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普洱[茶]

普洱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於滇西南,是以其集散地普洱府命名的,元朝時被稱為“普茶”,在明朝萬曆年間定名為“普洱茶”。在清朝康熙年間就有“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溫味香異於他產”的說法。現在泛指普洱茶區生產的茶,是以公認普洱茶區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發酵,熟茶人工催熟。“越陳越香”被公認為是普洱茶區別其他茶類的最大特點,“香陳九畹芳蘭氣,品盡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於別的茶貴在新,普洱茶貴在“陳”往往會隨著時間逐漸升值。

歷史

普洱茶普洱茶
普洱茶以其集散地與原產地的普洱縣命名,民間有“武侯遺種”(武侯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的說法,故普洱茶的種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普洱茶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皆因茶質優良。唐朝時普洱名為步日,屬銀生節度(今思茅和西雙版納一帶),銀生茶是為普洱茶的前身, 元朝時稱之為普茶,明萬曆年才定名為普洱茶,極盛時期是在清朝,《普洱府志》記載:

“普洱所屬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餘萬人”,可知當時盛況。

鴉片戰爭後,中國被列強侵占瓜分,國勢衰微,印錫茶葉興起,占領國際市場,國內政治腐敗,苛捐雜稅盤剝,有“普洱產茶頗為民害”之說,茶農棄茶,另謀生計,清末普洱茶降為5萬擔,1938年降為3萬擔。

由來

普洱茶普洱茶
聞名中外的普洱茶,數百年來以“普洱”二字出名,歷來都有無數對於普洱茶這個名字的這種論斷,然而,雲南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種植茶樹的民族,普洱茶的名稱,也和該民族先民的名稱有密切關係。在雲南有個叫“普洱”的地方,在唐宋元明時期,名為“步日瞼”、“步日部”,到清代時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卻在清代前已稱“普茶”。

“普洱”是佤語“步日”、“步耳”的同名異寫,“普”是“撲”、“蒲”、“濮”的民族稱謂同音異寫,“濮人”是最早種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異寫。有論據說:

(一)遠在唐代,南詔已於今思(茅)普(洱)地區設銀生節度於銀生城(今景東縣),普洱設治,名“步日瞼”,宋代元代時期,稱“步日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稱“普耳”,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普洱府”。

(二)佤族學者尼嘎(魏德明)先生作過調查,並在《“普洱”人考》中提出:“步日”或“普洱”是佤語,是佤族(布饒)和布朗族稱呼“兄弟”的意思。

(三)調查考證發現,佤族布饒人稱布朗族為“步耳”,有的方言為“步日”,布朗族則稱佤族為“布嘎”,意為朝前走的同胞同伴。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一帶的布朗族和佤族布饒人都自稱為“艾佤”,後來在遷徙的過程中,前面走的是佤族人,所以布朗族稱他們為“布嘎”,後面跟來的是布朗族,故佤族稱他們為“步日”。至今在佤族布饒人和布朗族中,仍然廣泛流傳著其祖先居住在普洱(今寧洱)、思茅墨江一帶。1949年以前居住在普洱城邊的幾家布朗族人還說,普洱城最早是他們的老祖宗建立的,以前普洱城有塊石碑上還刻有他們“大王”(指首領)的名字,後來被敲掉了。

外銷

普洱茶普洱茶
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為其主要原料生產地,普洱與思茅成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外輻射六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行銷至中國本土、西藏越南緬甸泰國等地,並轉運到港澳、東南亞,甚至歐洲。

光緒二十三年(公元 1897 年)以後,法國、英國先後在思茅設立海關,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遠銷,普洱茶馬古道隨興旺,現今還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馬古道, 1.5 米寬,斷續數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馬古道、那柯里茶馬古道,斷續 30 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馬古道,殘存12.5 公里,石上馬蹄印,記錄下了當年運茶馬幫的歷史。

主要產地

普洱茶普洱茶
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

普洱茶特有的地理標誌:雲南省11個州市75個縣(區)639個鄉鎮(昆明、大理、普洱、臨滄、西雙版納、保山、楚雄、文山、德宏、玉溪、紅河)。

瀾滄江流域是雲南大葉種種茶的發源地、興盛地,普洱茶的五大產區西雙版納、思茅、臨滄、大理、保山都在瀾滄江流域。

普洱古茶山以瀾滄江為界劃分為江內古六大茶山、江外古六大茶山:

江內(即瀾滄江北)古六大茶山: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即現在凡是說的"易武茶產地";

江外(即瀾滄江南)古六大茶山:南糯、南嶠、勐宋、景邁、布朗、巴達。

類屬

從歷史淵源上講,普洱茶屬於茶葉傳統分類中的“黑茶”類。雲南省標準計量局2003年3月公布的普洱茶的定義是:“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這是中國大陸對普洱茶作出的權威性定義。普洱茶屬於後發酵茶,也就是在茶菁製成之後仍會持續進行後氧化作用,茶性會、越來越溫和、不刺激,而且存放的時間越久,氧化程度越完整,茶湯滋味越醇和,所以才有普洱茶越陳越香的說法。

形態特性

常綠喬木或灌木,高5一13(-20)米,主幹直徑可達1米以上;幼枝和幼葉被細柔毛。葉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一8(一12)厘米,寬1.8一4.5厘米,先端鈍尖,有時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3一7毫米。花單生或2-4組成腋生聚傘花序,白色,直徑2.5一3.5厘米,有香氣,花梗長6一10毫米,下彎;萼片5(-6),圓形,果時宿存;花瓣7一8(一9),寬倒卵形或圓形;雄蕊多數,外輪花絲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外面被毛,花柱頂端3裂。蒴果圓球形或扁球形,直徑約25厘米,果皮革質;種子1或2,近球形,微有稜角,直徑約1.5一1.8厘米,淡褐色。

生態環境

野茶樹原產中國南部,尤以雲南南部有較多的分布。它系新生代古老的植物之一,對研究茶樹的起源、進化等有重要意義。雲南的普洱茶葉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飲料。雲南分布區多屬南亞熱帶山地季風常綠闊葉林。主要產地勐海南糯山年平均溫17~19℃,極端最高溫22.3℃,極端最低溫-5.4℃(出現在1月);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土壤多為赤紅壤或黃色赤紅壤。喜山坡溝谷,乾季雲霧瀰漫,空氣潮濕,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又富有腐殖質的小環境。花期9~11月,果期4~6月,有時花、果並存。野茶樹果實常被採收,天然繁殖差,林下幼苗罕見。與其伴生的主要喬木樹種有峨眉木荷SchimawallichiiChoisy、截果柯ocarpustruncatusRehd.etWils.、普文楠PhoebepuwenensisCheng等。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種子壽命短,宜采後即播。栽培法和茶樹相同。

