐色,厚6-8毫米。韌皮纖維發達,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紅棕色至褐紅色,邊材色較淡,輻射狀散孔材,有細寬木射線二類。寬木射線常見聚合射線。木射線窄,材質堅重,有彈性,結構略粗,紋理直,乾燥時稍爆裂,耐腐,加工易,刨削後有光澤,為車、船、梁、柱、建築及家具的優質材,屬紅錐類,為重要用材樹種之一。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紅錐紅錐
喬木,高達25米,胸徑1.5米,當年生枝紫褐色,纖細,與葉柄及花序軸相同,均被或疏或密的微柔毛及黃棕色細片狀蠟鱗,二年生枝暗褐黑色,無或幾無毛及蠟鱗,密生幾與小枝同色的皮孔。葉紙質或薄革質,披針形,有時兼有倒卵狀橢圓形,長4-9厘米,寬1.5-4厘米,稀較小或更大,頂部短至長尖,基部甚短尖至近於圓,一側略短且稍偏斜,全緣或有少數淺裂齒,中脈在葉面凹陷,側脈每邊9-15條,甚纖細,支脈通常不顯,嫩葉背面至少沿中脈被脫落性的短柔毛兼有頗鬆散而厚、或較緊實而薄的紅棕色或棕黃色細片狀臘鱗層;葉柄長很少達1厘米。雄花序為圓錐花序或穗狀花序;雌穗狀花序單穗位於雄花序之上部葉腋間,花柱3或2枚,斜展,長1-1.5毫米,通常被甚稀少的微柔毛,柱頭位於花柱的頂端,增寬而平展,乾後中央微凹陷。果序長達15厘米;殼斗有堅果1個,連刺徑25-40毫米,稀較小或更大,整齊的4瓣開裂,刺長6-10毫米,數條在基部合生成刺束,間有單生,將殼壁完全遮蔽,被稀疏微柔毛;堅果寬圓錐形,高10-15毫米,橫徑8-13毫米,無毛,果臍位於堅果底部。花期4-6月,果翌年8-11月成熟。

分布

產福建東南部(南靖、雲霄)、湖南西南部(江華)、廣東(羅浮山以西南)、海南、廣西、貴州(紅水河南段)及雲南南部、西藏東南部(墨脫)。生於海拔30-1600米緩坡及山地常綠闊葉林中,稍乾燥及濕潤地方。有時成小片純林,常為林木的上層樹種,老年大樹的樹幹有明顯的板狀根。越南、寮國、高棉、緬甸、印度等。

物種區分

紅錐紅錐
產廣東羅浮山以東至福建西南部的葉通常狹長,其寬度有時僅1厘米,頂部漸狹長尖,葉背的蠟鱗層較薄,顏色較淡(淡棕黃色),毛被也甚稀疏或很少脫落;殼斗較細小,連刺直徑約25毫米,通常生於海拔約30米以下的曠地疏林中,此類植株曾被認為是另外的種(C.tapuensisHu,C.lohfauensisHu等),但在粵東饒平縣採得的標本,其殼斗連刺徑達45毫米。雌、雄花的形態結構、尤以花柱的形態及柱頭面平坦而增寬的特徵則與原種(至少與采自雲南西南部的標本)完全一致,因而,從器官形態學看,二者一致,從植物地理分布而論,有穿插現象,也就是說,若植物處於無成熟殼斗的情況下,它們無法區分。在此,我們只好統作一個種看待。

經濟用途

成年樹的樹皮淺縱裂,塊狀剝落,外皮灰白色,內皮紅褐色,厚6-8毫米。韌皮纖維發達,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紅棕色至褐紅色,邊材色較淡,輻射狀散孔材,有細寬木射線二類。寬木射線常見聚合射線。木射線窄,材質堅重,有彈性,結構略粗,紋理直,乾燥時稍爆裂,耐腐,加工易,刨削後有光澤,為車、船、梁、柱、建築及家具的優質材,屬紅錐類,為重要用材樹種之一。

相似物種

栲常被誤認為紅錐,但二者區別明顯,的葉背僅被紅棕色或棕黃色易抹落的粉末狀蠟鱗而無毛,殼斗較小,刺較短而疏,且密被灰白色短毛,或被淡褐色糠秕狀蠟鱗,則殼斗外壁明顯可見,其木材顏色也較淡,棕黃色,材質遠不如紅錐的堅實與密緻。

