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錐

毛錐

毛錐,殼斗科錐屬植物,在中國南方分布較為廣泛。生長於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地灌木或者喬木林中喬木,高10-30米,胸徑20-80厘米,樹皮淺縱裂,芽鱗、嫩枝頂部及嫩葉葉柄均被與葉背相同但較早脫落的紅銹色細片狀蠟鱗,枝、葉均無毛。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植株

毛錐 毛錐

喬木, 通常高8-15米,大樹高達30米,胸徑約1米,老樹的樹皮縱深裂且甚厚,芽鱗、一年生枝、葉柄、葉背及花序軸均密被棕色或紅褐色稍粗糙的長絨毛,二年生枝的毛較少。

毛錐 毛錐

托葉寬卵形,寬達7毫米,頂端略鈍,有多數的縱細脈,常較遲脫落。葉革質,長橢圓形或長圓形,或兼有倒披針狀長橢圓形,長9-18厘米,寬3-6厘米,頂端急尖,或甚短尖,稀圓形,基部心形或淺耳垂狀,少有圓形,全緣,很少在頂部葉緣有甚淺裂的1-3個細裂齒或淺波浪狀,中脈在葉面明顯凹陷,側脈每邊14-18條,稀較少,在葉面裂縫狀凹陷,網狀葉脈明顯或纖細,葉背紅棕色(嫩葉),棕灰色或灰白色(成長葉);葉柄粗而短,長2-5毫米。

雄穗狀花序常多穗排成圓錐花序,花密集,花被裂片內面被短柔毛,雄蕊12枚,雌花的花被裂片密被毛,花柱3枚,長不及1毫米。

果序長6-12厘米,果序軸與其著生的枝約等粗,橫切面徑達12毫米;殼斗密聚於果序軸上,每殼斗有堅果1個,連刺徑50-60毫米,整齊的4、很少兼有5瓣開裂,刺長10-20毫米,在下部合生成多束,被短柔毛,殼壁厚3-4毫米,外壁為密刺完全遮蔽。

堅果扁圓錐形,高12-15毫米,橫徑15-20毫米,密被伏毛,果臍占堅果面積約1/3。

花果期

花期3-4月,果次年9-10月成熟。

(資料來源:中國植物志 第22卷 )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約1 200米以下山地灌木或喬木林中,在河溪兩岸有時成小面積純林,或與刺栲、木荷、甜櫧、錐栗、紅皮樹、豹皮樟等混生。是萌生林的先鋒樹種之一。 較喜光,幼年耐蔭。較速生。

木材淡黃至棕黃色,年輪可辨,環孔材至半環孔材。木射線有細、寬二類,寬木射線常見聚合射線,材質略輕軟,乾時常爆裂,不耐腐。

分布範圍

產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四省南部、廣東、廣西東南部。

主要價值

樹皮厚,暗灰褐色,外皮粗糙,內皮紅褐色,韌皮纖維發達。心邊材分明,心材紅棕色,年輪分明,半環孔材,木質部僅有細木射線。材質堅重,有彈性,結構略粗,紋理直,在紅錐類材質較次,為南方較常見的用材樹種,但常遭砍伐,大樹少見。

毛錐 毛錐

材質堅重,有彈性,結構略粗,紋理直,是南方常見用材樹種,用於造船,建築裝飾,包裝等,且是上等栽培木耳的耳樹。

殼斗科·錐屬植物

屬(Castanopsis),又稱屬、栗屬或苦櫧屬。殼斗科,約120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中國約60種,秦嶺以南各地均有,為常綠喬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