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錐

高山錐

高山錐,喬木,高達20米,胸徑60厘米,幼齡樹的樹皮略平滑,大樹的樹皮深裂且較厚,塊狀剝落,小枝及果序軸散生微凸起、與枝色相近而帶灰白色的皮孔,枝、葉及花序軸均無毛。

基本信息

簡介

種中文名:高山錐
高山錐
種拉丁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
科中文名:殼斗科
科拉丁名:Fagaceae
屬中文名:錐屬
屬拉丁名:Castanopsis
國內分布:川,黔,粵,滇
海 拔:1500-2800
中國植物志:22:064
英文植物志:4:329
高山錐 刺栗、毛栗、白栗(雲南),滇錐栗、高山栲 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 in Journ. de Bot. 13: 194. 1899 (Jun.) ; Skan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523. 1899 (Dec.) ; Levl. Cat. Pl. Yunnan 66. 1916; Hand. -Mazz. Symb. Sin. 7: 28. 1929; A. Camus, Chataig. 415. 1929, Atlas pl. 53, f. 9-15. 1928; Hu in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ser. 10: 89. 1940;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1: 417. 圖 834. 1972; 雲南植物志2: 263. 圖74 (1-2). 1979. ——Castanopsis tsai Hu in Bull. Fan Mem. Inst. Biol. n. s. 1 (3): 227. 1948.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米,胸徑60厘米,幼齡樹的樹皮略平滑,大樹的樹皮深裂且較厚,塊狀剝落,
高山錐
小枝及果序軸散生微凸起、與枝色相近而帶灰白色的皮孔,枝、葉及花序軸均無毛。
葉近革質,乾後略硬而脆,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或同時兼有卵形或橢圓形的葉,長5-13厘米,寬3-7厘米,頂部甚短尖或圓,基部短尖或近於圓,葉緣常自中部或下部起有鋸齒狀、很少為波浪狀疏裂齒,中脈在葉面細肋狀凸起,側脈亦常微凸,每邊6-9條,支脈甚纖細,嫩葉葉背有黃棕色、糠秕狀略鬆散的臘鱗層,成長葉呈灰白或銀灰色;葉柄長7-15毫米。雄穗狀花序很少單穗腋生,花序軸無或幾無毛;雄花的雄蕊12、稀10枚;雌花序軸無毛,花柱3。稀2枚,長約1/2毫米。果序長10-15厘米,軸粗2-3毫米,幼嫩殼斗通常橢圓形,成熟殼斗闊卵形或近圓球形,基部具狹而略長的柄,斜向上升著生於果序軸上,2或3瓣開裂,連刺直徑15-20毫米或稍更大,刺長3-6毫米,很少更長,離生或在基部合生及稍橫向連生成圓或螺鏇形3-5個刺環,很少合生至中部或中部稍上而具短小的鹿角狀分枝,殼壁及刺被黃棕色蠟鱗及伏貼的微柔毛;堅果闊卵形,橫徑13-14毫米,高10-15毫米,頂端柱座四周有稀疏細伏毛,果臍在堅果的底部。花期4-5月,果次年9-11月成熟。

分布及生境

產四川西南部、雲南、貴州西南部。生於海拔1 500-2 800 米山地雜木林中,常為亞高山松櫟林的主要樹種,有時成小片純林。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賓川大坪子。

本種提示

木材黃棕色,有少量寬木射線,材質堅重,強度大,耐水濕,適作樁、柱、建築及家具材。
生於乾燥草坡的植株,其葉闊橢圓形至近圓形,長2-3厘米,兩端圓,葉緣有甚細淺裂齒。中及側脈在葉面明顯凸起。

功能用途

醫藥:根、莖皮:辛、澀、微苦,平。收斂,止瀉,解毒。用於泄瀉。果實:用於心悸,耳鳴,腰痛。

殼斗目百科(二)

殼斗目(學名Fagales),又名山毛櫸目,在生物分類學上屬真雙子葉植物之下的豆類植物分支,包括很多最常見的樹木。

殼斗科·錐屬植物

屬(Castanopsis),又稱屬、栗屬或苦櫧屬。殼斗科,約120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中國約60種,秦嶺以南各地均有,為常綠喬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