保護措施

普洱茶普洱茶
對特大的野茶樹植株應加強保護措施,嚴禁采葉采果,建議將分布集中的雲南勐海南糯山劃為野茶樹保護點,保持必要的生態環境,創造天然繁殖條件。雲南境內尚有大黑山野茶Camelliataheishangensis F.S.Zhang產地和生境與野茶樹相同,亦應保護。

品鑑

散狀的普洱熟茶,常採用單級的定級方法,依次為:宮廷、特級、一級、三級、五級、七級、九級。一般而言,優質普洱茶在七個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徵,即:質、形、色、香、味、氣、韻七品俱佳。

質即原料好,這是任何優質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質基礎;沒有這一點,普洱茶的其他美德就無從談起。各產地由於氣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又各有特色,例如西雙版納的易武、臨滄雙江勐庫、思茅瀾滄的景邁山等所產的茶,應該都是普洱茶中之極品,但各自的特點卻很鮮明。
“質”的標準包含以下幾個範疇:
1.產區:優質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須是雲南大葉種,最主要的傳統普洱茶產區為雲南的臨滄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好茶。這三個大產區的茶各有特點個性,喜歡哪一種全憑個人愛好。
2.時序:以採摘時間為依據。春茶、夏茶、秋茶(茶農們又稱秋茶為谷花茶)。三種茶中,台地茶以春茶為上,秋茶次之;而老樹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韻勝,秋茶以氣足。不管什麼茶樹,夏茶最次。
另一對重要的概念就是老茶與新茶的問題;在漫漫歲月的流逝中,普洱茶越陳越香的品質、茶品豐富多彩的變化,加之飲茶人面對時間長河的心理感動,使得品飲老茶成為難得的享受。一般而言,老茶又分古茶、號級茶、印級茶等,時間上比較通行的分法是:古茶100年左右,如當年清宮貢茶遺留;號級茶為50、60年以上(各老茶號生產的時間長短不一),但都於1949年前後統統煙消雲散;印級茶以1952年佛海茶廠恢復生產以來的各色茶品。這種分法有一定道理,但由於這些茶除了古茶之外,其他大都在儲藏過程中基本上都有入倉處理的歷史,其地點又基本集中在亞熱帶高溫高濕地區的港台範圍,所以對以後全國甚至全世界範圍內普洱茶存放成老茶的口感風格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所以真正未來的老茶是什麼,存在不同的地方肯定有不同的風格,但“越陳越香”的基本品質是不會變的。
3、樹品:有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樹茶(或古樹茶,茶農一般叫大樹茶),台地茶(茶園茶)、丟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別。另外,還有一些產生變異的或稀有的樹品,如紫芽茶、藤子茶等。
備註:
①市面上偶爾會出現一些非茶類、但樣子非常像茶的怪品,以“物以稀為貴”高價而沽。好在這種怪品對健康雖然無益,但也無害。
②喬木茶的問題。很多茶友通常將喬木茶和台地茶作為相對立的概念,事實上,喬木應該與灌木相對應。並且,雲南大葉種都是喬木茶,即使它的形態是台地的。台地是茶園倚山坡而建,為了採摘方便,每年冬季進行修剪,不使茶樹長高;也就是說,如果不修剪,它就會不斷往上長至十幾米甚至幾十米,並且會出現喬木茶的主要特點:有主幹,有側枝;如果是真正的灌木茶,長多少年也是灌木一叢,例如杭州西湖老龍井寺旁乾隆御封的十八棵茶樹,幾百年了,還是不到兩米高。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雖然是台地茶,但是已經是幾十年的老茶園,加工製成的茶品也頗有老樹茶的風格。
4.工藝:對工藝範疇的區分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區別,這是很簡單就能識別的。第二步是區別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為了美觀,把條索色澤較好的放在面上,而裡面是一些較次的茶。以里外一致的,不做面的為上。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產地、同一品質或同一產地、不同級別的茶菁進行混合加工。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論,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氣不夠足,用臨滄茶進行拼配,就能實現口感淳和有茶氣厚足的效果,這種拼配實際上是一種很好的創造,一些在各種展覽會獲獎的茶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經過高明的拼配而達到卓越的品質。但另一種是不良商人把質次價低的原料與部分質好價高的進行拼配,最後以好原料生產的市價出售,市面上好多打著某某古茶山的名義大批量生產的茶,以這種拼配較多。
5.儲存:儲存本不屬於“質”的範疇,但由於普洱茶傳播歷史特殊,便有乾倉、濕倉的區別。而濕倉茶,在品質上已經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普洱茶的真性,一言以蔽之,濕倉茶在口感方面見長而缺少精氣神,而且還要是好的濕倉茶,退倉處理還要做得好的。所以綜合考慮,乾倉為上,濕倉可以聊備一格,不能成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從未來看,可以預見,濕倉普洱茶將退出歷史舞台,乾倉濕倉這一組名詞將會成為過去——因為,有不自然的“濕倉”,才出現本真自然的、原來本不必強調的“乾倉”。

另外,普洱茶保存在何處最好,這也是一個不可能有定論的問題。根據筆者的經驗,要追求口感湯色的迅速變化,存在高溫高濕的地方較好;但是相對來說,變化太快的香氣韻味就稍遜一籌;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變化稍慢,但氣足韻厚;基本的條件,只要無異味,自然濕度不至於使茶霉壞;稍透氣,不要太通風,通風太強有損茶性;滿足這些基本條件則可。但是到底是追求口感湯色的變化快,還是犧牲一點速度追求氣韻,這是很難完全統一的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看您自己認為何為熊掌何為魚了。

生普洱與熟普洱也應該分開保存,不然熟普洱會染上生普洱的酸味。在品嘗前1個月應該把茶餅敲碎,讓倉味揮發,敲碎的普洱茶適合放在瓷瓶中保存,瓶口封一層吸水透氣紙就可以。

