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錐

思茅錐

思茅錐屬於殼斗科、錐屬植物。喬木,高10-20米,胸徑30-60厘米, 花期8-10月,果次年9-11月成熟。產雲南南部及西南部、西藏東南部。海拔700-2 000 米山坡或路旁。緬甸、錫金、印度東北部、寮國也有分布,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雙子葉植物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基本

針茅針茅
種中文名:思茅錐
種拉丁名:Castanopsisferox(Roxb.)Spach
科中文名:殼斗科
科拉丁名:Fagaceae
屬中文名:錐屬
屬拉丁名:Castanopsis
國內分布:滇,藏
海拔:700-2000
中國植物志:22:054
英文植物志:4:327

簡介

思茅錐思茅栲,刺錐栗(雲南騰衝)
Castanopsisferox(Roxb.)Spach,Hist.Veg.Phan.11:185.1842;A.Camus,Chataig.388.1929,Atlaspl.48,f.5-13.1928;中國高等植物圖鑑1:418.圖836.1972;雲南植物志2:258.圖73(1-2).1979;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1:111.1982.——QuercusferoxRoxb.Hort.Veg.104.1814,nom.nud.etFl.Ind.ed.Carrey639.1832.——Castanopsistribuloidesvar.feroxKingexHook.f.Fl.Brit.Ind.5:623.1888;Rehd.etWils.inSarg.Pl.Wils.3:203.1916.——C.longispicataHuinBull.Fan.Mem.Inst.Biol.Bot.ser.10:86.1940,proparte——C.tribuloidesauct.nonA.DC.;Huinl.c.,proparte;中國高等植物圖鑑1:418.1972,proparte;Y.C.HsuetH.W.JeninActaPhytotax.Sin.13(4):18.1875,proparte;雲南植物志2:261.1979,proparte.

生態

喬木,高10-20米,胸徑30-60厘米,小枝及果序軸有多數微凸起的皮孔,枝、葉均無毛。葉質地稍硬或脆,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稀卵形,長8-16厘米,寬2-5厘米,頂部短至長尖,基部一側較短且偏斜,或兼有兩側對稱的葉,全緣,中脈在葉面至少下半段微凸起,上半段平坦至微凹陷,側脈每邊9-14條,支脈細網狀,有時在葉背面不明顯,葉背有乾後稍呈灰白色的緊實蠟鱗層,稀兩面同色;葉柄長8-12厘米。雄花序穗狀或圓錐花序,有時在頂部著生雌花序,花序軸被短絨毛;雌花序長達20厘米,花被片被微柔毛,花柱長約1毫米。果序軸無毛,每殼斗有1堅果,殼斗圓球形,稀闊卵形,連刺徑20-28毫米,殼壁厚不及1毫米,刺疏生,殼斗外壁可見,殼壁及刺被棕色微柔毛及蠟鱗,刺長4-8毫米,基部合生成刺束或連生成不連續的刺環;堅果近球形,高8-12毫米,寬9-12毫米,頂端尖,無毛,果臍位於堅果底部。花期8-10月,果次年9-11月成熟。

分布

產雲南南部及西南部、西藏東南部(?)。見於海拔700-2000米山坡或路旁。緬甸、錫金、印度東北部、寮國也有分布。
Handel-Mazzetti(見Beih.Bot.Centralbl.48:294.1931)記載湖南貴州都有Castanopsistribuloidesvar.ferox(Roxb.)King,很可能是短刺米櫧C.carlesiivar.spinulosa的誤定。

殼斗目百科(三)

殼斗目(學名Fagales),又名山毛櫸目,在生物分類學上屬真雙子葉植物之下的豆類植物分支,包括很多最常見的樹木。

殼斗科·錐屬植物

屬(Castanopsis),又稱屬、栗屬或苦櫧屬。殼斗科,約120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中國約60種,秦嶺以南各地均有,為常綠喬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