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榿木

尼泊爾榿木

尼泊爾榿木(學名: Alnus nepalensis )為樺木科榿木屬的植物。分布於越南、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貴州、四川、雲南、西藏、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700米至3,6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河岸階地、山坡林中及村落。

基本信息

簡介

種中文名:尼泊爾榿木

種拉丁名:AlnusnepalensisD.Don

尼泊爾榿木尼泊爾榿木

科中文名:樺木科

科拉丁名:Betulaceae

屬中文名:榿木屬

屬拉丁名:Alnus

國內分布:產於西藏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廣西。

海拔:200-2800

命名來源:[ProdromusFloraeNepalensis581825]

中國植物志:21:095

英文植物志:4:302

文獻來源

AlnusnepalensisD.Don,Prodr.Fl.Nepal.58.1825;RegelinBull.Soc.Nat.Moscou38(2):421.1865.etinDC.,Prodr.16(2):181.1868;Hook.f.,Fl.Brit.Ind.5:600.1888;Franch.inJourn.deBot.13:208.1899;Burk.inJourn.Linn.Soc.Bot.26:500.1899;H.Winkl.inEngler,Pflanzenreich19(IV-61):108.fig.25.1904;CallierexSchneid.,Ill.Handb.Laubholzk.2:889.fig.555g.556d-f.1912;Schneid.inSarg.,Pl.Wils.2:502.1916;DielsinNot.Bot.Gard.Edinb.1:41.1912;Hand.-Mazz.,Symb.Sinic.7:22.1929;A.CamusinLecomte,Fl.Gen.Indo-Chine5:1041.fig.118.2.1931;陳嶸,中國樹木分類學159.1937;胡先驌,中國森林樹木圖志2:59.圖版23.1948;Steenis,Fl.Malesiana5(2):207:1956;中國高等植物圖鑑1:384.圖767.1972.——AlnusboshiaBuch.-Ham.exD.Don,l.c.prosynon.——AlnusnepalensisWall.,Pl.As.Rar.2:27.t.131.1831.——ClethropsisnepalensisSpachinAnn.Sci.Nat.ser.2.15:202.1841.

生長形狀

喬木,高達15米;樹皮灰色或暗灰色,平滑;枝條暗褐色,無毛;幼枝褐色,疏被黃色短柔毛或近無毛;芽具柄,具2枚芽鱗,光滑。

葉厚紙質,倒卵狀披針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4-16厘米,寬2.5-10厘米,頂端驟尖或銳尖,較少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很少近圓形,邊緣全緣或具疏細齒,上面綠色,微光亮,無毛,下麵粉綠色,密生腺點,幼時疏被長柔毛,以後沿脈被黃色短柔毛,脈腋間具簇生的髯毛,側脈8-16對;葉柄粗壯,長1-2.5厘米,近無毛。雄花序多數,排成圓錐狀,下垂。果序多數,呈圓錐狀排列,矩圓形,長約2厘米,直徑7-8毫米;序梗短,長2-3毫米;果苞木質,宿存,長約4毫米,頂端圓,具5枚淺裂片;小堅果矩圓形,長約2毫米,膜質翅寬為果的1/2,較少與之等寬。

分布生境

產於西藏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廣西。生於海拔700-3600米的山坡林中、河岸階地及村落中。印度、錫金、不丹、尼泊爾也有;越南、印度尼西亞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殼斗目百科(三)

殼斗目(學名Fagales),又名山毛櫸目,在生物分類學上屬真雙子葉植物之下的豆類植物分支,包括很多最常見的樹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