形即茶葉的條形,條形是否完整,是否緊結和清晰。葉老或嫩,老葉較大,嫩葉較細;看乾茶色澤和淨度,無異、雜味,色澤棕褐或褐紅(豬肝色),具油潤光澤,褐中泛紅(俗稱紅熟),條索肥壯,斷碎茶少;質次的則稍有陳香或只有陳氣,甚至帶酸餿味或其他雜味,條索細緊不完整,色澤黑褐、枯暗無光澤。生普的外形勻稱、條索緊結、色澤呈青棕或棕褐、油光潤澤,用手輕敲茶餅,聲音清脆利索。熟普的外形勻稱、條索緊結、清晰,色澤褐紅、油光潤澤。

以上只是一般的情況,但對普洱茶的外形鑑別,長期接觸普洱茶的,另有一種審美習慣。對於其他茶類,追求越新越嫩越細就越好;譬如龍井、毛峰瓜片等,然而在普洱茶麵前,似乎應該“重神輕形”,因為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為原料基礎,葉形新、嫩、細者,茶氣並不很足,尤其是老樹茶,粗老壯碩、黝黑樸素與秀潤可人並不矛盾,也就是駱少君女士說的:普洱茶為扭轉時尚對中國茶葉一味追求嫩、細的不良傾向是一個很好的引導,普洱茶大智若愚,氣定如山。事實上,在品飲實踐中,細嫩精緻的宮廷級固然不錯,但四五六級、甚至混有茶梗者別有風味;另外,尤其是一些手工作坊,由於每一道工序都是人工所為,跟工業化標準化的就不一樣。這些石磨壓制的茶餅,也許不夠圓整,厚薄不夠均勻,甚至有些歪斜,但別有一番傳統工藝的人文美感在裡面,很富有收藏價值。

色主要看湯色的深淺、明亮,優質的普洱熟茶,泡出的茶湯紅濃明亮,具“金圈”,湯上面看起來有油珠形的膜,優質的普洱茶熟普葉底呈現褐紅色。質次的,茶湯紅而不濃,濃而不透,欠明亮,往往還會有塵埃狀物質懸浮其中,有的甚至發黑、發烏,俗稱“醬油湯”。優質的生普,色澤橙黃、清亮透明,仿佛被一層油膜包裹,久泡其色不變。

普洱茶的迷人之處,很大程度上是湯色上的賞心悅目,思茅朱飛雲先生用“融化的瑪瑙”來形容普洱茶湯,以寶石紅、瑪瑙紅、琥珀色等作為以湯色區分普洱茶品高下的簡單方法,富有詩意而實用。

總而言之,以色別鑒茶,乾茶須以自然油潤為上,湯色以通透明亮為佳。

香普洱茶香氣是決定茶葉品質的重要因子之一。所謂茶香實際是不同芳香物質以不同濃度組合,並對嗅覺神經綜合作用所形成的茶葉特有的香型。茶葉芳香物質是由性質不同、含量微少且差異懸殊的眾多揮發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迄今為止,已分離鑑定的茶葉芳香物質約有700多種,有的是各自分別獨具的,有的是在鮮葉生長過程中合成的,有的則是在茶葉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普洱茶的香氣成份到底具體有哪些還沒有被完全檢測出來,對普洱茶香氣的鑑別,在品飲過程中主要採取熱嗅和冷嗅的方法。優質的雲南普洱散茶的乾茶陳香顯露,優質的熱嗅香氣顯著濃郁,且純正,冷嗅香氣悠長,有一種很甜爽的味道。質次的則香氣低,有的夾雜酸、餿味、鐵鏽水味或其他雜味,也有的是“臭霉味”、“腐敗味”。聞香鑑別普洱茶,在整個沖泡過程中隨時可以進行,但普洱茶的香氣變化複雜,很不容易用語言準確表達,當然不同的聞香方法有不同的效果,有空杯熱聞香、哈氣聞香、開餅刀痕處聞香、杯蓋聞香、杯底聞香等;還有冷香、溫香、熱香、前香、後香、暗香、沉香、明香等等區別。無論如何,普洱茶的香氣重在自然,濃而不膩,清而不揚,重而不悶等。茶人們用米香、花香、果香、蜜香、草香、棗香、蘭香、樟香、荷香等不得已的比喻來相容普洱茶的不同香氣,這表明普洱茶香氣的複雜豐富,而且這些變化萬千的香氣來自普洱茶原料本身和後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溫度、濕度內部元素變化的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文章說普洱茶之所以有樟香是因為茶樹與樟樹間植,這是一種主觀臆測的說法。按此觀點來說,普洱茶荷香難道是茶樹與荷花間植的結果?

味是對普洱茶感知理解的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普洱茶品鑑的“初級職稱”。“味”之特點,也是普洱茶在品飲中與其他茶類有著顯著區別的特徵。在品飲實踐中,普洱茶的“味”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舌面口腔的生理活動、生理體驗感覺,另一層是以此為基礎的含有很大程度的審美性趣味,成了“體味”、“玩味”、“品味”等意蘊,使人感受到不同味道的普洱茶和與之相應的不同味道,同時具有使人得到精神愉悅。我們經常說道“回甜”與“回甘”,就是這兩層感覺得混合;但是普洱茶以回甘為上,回甘的一定回甜,但回甜的不一定有回甘感。也就是說,回甘的普洱茶在“甜”外,還有一些對人的味覺有益的其他成份,古人品嘗美食說的“兼味”、“味外味”就是此意;更具有對味的體驗主要是從滑口感、回甘感和潤喉感來感覺。優質的滋味濃醇、滑口、潤喉、回甘,舌根生津。清爽滑潤,醇和、甘甜、生津而千變萬化。總之,就熟茶而論,好的普洱茶在“味”是大同小異的優秀,既回甜又回甘;反之,質量差的普洱茶則各有各的差勁處,不同程度的有苦、餿、酸、澀、麻、掛等特點,這有點像托爾斯泰說的: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氣是品鑑玩味普洱茶的一個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使人流連忘返、讓人有依賴性的基礎。普洱茶之深,很大程度上是深在一個”氣“字上。

