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松

思茅松

思茅松,喬木,高達30米,胸徑1米;樹皮褐色,裂成龜甲狀薄片剝落。枝條每年生長2至數輪,樹冠廣園形,1年生枝淡褐色或黃色,有光澤。冬芽紅褐色,圓錐形,微披樹脂。針葉3針一束,長10—22厘米,徑1毫米以內,細柔,邊緣有細齒,樹脂道3—6,邊生。球果成熟後宿存樹上多年不落,卵園形,長5—6厘米,徑3.5厘米,基部稍偏斜,鱗盾斜方形,稍肥厚隆起,或顯著降起呈錐狀,橫脊顯著,間或有縱脊,鱗臍小,稍突起,有短刺,種子橢圓形,長5--6毫米,連翅長1.7—2厘米。

基本信息

詳細介紹

產於雲南麻栗坡元陽景東元江墨江思茅景洪瀾滄普洱普文勐海勐臘以及西南部潞西鎮壓康等地海拔600—1600米。以思茅、景東、普洱、墨江、鎮源、景谷以及臨滄地區東北部海拔700—1200米為中心;在寬谷盆地周圍低山丘陵及沿江兩岸山地組成大面積純林。

思茅松思茅松
越南寮國緬甸、應度也有分布。喜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24C,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相對濕度80%以上,高溫多雨的環境。生於山地紅壤。

最喜光樹種,幼苗不耐庇陰,深根性,生長迅速天然林木1年生幼苗高達30—50CM,5年生高不定期5M,10年生平均樹高11—12M,平均胸徑10CM,每公頃蓄積量200立方,40年生的林分,平均樹高達30M,平均胸徑30CM,每公頃蓄積量500立方,但在乾燥陽坡或土層薄的山脊上,10年生樹高6M,平均胸徑6CM,每公頃蓄積量88立方。立地條件的優劣,林木生長速度相當懸殊。種子千粒重13—19克,每公斤5—6萬粒,種子發芽率80--90%,保存期可達2—3年。在雲南南部天然更新好,飛籽成林,很少用人工造林。有思茅松毛蟲為害針葉,還有松梢螟松葉蜂松梢象鼻蟲等為害。樹幹端直不扭曲,材質優於雲南松,供建築枕木礦柱等用,樹幹可采松脂;樹皮可提取烤膠

相關介紹

思茅松思茅松

裸子植物門種類最多的1科,約占全部裸子植物的1/3。常綠或落葉(金錢松與落葉松)喬木,樹幹端直,枝不規則生或輪生;小枝互生或對生(稀輪生),或兼有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金錢松、落葉松、雪松),或有極度退化而不明顯的短枝(松樹)。芽鱗雄蕊苞鱗珠鱗種鱗均螺鏇狀排列。葉線形或針形;線形葉扁平,稀四棱形,在長枝上散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狀;針形葉2~5針成一束,著生於退化的短枝頂端,基部包有膜質葉鞘。花單性,雌雄同株,雄球花單生葉腋(稀苞腋)或枝頂,稀簇生(金錢松、油杉),具多數雄蕊,每雄蕊具2花葯,藥室縱裂橫裂斜裂,花粉的兩側有顯著的氣囊或無氣囊(落葉松、黃杉),或具退化氣囊(鐵杉組);雌球花由多數苞鱗珠鱗組成,每珠鱗的腹(上)面基部著生兩枚倒生胚珠,受精後珠鱗迅速增大發育成種鱗。球果直立下垂,當年成熟翌年(稀第三年)成熟;

思茅松思茅松
種鱗扁平,木質,稀近革質,宿存或熟後脫落(冷杉、雪松、金錢松);苞鱗生於種鱗的背面,彼此離生,僅基部合生,較長而外露或不露出,或短小而位於種鱗基部;種子具膜質長翅,稀無翅或近無翅(個別松樹),下面有樹脂囊或無;胚具2~16枚子葉,發芽時出土,稀不出土(油杉)。松科植物染色體少,基數基本一致,x=12,稀為13 

