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金瓜貢茶

普洱金瓜貢茶

金瓜貢茶也稱團茶、人頭貢茶,是普洱茶獨有的一種特金瓜貢茶殊緊壓茶形式,因其形似南瓜,茶芽長年陳放後色澤金黃,得名金瓜,早年的金瓜茶是專為上貢朝廷而制,故名“金瓜貢茶”。

基本信息

普洱茶太上皇

普洱金瓜貢茶普洱金瓜貢茶
普洱金瓜貢茶,是現存的陳年普洱茶中的絕品,在港台茶界,被稱之為“普洱茶太上皇”。目前,金瓜貢茶的真品僅有兩沱,分別保存於杭州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行世的所謂金瓜貢茶,皆是後來某些茶廠的跟風之作,不足以信。

源自1729年

生產普洱金瓜貢茶,始於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當時,雲南總督鄂爾泰在普洱府寧洱縣(今寧洱鎮)建立了貢茶茶廠,選取西雙版納最好的女兒茶,以製成團茶、散茶和茶膏,敬貢朝廷。清人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云:“普洱茶成團,有大中小三種。大者一團五斤,如人頭式,稱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

故宮藏品

驚世發現

普洱金瓜貢茶普洱金瓜貢茶
1963年北京故宮處理清宮貢茶,總計有兩噸多。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普洱茶。據中華茶人聯誼會副秘書長、高級經濟師王郁風先生《普洱茶與清皇朝》一文載:“本世紀60年代初,北京故宮茶庫里還存放著清宮沒有吃完用完的貢茶數噸,其中仍有普洱茶、女兒茶、茶膏。1963年故宮處理清宮貢茶2噸多。1963年10月23日,一次偶然機會,我在北京茶廠見到這些陳年貢茶實物,普洱團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網球桌球狀,茶色褐黑,不霉不壞,保存完好。茶團表面有擰緊布紋的印痕,可見當時制茶是用布包著揉緊、乾燥成型的。我曾選了一個大的普洱團茶用磅秤稱了一下,重量為5.5市斤,當是清代5斤重的團茶……60年代初,茶葉減產,內銷市場供應不足,這批故宮普洱團茶,打碎篩細,拼入散茶賣掉了。我於1992年11月13日在全國政協禮堂偶遇故宮老專家單士元先生,曾問故宮貢茶事,據告普洱團茶、茶膏等仍留有樣品。”

身世追蹤

金瓜貢茶,現留存的實物,據專家考證,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此茶品生產廠或說成品加工者為普洱貢茶茶廠,原料及初制系西雙版納倚邦茶山。

無味之味

據稱,這些普洱貢茶,曾有專家取了一些試泡,評語是:“湯有色,但茶葉陳化、淡薄”。這也正好印證了鄧時海先生之說:“大多數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認無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極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