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葉種茶樹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被大量引種至雲南各地。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被大量引種至遇難各地。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被大量引種至滇東南、滇中等地。

雲南大葉種茶樹是生長在雲南的、葉面積(葉長X葉寬X0.7)≥40~60平方厘米之間的茶樹品種的統稱,簡稱“雲大種”。它是我國1984年11月首批認定通過的30個國家級茶樹良種之一,被全國廣泛推廣種植,其後裔(含以雲大種為育種材料的後代)遍布我果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雲南大葉種的主要品種以及分布區域

雲南大葉種茶樹的代表性品種可以分為群體中種、無性系品種兩個大類。“群體種”主要是:鳳慶種、勐庫種、勐海種。它們都是通過自然雜交、以種子進行繁殖的雲南大葉種茶樹的後代。
“鳳慶種”:以臨滄市鳳慶縣為中心,經引種主要分布在雲縣、永德、鎮康、臨滄、昌寧、保山、騰衝、龍陵、德宏等地。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被大量引種至雲南各地。
“勐庫種”:以臨滄市雙江縣為中心,經引種主要分布在雙江、臨滄、滄源、耿馬、瀾滄、墨江、孟連、西蒙、景谷、景東、鎮源等地。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被大量引種至遇難各地。
“勐海種”以西才、雙版納勐海縣為中心,經引種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思茅市。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被大量引種至滇東南、滇中等地。
雲南大葉種的另一類代表性品種,是以無性繁殖方式選育出來的雲南大葉種的後代。1986年通過雲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組織驗收的省級良種主要有:雲抗43號、長葉白毫:1987年通過全國茶樹品種審定委員會組織驗收的國家良種主要有雲抗10號、雲抗14號;1992年通過雲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組織驗收的省級良種主要有:雲梅、雲瑰、矮豐等;1995年通過雲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組織驗收的省級良種主要有:雲選9號雲抗37號,它們都是勐海種的後裔。在上世紀雲南省政府行為參與下,以“雲抗10號”為代表的雲南大葉種“勐海種”的後代,被廣泛推廣到雲南各地,並有繁殖擴大的趨勢。
此外,近幾年來,雲南出現諸多雲南大葉群體的後代,如臨滄市茶葉科學研究所選育的“香歸”(註:香港回歸之意)系列、鳳慶茶科所選育的清水系列、鳳選系列、它們是“鳳慶種”、勐庫種“的後裔。從育種程式上說,它們目前只屬於優良的育種材料,尚不能稱之為“品種”,若經過品比試驗、去域試驗、生產對比試驗,並達到一定推廣面積後,有望上升為雲南大葉種的、新的優良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