氣原是一個哲學概念,指構成天地萬物初,始的最基本的物質。氣論貫串著中國傳統藝術和人物品藻的始終。普洱茶品飲的較為抽象的範疇,卻也是普洱茶上品下品之分的一個重要指標。我們常說,普洱茶是有生命的,品飲普洱茶是一門藝術,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普洱茶的“氣”而言。天地宇宙之間,凡有生命都必有“氣”;凡中國傳統藝術,舉凡繪畫、書法、音樂、建築,甚至詩詞歌賦,無不講究個“氣”字。亞聖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說人的修養境界,三國魏文帝曹丕“文與氣為主”是談藝,傅抱石題青城山古松國畫“元氣淋漓,真宰抗訴”是說物。又譬如我們生活中,書法作品到處可見,高手所作,筆墨點畫的後面,我們總是感覺到有一股充沛元氣,使之看上去不死板呆滯。又例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雖然貌不驚人,但眉宇之間能感到對方或城府深沉、或正直大度、或修養深厚等,就是內在的生命力通過表面的形式表達出來。只是這種表達不是直接簡單的而已。普洱茶之氣,就是以優質原料的基礎,所謂的“得天地之精、日月之華”、“百草之首、萬木之花”的好茶,再經過人的用心加工,得天、地、人之靈,生普洱茶厚、正、足之氣。

當然,普洱茶神奇但不神秘。所謂茶氣,就是茶之所以為茶的物質基礎在品鑑時候在人的感官和精神上的綜合經驗,我們形容茶氣,往往用“茶氣足不足”、“茶氣正不正”、“茶氣厚不厚”等詞語形容,從物質基礎來看,主要是茶多酚、咖啡因含量足不足;而茶多酚,就是茶之所以為茶的物質基礎,普洱茶的原料必須要用雲南大葉種,就是因為茶多酚含量比國內國外其他任何茶區茶種的含量高,生茶在悠悠歲月的陳化中茶多酚的含量會逐漸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也大幅度的減少,如果作為原料的曬青毛茶茶多酚含量低,就形成了茶品的先天不足,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說某一款茶“茶味淡薄”,也就是茶氣不足。在普洱茶主產區之一的臨滄茶,茶多酚含量最高,也就是說,該茶區的原料製成的普洱茶,先天條件就很好,這是普洱茶在品飲中氣足韻厚的保證,也是收藏普洱茶在日後越陳越香但決不會湯清水薄的保證。最簡單的例子,剛製成的新茶中,以黃片(又稱黃葉)壓制的青餅,口感就很甜潤,但即便在昆明存上三、四年後,茶氣就淡薄了,所以收藏價值就不高。黃片就是在茶葉發後採摘不及時的那部分,也是阮福在《普洱茶記》里說的“將揉時預擇其內勁而不捲者,名金玉天”者(一些版本為“金月天”)。黃片茶多酚含量很低,加工時茶農一般要剔揀開來,類似於我們洗菜時丟掉的老壞的菜葉部分——也就是石昆牧在《經典普洱》一書第45頁說的“分明是茶園茶的粗枝老葉,卻被無良廠商冒充大葉喬木以欺騙消費者”的那種茶。只是黃片餅不止是茶園茶有,老樹茶也有;並且,以此欺騙消費者的廠家不多,倒是商家居多。

但是,我們普普通通喝茶,沒必要判別什麼茶多酚、咖啡因等,有一個簡單的感官評價——八字真言:“苦不叮嘴,澀不掛舌”。剛剛入口時有一點苦,當馬上回甘;有一點澀,但馬上化開,生津出韻——口腔里感覺風生水起但層次分明,變化豐富卻自然流暢如行雲流水。這也許是為什麼舞蹈家楊麗萍說:普洱茶是味覺的音樂。
品鑑茶氣主要從三個方面:足、厚、正。原料好如臨滄茶,自然氣足;加工工藝精當,使茶多酚的好處與胺基酸等其他元素和諧發揮,則如各種不同的樂器以茶多酚、咖啡因為領唱者的合唱,自然茶氣顯厚;茶葉採摘得時,不亂加拼配,有品飲經驗的人一杯入口,則臨滄茶是臨滄茶、思茅茶是思茅茶、版納茶是版納茶,風格明顯,個性突出,這就是所謂的茶氣正。

以上所言,只是茶氣的”外氣“,更為迷人之處在於”內氣“,內氣者,不是以口鼻欣賞,而是以身體感知。這一點,練氣功者、中醫、出家人和不嗜葷腥的最容易感受,普洱茶氣歸肺經脾經,品飲時,丹田手足微微生熱發汗,甚至有如練氣功時得氣的感覺;某種程度上,普洱茶真正迷人之處,在於內氣;而內氣,由於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盡一樣,但對內氣的深入探討,似乎從中醫理論更能解釋清楚。
同時,茶若無氣,韻就成了空中樓閣。知茶氣者,可謂對普洱茶已經登堂入室了。

韻是普洱茶品鑑中較“氣”更難加以形象地說明的主觀感受,可以先打個比方,唱歌時雖然鏇律、音高、節奏準確,但無動聽感,就稱為“有聲無韻”;在評價人物時,一個美女即便是身高、三圍、五官都很好,但死板呆滯無靈氣無教養,就缺少“韻”,也難給人美感。這一點甚至讓李笠翁為難,在《笠翁秘書?聲容部?選姿第一?態度篇》里,他說美女要讓人迷戀,重要的不是身材皮膚五官,而是“媚態”,媚態又是無形之物,非有形之物,能“使美者愈美,艷者愈艷”。

按照他的選美標準就是姿態第一,“選貌選姿,總不如選態第一重要”。但是說了半天,“媚態”到底是什麼,他也只能打個比方說:“媚態之在人身,猶火之有焰,燈之有光,珠貝金銀之有寶色”。普洱茶的韻很難界定,但在品飲實踐中的最直觀體驗就是“生津”,各種不同的上品之茶,有的生津在舌尖,有的在舌面,最佳者連喉部都生津,所謂的喉韻就是指這一點。飲茶生津,有如聽音樂的“餘音繞樑”,看好風景的“山色有無”,與德高學深的長者相處的“如沐春風”之感。當然,生津不能完全概括普洱茶“韻”的感覺。老茶之韻與新茶之韻不同,新茶之韻較直接,老茶則顯含蓄——當然,有些品飲者把“濕倉味”當成普洱茶的韻,其實是把缺點當成了特點甚至優點了。
古人說:“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毛主席說“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自嘗一嘗”,品飲普洱茶並不神秘,並不需要先天有什麼神授鬼教,只要不斷的實踐、比較,尤其是跟茶友多交流,慢慢就自然而然領略普洱茶的好處。重要的是,剛開始的時候,不要選擇錯了茶,把質次品低的茶品先入為主,作為以後品鑑的標準,好比戴了有色眼鏡,要體會普洱茶的大千世界、豐富多彩就繞彎路了。這也是一些茶友,把濕倉老茶作為存儲良好的將來老茶的標準,是自折好茶身價的。