育苗栽培

紅錐紅錐
採種於11~12月果熟,總苞由青轉褐色採收,可堆放數目,置外爆曬,總苞開裂,取出種子。堅果易受蟲蛀,忌日曬,宜即混沙貯藏。千粒重850g,發芽率60~70%。容器育苗的營養土的配製:含腐殖質量高圃地土或火燒土40%,紅心土55%,磷肥3%,苗根土2%,搗碎拌勻過篩,然後裝入直徑8cm,高15cm的薄膜袋內,擺齊待用。沙藏種子於翌年4~5月胚芽長出地面,幼苗4cm左右時移入營養袋育苗。袋苗高30cm以上可出圃栽種。紅錐可與馬尾松、杉木或其他闊葉樹混交,紅錐混交比例占25~30%,並用插花星狀混交,每公頃600~750株為宜,伴生樹種間伐1~2次,紅錐保留到主伐,培育大徑材。這種混交方式範圍可擴大到粵中南、粵北、粵西北等丘陵山地。不過,紅錐與馬尾松混交,有時要同時考慮培育目標。如二者均培育大徑材,初植密度以1500~1800株/公頃為宜,混交比例6松4錐;如紅錐培育大徑材、馬尾松中徑材,初植密度1800~2505株/公頃,混交比例7松3錐或6松4錐,這在兩樹種同時造林,尤為明顯,紅錐生長快,競爭加強,紅錐比例不宜過大,一般為7松3錐為宜。造林後3年,還應加強除草鬆土和必要的施肥,直至幼林鬱閉。混交造林,由於紅錐混交比例小,因此,間伐對象一般是馬尾松、杉木。確定間伐強度的原則是讓紅錐有足夠的營養空間,使其具有合理的樹冠結構,培育成大徑材。

文獻來源

中國植物志第22卷,
紅錐紅㰀(廣東、廣西),錐栗,刺錐栗,紅錐栗,錐絲栗,椆栗(雲南)圖版6:1-6CastanopsishystrixMiq.inAnn.Mus.Bot.Lugd.-Bat.1:119.1863;A.DC.inJourn.Bot.1:182.1863,nom.nud.etProdr.16(2):111.1864;Hook.f.Fl.Brit.Ind.5:620.1888;KinginAnn.Roy.Bot.Gard.Calc.2:95.1889;Brandis,Ind.Trees634.1906;Levl.Cat.Pl.Yunnan66.1916;Rehd.etWils.inSarg.Pl.Wils.3:197.1916,proparte;Hand.-Mazz.Symb.Sin.7:27.1929;A.Camus,Chataig.290.1929,exclud.Pl.e.Tche-kiang,SetchouenetFokien,Atlaspl.27,f.1-5.1928;Rehd.inJourn.Arn.Arb.10:118.1929et17:68.1936;HuinBull.Fan.Mem.Inst.Biol.Bot.ser.10:85.1940;中國高等植物圖鑑1:421.圖847.1972;雲南植物志2:254.圖70(1-5).1979;GriersonetLong,Fl.Bhutan1:81.1983;LauenerinNot.Roy.Bot.Gard.Edinb.41:168.1983.——OuercusbrunneaLevl.inFedde,Rep.Sp.Nov.12:364.1913.——Castanopsisbrunnea(Levl.)A.Camus,Chataig.482.1929,Atlaspl.28.1928.——C.tapuensisHuinBull.Fan.Mem.Inst.Biol.n.s.1(3):219.1948.——C.lohfauensisHuinl.c.1(3):224.1948.——C.pseudoconcinnaChengetC.S.ChaoinCheng,樹木學1:372,f.251.1961,nom.nud.

殼斗目百科(二)

殼斗目(學名Fagales),又名山毛櫸目,在生物分類學上屬真雙子葉植物之下的豆類植物分支,包括很多最常見的樹木。

殼斗科·錐屬植物

屬(Castanopsis),又稱屬、栗屬或苦櫧屬。殼斗科,約120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中國約60種,秦嶺以南各地均有,為常綠喬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