本科共10屬約230種,主產北半球(僅松屬的個別樹種分布達南半球),為森林的主要樹種,亦是發展林業的主要造林樹種,如松屬雲杉屬落葉松屬冷杉屬鐵杉屬黃杉屬。中國是松科屬種最多的國家,10屬均產,其中銀杉金錢松為特有的單種屬植物,油杉屬亦主產中國;種數占整個松科植物的1/2,分布幾遍全國,在高緯度與高海拔山地幾乎都是松科植物所組成的單純林混交林,森林資源豐富。

松科植物最早的化石出現在中生代早侏羅紀,白堊紀後屬種增加。第四紀隨全球性氣溫下降回升種類數量分布範圍均有變化,繁衍至今,形成了現代的分布格局。迄今在北半球的地層中發現了生存屬和絕滅屬的大小化石。

松科植物是北半球常見的森林樹種,各自在其適應的地帶組成單純林或混交林。其分布規律大致為:多種冷杉、雲杉、落葉松和少數松樹喜氣候寒冷、生境潮濕或要求乾燥寒冷的氣候,分布於高緯度的寒帶至寒溫帶,向南分布到暖溫帶與亞熱帶的亞高山及高山,組成寒溫性針葉林。鐵杉、少數雲杉、冷杉、落葉松和部分松樹要求溫涼潮濕或溫和乾燥、四季分明、冬季寒冷的氣候,主要分布於暖溫帶地區與亞熱帶中山以上,組成溫性針葉林。銀杉、黃杉、油杉、金錢松和部分松樹要求溫暖濕潤的氣候,主要分布於亞熱帶中山以下,向南可分布到熱帶地區地勢較高的涼濕山地,組成暖性針葉林

松科是裸子植物門中一個十分自然類群,在分類上有兩種意見:即根據葉線形單生枝上和針形成束著生極度退化的短枝頂端分松科為冷杉亞科(Abietoideae)和松亞科(Pinoideae)。或者根據有無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再將上述的冷杉亞科分為兩個亞科,即冷杉亞科和落葉松亞科(Laricoideae)。

松科植物多為高大的喬木,生長通常較快,木材蓄積量多,為建築用材和工業用材的主要來源,而椿木電柱枕木舟車家具器具等材亦多取自松科,故許多樹種是當今發展林業的主要造林樹種,有些樹種為著名的園林化與觀賞植物,如金錢松、雪松(見彩圖)等。

思茅松思茅松
松科木材具有正常的樹脂道(僅冷杉屬缺),木射線管胞內壁有鋸齒,紋孔托外緣曲折貝殼狀或鋸齒狀,或不規則,鎖閉膜上有放射狀和弦向的棒狀加厚,晚材帶明顯,木射線細胞水平壁紋孔顯明(少數松樹除外)。松科植物的化學成分較複雜,其共同的特點是多含有樹脂及揮髮油,缺乏生物鹼,缺少雙黃酮。樹脂貯存在樹脂道內,與揮髮油共存。樹脂中含有多種有機酸(如松香中含有90%以上的樹脂酸),還有樹脂醇、樹脂酯及大量的樹脂烴類。揮髮油含於針葉及樹脂中,揮髮油中含有多種萜烯類。松科植物種子油中均含有不常見的3種共存的特徵脂肪酸,對順-5,9十八碳二烯酸(18:2)、順-5,9,12十八碳三烯酸(18:3)和順-5,11,14,二十碳三烯酸。

松科植物種類:

松亞門
松屬(Pinus)-大約115種 雲杉亞門 雲杉屬(Picea)-大約35種 落葉松亞門
銀杉屬(Cathaya)-只有一種 落葉松屬(Larix)-大約14種 黃杉屬(Pseudotsuga)-共5種 冷杉亞門冷杉屬(Abies)-大約50種 雪松屬(Cedrus)-2至4種 金錢松屬(Pseudolarix]]-只有一種
油杉屬(Keteleeria)-共有3種 長苞鐵杉屬(Nothotsuga)-只有一種 鐵杉屬(Tsuga)-共有9種
思茅松毛蟲