品鑑普洱:要讓普洱茶能喝了健康,以慢喝最為適宜。如太急促或匆匆忙忙的喝,緊張的心緒,無法使茶氣安然的在體內發揮功效。正如氣功功法中最講究的是“以意行氣”匆忙之行為,必然心神不穩定,思想不能集中,無法以意行氣。即使茶氣在經絡中起作用,但意識渙散,也無法將茶氣納入經絡之中而運行。

如要品出普洱茶氣,以陳化的好普洱茶最為適宜。普洱茶所以能將茶氣沖泡出來,其茶品必須經過長期陳化及發酵,一般以三四十年以上的陳老普洱茶品,才能沖泡出較強烈茶氣來。同時,茶品的質地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來自雲南省內高海拔大茶山中的大葉種老茶樹。

真偽鑑別

普洱茶普洱茶
市場上經常會遇見作為40年代產品出售的"中茶"商標紅印圓茶。但事實上,"中茶牌"商標是1951年12月才在北京註冊的。

市場上出現了1980年出產的"班禪緊茶"。而班禪是1986年才到雲南下關茶廠視察的,因此不可能有1980年的"班禪緊茶"。

市場上所謂1970-1980年的"鳳凰沱茶",標明是南澗茶廠出產的。其實南澗茶廠是80年代才成立的。

有些地方出售1957年出廠的"雲南普洱磚茶"。事實上,雲南到1977年才開始生產這種茶,標號只有7581、7811兩個,而且從未在包裝上印過標號。有些號稱1967年出廠,或是文革期間出廠的,也不可信。

市場出售的號稱50年代生產的"鐵餅"。其實這種茶是1972年才出了第一批。

一博物館在"銀毫沱茶"下標明的牌子是"1973-1977"。其實"銀毫沱茶"是87年以後才生產的……

沖泡方法

1.沖泡水溫:最佳水溫應為100度,至少應保證95度以上。註:煮水時不宜過渡沸騰或沸騰的次數太多,這樣水中的氧氣過少會影響茶葉的活性。
2.置茶量:一般情況茶水比例為1:50,或置茶量為容器容量的2/5左右。此外,可根據泡茶的器皿和品茗人數等而定:
(1)如用蓋碗沖泡、小蓋碗一般為3—5g/3~5人,而若用大蓋碗沖泡則5~10g/5~8人;
(2)辨別茶是緊壓茶還是散茶:一般散茶可多投一點,而緊壓茶因緊壓投茶量上可相對略少一點!現在市場上的普洱茶一般茶餅,茶磚等緊壓茶居多,所以在泡這類茶的時候要先用茶錐或者茶刀撬成小塊,然後可以用紫砂罐放好備用,也可以喝的時候在撬開。

3.潤茶:潤茶也叫醒茶或者洗茶,就是在飲茶之前,先用熱水淋洗茶葉,這樣做,一是為飲茶衛生洗去茶中雜質;二是為了去掉茶葉中的陰濕之氣,因為茶葉有很強的吸濕性、陳化性和吸收異味性,普洱茶在陳放過程中極易吸收潮氣和異味,通過洗茶可以去掉茶葉中的濕氣、冷氣;第三洗茶還可以誘導出茶葉的香氣和滋味來。
4.浸泡時間:第一泡10秒左右,第二泡10~20秒,後每泡時間遞增10~15秒。此外還可考慮以下因素:
(1)視茶葉的情況而不同,一般緊壓茶可以稍短些,散茶可以稍長些;
(2)投茶量多可以稍短些,投茶量少可以稍長些;
(3)根據個人口感而定,常喝濃茶重口感的可多泡一會;反則縮短;
(4)根據水溫和沖泡次數而定,水溫較高,可縮短浸泡時間,而頭幾泡一般快衝快泡,後面則可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而延長沖泡的時間,方可泡出普洱佳味!

5.出湯:就是把茶湯從蓋碗中倒入公道杯中,在這一過程,心態平和、動作平緩流暢、乾淨利落。

6.分茶:就是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的分到品茗杯中。

保健功效

普洱茶普洱茶
1、降脂減肥
普洱茶與脂肪的代謝關係密切,普洱茶經過獨特的發酵過程生成了新的化學物質,其中有的含有脂肪分解酵素的脂肪酶,能對脂肪產生分解作用,因而普洱茶有減肥的效果。
2、降脂、降壓、抗動脈硬化
3、防癌、抗癌
科學家通過大量的人群比較,證明飲茶人群的癌症發病率較低。而普洱茶含有多種豐富的抗癌微量元素,普洱茶殺癌細胞的作用強烈。
4、健齒護齒
普洱茶中含有許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因此能去除口腔異味,保護牙齒。
5、護胃、養胃
在適宜的濃度下,飲用平和的普洱茶對腸胃不產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進入人體腸胃形成的膜附著胃的表層,對胃產生有益的保護層,長期的飲用普洱茶後可以起到護胃、養胃的作用。這是國內外崇尚飲用普洱茶的消費者稱謂普洱茶為“美容茶”、“益壽茶”的主要原因。
6、抗衰老
經研究證明,人體中脂質過氧化過程是人體衰老的機制之一。普洱茶中含有的維生素C、維生素E、茶多酚、胺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延緩衰老過程,因此普洱茶被稱為“益壽茶”。
7、防輻射
據廣東中山大學何國藩等用普洱茶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飲用2%普洱茶可以解除用鈷60輻射引起的傷害。
8、醒酒
本草綱目拾遺》載:“普茶最治油蒙心包,刮腸、醒酒第一。”事實醫學證明:茶葉中的茶多酚能促進乙醇代謝,對肝臟有保護作用。使乙醇代謝能正常順利進行。喝茶能增加血管收縮功能。茶鹼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體外,減少酒醉後的危害。飲茶還可以補充酒精水解所需的維生素C,興奮被酒精麻醉的大腦中樞。因而起到解酒作用。並且用茶解酒,絕對不會傷害脾胃,不會使醉者大量嘔吐,發生反胃的痛苦。
9、美容
普洱茶能調節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調節人體,自然平衡體內機能,因而有美容的效果,在海外被稱為“美容茶”
10、消炎、殺菌、治痢。

11.振奮精神除疲勞

當人們感到疲倦時,喝杯生茶能感到精神振奮,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生物鹼的作用。故飲茶能消除疲勞,振奮精神,增強運動能力,提高勞動效率。

12.補硒

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抗癌、保護心肌的重要功能。各種茶都有硒元素,茶葉中的硒為有機硒,易被人體吸收,飲茶補硒是最簡單最理想地方法。

