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普洱]

茶馬古道[普洱]
茶馬古道[普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普洱茶馬古道位於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古道向南延伸到東南亞和南亞,向北直達昆明,入昆後可快馬直上北京,往西蜿蜓直上青高藏原。茶馬古道距建立至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古道沿途高山逶迤,峽谷縱橫,風光旖旎,氣候多變,民風古樸,令人驚嘆她曾經見證過普洱茶貿易的盛衰,是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的重要載體。

基本信息

歷史

普洱茶馬古道普洱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的源頭思茅、寧洱是中國西南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地,普洱茶的原產地和集散中心。普洱茶和其他產品交換流通以馬幫為主要馱運工具,是民間國際貿易、茶文化交流的通道。古道由思茅為始發點,經景東、大理、麗江、中甸等進入西藏,沿途為人煙稀少的高山深谷,原始森林,險絕的雪山,缺氧高原,炎熱的瀾滄江、李仙江、元江、金沙江河谷,哀牢山、無量山、梅里雪山,海拔從普洱茶的產區千餘米到4千多米。古道莽莽蒼蒼,悠悠漫漫,讓世人深深感受到開道者的艱辛與無畏。

思茅、寧洱等地的麻栗坡、那柯里、茶庵塘茶馬古道遺址,現今仍保留著1030公里。石頭、石條、石板經歷了數百年風雨,現在石板上都長滿了青苔、雜草等。茶馬古道踩滑的石板上還保留著幾厘米深的馬蹄印,這就是歷史的見證。

茶馬古道,是雙向物資交流通道,馬幫將普洱茶馱運到國內外後,又將那裡的工業品、土特產品馱運到雲南普洱、思茅等地,互通有無,各得其利。
山間鈴響馬幫來,蹄嗒蹄嗒的馬蹄聲和清脆悅耳的鈐鐺聲,使邊遠的山寨、寂靜的山林充滿了生機。也讓山里人充滿了對外界的遐想。古道馬幫一般由20—50人至百人以上組成,每人都要隨身攜帶刀、槍等工具,浩浩蕩蕩。趕馬人當中還要有人懂得沿途各少數民族語言、風俗和路線、天時地利、馬幫宿營地點是否有草料等。在茶馬古道上,馬幫連線起來長達3—5公里。從一個山谷到另一個山谷,從一個村寨到另一個村寨,浩浩蕩蕩,甚為壯觀。

線路

五條茶馬古道主要線路是:

北道:思茅至昆明,途經15個驛站。由於人馬流量增大,道光三十六年(1850年),昆明至思茅的茶馬古道由原來的土路改為石鑲路,後來,此路延至六大茶山,這就是聞名中外的普洱茶馬古道。

西道:又稱後路,馬幫從思茅、景谷、景東、彌渡等13個驛站入下關,然後再分兩路:一路經保山入緬甸、印度;一路經麗江、中甸、德欽入西藏,此道是更為古老的銀生茶馬古道。

南道:分三線,即東出寮國、越南;南出緬甸、泰國;西出緬甸、印度。無論哪一條道,都以思茅、版納為起點。因此,思茅城是各路茶馬古道的源頭。

思茅的茶馬古道,沉澱著渾厚的茶文化歷史底蘊,她是中國茶城建設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茶馬古道是思茅重要的旅遊資源,我們將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部分古道的修復,重建茶馬古道驛站,改善交通設施及其他旅遊服務設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