又名褚色松毛蟲
拉丁學名:DendrolimuskikuchiiMatsumura,異名:DendrolimuskikuchiiochraceusTsaietLiu
分類地位:鱗翅目(Lepidoptera)枯葉蛾科(Lasiocampidae)松毛蟲屬(Dendrolimus)。

思茅松思茅松

分布:江西(多數縣(市)均有分布),福建台灣雲南廣東廣西浙江安徽湖北湖南貴州四川
寄主:思茅松(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雲南松(P.yunnanensis),華山松(P.armandii),馬尾松(P.massoniana),黃山松(台灣松)(P.taiwanensis),海南五針松(P.fenzeliana),雪松(Cedrusdeodara),雲南油杉(Keteleeriaevelyniana)。
危害狀:取食松針。
成蟲雄蛾體長22~41mm,翅展53~78mm,棕褐色至深褐色,前翅基至外緣平行排列4條黑褐色波狀紋,亞外緣線由8個近圓形的黃色斑組成,中室白斑明顯,白斑至基角之間有1腎形大而明顯黃斑。雌蛾體長25~46mm,翅展68~121mm,體色較雄蛾淺,黃褐色,近翅基處無黃斑,中室白斑明顯,4條波狀紋也較明顯。
卵近圓形,咖啡色,卵殼上具有3條黃色環狀花紋,中間紋兩側各有1咖啡色小圓點,點外為白色環。
幼蟲幼齡幼蟲與馬尾松毛蟲極相似。1齡幼蟲體長5~6mm,前胸兩側具兩束長毛,其長度超過體長之半,頭、前胸背呈橘黃色,中、後胸背面為黑色,中間為黃白色,背線黃白色,亞背線由黃白色及黑色斑紋所組成,氣門線及氣門上線黃白色。2~5齡斑紋及體色更為清晰。6齡以前除體長逐齡增外,體色無多大變化,從6齡開始各節背面兩側開始出現黃白毛絲,7齡時背兩側毒毛叢增長,並在黑色斑紋處出現長的黑色長毛叢,背中線由黑色和深橘黃色的倒三角形斑紋組成,全體黑色增多,至老熟時全身呈黑紅色,中後胸背的毒毛顯著增長。
蛹長橢圓形,初為淡綠色,後變栗褐色,體長32~36mm,雌蛹比雄蛹長且粗,外被灰白色繭殼。
生活習性:在福建省福州市1年發生2代,以幼蟲越冬,越冬幼蟲在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6月上、中旬出現第1代卵,6月下旬出現第1代幼蟲,8月下旬結繭,9月中、下旬羽化,9月下旬開始產卵,10月中旬出現第2代幼蟲,至11月下旬開始越冬。老熟幼蟲多在葉叢中結繭化蛹,結繭前1日停食不動。成蟲多在傍晚至上半夜羽化,羽化後當天即可交尾產卵,成蟲白天靜伏於隱蔽場所,夜晚活動,以傍晚最盛,有一定的趨光性,卵成堆產於寄主葉上,初孵幼蟲群集,受驚即吐絲下垂成彈跳落地,老熟幼蟲受驚後立即將頭捲曲,豎起胸部毒毛。
防治方法:
1.封山育林改造人工純松林。
2.大力開展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可用0.5億~1億孢子/ml蘇雲金桿菌液,1~2億孢子/ml的白僵菌水劑,或5億孢子/ml的超低容量的白僵菌油劑、乳劑、水劑噴霧
3.在暴發成災時,可選用1種農藥進行急救,敵馬油霧劑、敵丙油霧劑加柴油稀釋1~2倍,每公頃1500~2250g。菊酯類農藥超低容量噴霧,每公頃15~30ml。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15%殺蟲畏乳油500倍液,90%敵百蟲原藥3000倍液,50%敵敵畏乳劑2000倍液,噴殺4、5齡以前幼蟲

相關條目

野生動物 防治 脂肪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