藥理功效

普洱茶普洱茶
雲南普洱沱茶對人體減肥效果明顯,特別對人體中的類脂化合物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和血尿酸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古代就有許多著作記述了普洱茶的藥理功效。在雲南普洱茶區就有孔明用普洱茶給士兵治療眼睛疾病的傳說。清·方以智稿,其子中通、中履等編《物理小識》云:“普洱茶蒸之成團,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清·張泓《滇南新語》云:“滇茶,味近苦,性又極寒,可怯熱疾”,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洱茶,蒸之成團,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苦澀,逐痰下氣,利腸通泄。”,在其卷六《木部》中又云:“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脹,受寒,用薑湯發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顙,受熱疼痛,用五分噙口過夜即愈。”清《滇行日錄》云:普洱茶味沉刻,可療疾。清·吳大勛《滇南聞見錄》云:“團茶,能消食理氣,去積滯,散風寒,最為有益之物)”,清·阮福《阮福普洱茶記》云:“消食散寒解毒”,清·宋士雄《隨息局飲食譜》云:“茶微苦微甘而涼,清心神醒睡,除煩,涼肝膽,滌熱消痰,肅肺胃,明目解渴,普洱產者,味重力竣,善吐風痰,消肉食,凡暑穢痧氣腹痛,霍亂痢疾等症初起,飲之輒愈”。

致癌說

“喝普洱茶是得癌症最快的方法,因為放了太久,裡面有大量的黃麴毒素是致癌物。”“人體工程學李建軍教授”發微博稱。

但新浪微博實名認證為“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的“茶人王心”發評論稱,黃麴黴大量存在於空氣和食物,在堅果植物、大米等中易轉變為黃麴黴毒素。但全世界的實驗室中尚未發現茶中的黃麴黴能轉化成黃麴黴毒素。

普洱茶的挑選

生、熟普洱茶性能和功效不一,對人體的保健作用也不盡相同,隨季節進行選茶變化,從而更好地根據茶葉特性、功效選擇飲茶。
春季飲茶重養生
春季人體處於舒發之際,可選擇有一定自然發酵程度的普洱茶或生熟混拼的普洱茶,這樣的茶既有溫性,又有活性,更利於散發冬天積鬱在人體內的寒邪,能促進人體陽氣生髮,使人精神振奮,消除春困,增強疾病的抵禦能力。
夏季飲茶益祛暑
夏季溽暑蒸人,此時宜飲生茶,其味略苦,茶性偏寒,具有消熱、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強心提神的功能,生茶富含茶多酚、咖啡鹼、胺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飲之既有消暑解熱之功,又具增添營養之效。
秋季飲茶強健體
秋季天氣乾燥,“燥氣當令”,常使人口乾舌燥,宜喝半生熟發酵程度的普洱茶,也可生茶和熟茶混用,取其兩者功效。這樣飲用茶性適中,介乎生熟茶之間,不寒不熱,很適合秋天氣候。
冬季飲茶保健康
冬季養生重在禦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此時宜喝熟普洱茶,其色褐紅,暖意滿懷且熟茶性味甘溫,善蓄陽氣,生熱暖腹,能夠強身補體,加奶、糖調飲芳香不改,從而增強人體對冬季氣候的適應能力。在古籍《怨茅廳採訪》中有這樣的敘述:普洱茶具有“幫助消化,驅散寒冷,有解毒作用。”

產品分類

按製法分類

1.生茶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加工步驟:雲南大葉種茶鮮葉—萎凋—殺青—揉捻—曬乾—蒸壓—乾燥:

A、採摘:手工採摘一芽兩葉為上。

B、萎凋:攤涼於無直射陽光通風乾燥處三十水分,置於竹編竹篾上方。時間視鮮葉含水量及當時氣溫濕度。

C、殺青:去除青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炒制後利於揉捻成形。

D、揉捻:有機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於茶湯,提高浸出率。使茶葉成條。

E、曬乾: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乾,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曬青易於保留茶葉的本質原味。

F、蒸壓: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葉中果膠溢出表皮,利於壓製成型和有別於散茶的獨特香味。

G、乾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2.熟茶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特定渥堆工藝,經人工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細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純和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加工步驟:生茶毛茶—濕水—反覆翻堆—出堆—解塊—乾燥—分級—蒸壓(類似生茶蒸製過程)——乾燥攤涼。渥堆發酵:將濕水後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品質。

依存放方式分類

乾倉普洱:一般指產區採用傳統工藝生產的餅茶,存放在通風良好或可控溫控濕的茶倉中,自然貯存較長時間,使茶葉自然發酵,品質充分轉化,陳化10多年,具備普洱茶的品質特徵後的普洱茶的俗稱。品質特徵:外形色澤紅褐油亮,陳香顯現,香氣純正,滋味醇厚回甘滑順,湯色紅艷明亮,葉底肥軟明亮。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因倉庫的貯存條件太差,地面潮濕、通風不良,或人為的製造出濕度較大的倉儲環境,導致茶餅受潮霉變,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乾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品質特徵:外形鬆散、色澤灰暗,表面多長霉斑,乾聞香氣低沉且有霉味,湯色暗濁,滋味平淡,葉底暗雜。

依外型分類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淨重357克,就是老的計量單位:七兩,每七個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加上外包裝用的筍皮剛好2.5公斤,也代表多子多孫的含義,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淨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淨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按等級分類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檔分等級。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採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一芽、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1.高檔次茶,如:金瓜貢茶、宮廷、禮茶、特級。

2.中檔次茶,如:一級、三級磚茶,沱茶、一級到五級散茶。

3.低檔次茶,如:七到十級的散茶。

按原料分類

普洱茶製作選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質也不同,價格更加懸殊。其制茶原料分為“人工種植型原料”、“原生態喬木大樹型原料”

1、人工種植型原料
人工種植型,茶農稱“台地茶”是從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園裡採取茶青原料,經加工製成的普洱茶。台地茶發芽期長而蔭芽周期短,茶質沒有適當的積累期,芽葉外表肥壯而質薄,且茶樹沒有合理的休養期,對茶樹的生長和來年的茶質都有較大影響。台地茶由於養分不足,內質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還有耕種施肥行為,只能體現出清香,所以“台地茶”普遍價格低廉。

