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榛

維西榛

中文名:刺榛;樺木科,產於西藏、雲南、四川西部和西南部。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維西榛
種拉丁名:CoryluswangiiHu
維西榛維西榛

科中文名:樺木科
科拉丁名:Betulaceae
屬中文名:榛屬
屬拉丁名:Corylus
國內分布:產於雲南西北部
海拔:ca.3000
中國植物志:21:049
英文植物志:4:287

文獻來源

2.維西榛 圖版13:7-8
CoryluswangiiHu,靜生匯報8:31.1937.——Corylusjasquemontiiauct.nonDecne.Hu,中國森林樹木圖志2:75.圖版28.1948.

生長形狀

喬木,高約7米;枝條灰褐色,無毛;幼枝褐色,疏被長柔毛及刺狀腺體。葉厚紙質,矩圓形或卵狀矩圓形,較少寬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7厘米,頂端近尾狀,基部心形或斜心形,邊緣具銳尖的重鋸齒,兩面均疏被毛至幾無毛,下面沿脈被長柔毛,側脈9-13對;葉柄細瘦,長7-20毫米,密被長柔毛及刺狀腺體。果4-8枚簇生;序梗長約1厘米,密被長柔毛;果苞鍾狀,較果長1倍左右,背面具條棱,密生刺狀腺體,幼時密被黃色絨毛,後漸變無毛,上部深裂,裂片條形,反折,長約2厘米,寬約2毫米,邊緣又具1-3枚羽狀小裂片。堅果卵圓形,頂端具短尖,無毛,長約1.5厘米。

分布生境

產於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3000米上下的山地林間。模式標本采自維西縣。

物種鑑別

本種與分布於歐洲東南部至伊朗、印度和喜馬拉雅山區的C.colurnaL.(模式標本采自希臘)相似,但本種的葉多為矩圓形,頂端尾狀與後者區別。
胡先驌在《中國森林樹木圖志》(TheSilavaofChina1948)一書的第二冊75頁中,將本種與原產喜馬拉雅山的CorylusjacquemontiiDecne合併,事實上C.jacquemontiiDecne.的果苞上部裂片短而寬、無羽狀小裂片與本種截然不同。

殼斗目百科(三)

殼斗目(學名Fagales),又名山毛櫸目,在生物分類學上屬真雙子葉植物之下的豆類植物分支,包括很多最常見的樹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