2、原生態喬木大樹型原料
原生態喬木大樹型原料,又稱“古樹茶”純料。一般以300年為限才可嚴格的成為“古樹茶”,且都生長在深山老林中,普洱茶樹經過時間的沉澱,其內質的表現力不同。古樹茶獲取土壤深層的礦物質成分,能以內質豐富的最佳狀態將各山頭的獨特性體現出來。此類原料製成的普洱茶為“飲茶發燒友”追捧,較之人工種植型原料的高產,古樹茶原料有限,市面上價格較高。但其獨特內質更能體現普洱茶的“茶文化”。


普洱茶的選購

主要是通過觀察普洱茶的外形、湯色、香氣、口感、葉底、包裝等來進行鑑賞。

雲南普洱散茶的鑑別方法:

1.看外觀
看外觀,首先看茶葉的條形,條形是否完整,葉老或嫩,老葉較大,嫩葉較細;嗅乾茶氣味兼看乾茶色澤和淨度,優質的雲南普洱散茶的乾茶陳香顯露(有的會含有菌子乾香、中藥香、乾桂圓香、乾霉香、樟香等),無異、雜味,色澤棕褐或褐紅(豬肝色),具油潤光澤,褐中泛紅(俗稱紅熟),條索肥壯,斷碎茶少;質次的則稍有陳香或只有陳氣,甚至帶酸餿味或其它雜味,條索細緊不完整,色澤黑褐、枯暗無光澤。
2.看湯色
主要看湯色的深淺、明亮,優質的雲南普洱散茶,泡出的茶湯紅濃明亮,具“金圈”,湯上面看起來有油珠形的膜。質次的,茶湯紅而不濃,欠明亮,往往還會有塵埃狀物質懸浮其中,有的甚至發黑、發烏,俗稱“醬油湯”。
3.聞氣味
主要採取熱嗅和冷嗅,熱嗅看香氣的純異,冷嗅看香氣的持久性;優質的熱嗅陳香顯著濃郁,且純正“氣感“較強,冷嗅陳香悠長,是一種甘爽的味道。質次的則有陳香,但夾雜酸、餿味、鐵鏽水味或其它雜味,也有的是“臭霉味”。
4.品滋味
主要是從滑口感、回甘感和潤喉感來感覺。優質的滋味濃醇、滑口、潤喉、回甘,舌根生津;質次的則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兩側感覺不適,甚至產生“澀麻”感。
5.看葉底
主要是看葉底色澤、葉質,看泡出來的葉底完不完整,是不是還維持柔軟度。優質的色澤褐紅、勻亮,花雜少,葉張完整,葉質柔軟,不腐敗,不硬化;質次的則色澤花雜、發烏欠亮,或葉質腐敗,硬化。

雲南普洱緊壓茶鑑別方法:

1.看包裝
雲南普洱緊壓茶包裝大多用傳統包裝材料,如內包裝用棉紙,外包裝用筍葉、竹籃,綑紮用麻繩、篾絲,而且也為廣大普洱茶嗜好者們所接受、認同。查驗包裝材料是否清潔無異味,包裝是否緊實、端正、牢固,外形包裝的大小是否與茶身密切貼合,是否鬆動;棉紙是否為純棉質,字跡是否清晰等。另外,其它創新包裝形式、精美小包裝等也要細緻查驗。
2.外觀
主要看勻整度、鬆緊度、色澤、嫩度、勻淨度等,看形態是否端正,稜角是否整齊,條索是否清晰,有無起層落面。如雲南七子餅茶(7572、7542、7262等),要求直徑20cm,中間厚(2.5cm),邊緣薄(1.0cm),而且“臼”處於餅中心,不偏歪,茶條索清晰,無起層落面、掉邊,鬆緊適度,具”泥鰍“邊。
3.看湯色
主要看湯色的深淺、明亮,優質的雲南普洱緊壓茶,泡出的茶湯湯色明亮。質次的,茶湯欠明亮,往往還會有塵埃狀或絮狀物質懸浮其中,有的甚至有“醬油”色。
4.聞氣味
主要採取熱嗅和冷嗅,其方法與普洱散茶相同,優質的熱嗅香氣顯著濃郁,且純正,冷嗅香氣悠長,有一種很甜爽的味道。質次的則香氣低,有的夾雜酸、餿味、鐵鏽水味或其它雜味,也有的是“臭霉味”、“腐敗味”。
5.品滋味
與普洱散茶基本相同,主要是從滑口感、回甘感和潤喉感來感覺,優質的滋味濃醇、滑口、潤喉、回甘,舌根生津;質次的則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兩側感覺不適,甚至產生“澀麻”感。
6.看葉底
主要是看葉底色澤、葉質,看泡出來的葉底完不完整,是不是還維持柔軟度和光亮度。優質的色澤褐紅、勻亮,花雜少,葉張完整,葉質柔軟,不腐敗,不硬化;質次的則色澤花雜、發烏欠亮,或葉質腐敗,硬化。

另外,鑑別雲南普洱緊壓茶質量還要注意是否內外品質如一,是不是那種好茶在外,茶渣在內的“蓋麵茶”或“撒麵茶”。

此外,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面,五年以上陳茶在市面上已經不多,憑感官判斷並不容易,消費者在購買時應多注意。綜合以上幾點,可以作為判斷年份的主要依據。如一般陳期五到十年的甘醇氣味較重,湯色清亮,口感好;一到三年的則氣味平平,略帶有生味、水味或青味。

保存儲藏

“陳”字是普洱茶的核心,所以“藏之得法”尤為重要。傳統普洱茶緩慢後發酵的過程是普洱茶形成和提升的過程,人工發酵的普洱茶存放一段時間也會得到提升。科學貯藏是雲南普洱茶品質形成的關鍵,收藏普洱茶要注意選購、歸檔、貯藏三個環節。一是選購。選購普洱茶時首先應根據自己的收藏愛好、收藏目的、收藏時限來選擇茶葉。如果打算收藏幾年後就品飲的,可選購“熟普”,因為“熟普”已經過人工後發酵過程,茶葉中的許多成分在人工後發酵中發生了轉化,貯放幾年就能品飲到普洱茶陳香、甘滑、醇厚的口感。
如果打算長期收藏,最好選購“生普”,“生普”是純自然後發酵的普洱茶,“生普”轉變為“熟普”需要8年以上的時間,自然天成的品質和時間賦予的生命歷程使之具有更富神奇口感和保健功效,最富深厚的文化底蘊。其次,選購普洱茶要認準生產廠家和產地,要選那些用料精良、品質穩定的廠家的茶品來收藏,最好是選購生態有機茶,且尤以古茶園所產的茶為上品。再次,選購時要認真品鑑茶的年限、品質,以確定收藏的價值。需要提醒的是,用於收藏的普洱茶最好選購緊壓茶,這是因為緊壓茶耐貯藏,不容易變質,而且體積小,更便於貯存。
二是歸檔。購回茶後要做好普洱茶的收藏記錄,最好是分門別類地對購茶時間、地點、廠家、品種、等級、名稱以及是否是生態茶等認真記錄,以備日後鑑賞。
三是貯藏。普洱茶的貯藏並不十分講究,一般來說,只要不受陽光直射和雨淋,環境清潔衛生,通風無其他雜味、異味即可。如存放數量多,可設專門倉庫保管;如數量少,個人在家中存放,可用陶瓷瓦缸存放,將普洱散茶拆去外包裝直接放於缸內,封好缸門就行,餅茶、金瓜茶、沱茶要用變或其他寄生蟲侵入。普洱茶的品質形成需要一定的貯存時間,貯存時間的長短,決定著普洱茶的滋味和陳香。有關研究表明,自然貯放10年的普洱茶,茶多酚減少為13.94%,貯放20年的普洱茶,茶多酚減少更多,僅為,8.98%。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貯茶最需防的是異味和霉變,茶葉特別吸味,普洱茶的陳化過程一旦吸入異味,其本來的陳香本色就被破壞了。
貯藏要注意的三個事項
一、流通的空氣
流通的空氣中有較多的氧份,不僅有利於茶葉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而且可加速茶葉變化,但不能將普洱茶放置在風口上;另外,要注意存放環境不要有異味,否則茶葉是會變味的。
二、恆定的溫度
普洱茶放置的溫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溫度應以當地環境為主,正常的室內溫度就行;可存放在蔭涼處,避免太陽照射。
三、適度的濕度
好的普洱茶要‘乾倉’存放,‘乾倉’就是指在乾爽的環境中存放,忌濕,但太乾燥的環境會令普洱茶的轉化變慢,所以相對還需要有一定的濕氣。太過潮濕的環境會導致普洱茶的快速變化,這種變化往往是霉變茶葉不可飲用。年平均濕度最好不要高於對於沿海一帶溫暖的海洋性氣侯來說,要注意通風透氣,保持乾燥。
泡茶適宜時間切忌空腹喝茶。
每天10:00--11:30
14:00--17:00
20:00--21:00
這幾個時間段喝茶比較好。
注意:過量飲用普洱茶可能會導致頭暈(部分低血糖人員),這就是所謂的醉茶。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一詞,源於中國歷史上的“茶馬互市”。歷史上,由於藏區缺茶,內地缺馬,曾實行以漢地之茶交換藏區之馬匹的貿易政策,彼此相濟、互為補充,史稱“茶馬互市”。伴隨著茶馬互市,漢藏兩地的貿易逐漸發展,彼此交易的貨物除茶和馬外,還有內地的布匹、絲綢、糖鹽、五金、百貨和藏區的蟲草、麝香、貝母、皮張、羊毛、黃金等土特產,形成了青藏高原與內地之間全面互通有無的貿易。由於這條道路最初是因茶馬互市而興起的,故稱之為茶馬古道。歷史上的茶馬古道以川藏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和青藏茶馬古道三條大道為主線,構成龐大的交通網路。這樣年復一年往來不絕,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以普洱、思茅兩城為中心的向東、西、南、北輻射出來的五條茶馬大道:北道,也稱“官茶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北西道:普洱茶從普洱經下關、麗江、中甸進入西藏,再由拉薩中轉尼泊爾等國,主力是藏胞的大馬幫。南道:由普洱、思茅分為三線,即:東出越南,南出寮國,西南出緬甸、泰國。

相關詞語

民俗普洱:白族三道茶、傣族竹筒茶、納西族龍虎鬥、藏族酥油茶、布朗族酸茶、基諾族涼拌茶。
內飛:壓在茶餅正面內的一張小紙。一般印有生產廠家及生產廠家徽記。
內票:包在綿紙內的大一點的紙張。一般印有該茶的介紹、生產廠家。
支飛:普洱餅茶一般7餅包為一筒,6筒或12筒包為一件。每件裡面印有嘜號、重量、生產廠家、出廠日期的那張紙。
七子餅:七子餅,即七子餅茶,又稱圓茶,它是將茶葉加工緊壓成外形美觀酷似滿月的圓餅茶,然後將每7塊餅茶包裝為1筒,故得名“七子餅茶”。
女兒茶:《滇南新語》:女兒茶亦芽茶之類,取於穀雨後,以一斤至十斤為團。皆夷女採制,貨銀以積奩資,故名。
嘜號:1976年,為出口需要,雲南省茶葉公司規範普洱茶嘜號,餅茶為4位,頭兩位為該茶創製年份,第三位為茶料等級,第四位為茶廠編號(昆明“1”、勐海“2”、下關“3”、普洱“4”)。如7572,即75年的工藝配方,7級茶料,勐海茶廠生產。

詩文

《普洱茶》 詩文/東都漫士

滇茶普洱陳年香,玲瓏杯中琥珀光。美顏益壽滌煩愁,醇美回甘比瓊漿。

保護

普洱茶被國家質檢總局於2008年5月13日以總局2008年第60號公告批准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理標誌產品普洱茶》國家標準也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於2008年8月5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批准發布公告2008年第10號(總第123號)批准發布,於2008年12月1日正式實施。

瘋狂炒作

2005年的“馬幫茶道·瑞貢京城”活動,是普洱茶第一次在全國範圍的大規模行銷活動。這樣一個精心策劃的、噱頭十足的活動,成功地掀起了“普洱熱”,普洱茶的價格在全國範圍內開始瘋漲。

2007年,一餅普普通通的普洱茶餅由一餅十多元錢,一下子炒到一餅100多元錢,一條一斤重的普洱沱茶由20元/條,突然飆升到200元/條,一夜間有的人由一個平民躍進為千萬富翁,也有的人由一個千萬富翁貶為貧民……隨後一路下行。到了2012年12月,比2007年最高峰時大跌近70%。

比大陸炒茶更早的是台灣,老茶越陳越香也是台灣品飲普洱茶玩家發掘出來的題材。1996年,台灣炒普洱茶達到最瘋狂,當年一餅大益茶廠出品的88青餅,最多也不過幾百元,能買到600元一餅也覺得很貴了,但後來竟然高達9000元/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