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景東系傣語轉音,意為 壩子城。秦以前屬西南夷地;兩漢至兩晉時屬益州郡和永昌郡;北周至隋朝屬濮子部;唐南詔置開南節度,轄今思茅市,治所在開南城即今景東縣;宋大理國後期廢節度,屬統矢府的當箸袒賧(又稱景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 開南州,隸威楚路;至順二年(1331年)置景 東軍民府,轄開南(今景東縣)、威遠(今景谷縣)、乾遠(今鎮沅縣)3州,隸屬雲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府為州,屬楚雄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升為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設景東直隸廳,隸 迤西道。1913年裁府改縣,名景東縣,屬騰越道。1915年改屬 普洱道。1950年成立景東縣,屬普洱專區。1985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景東縣。行政區劃
全縣轄錦屏、文井、漫灣、大朝山東鎮4個鎮和花山、大街、太忠、龍街、文龍、安定、林街、曼等、景福9個鄉,共有13個鄉(鎮),166個村民委員會、3個社區,2339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2007年末,全縣總人口37.9萬人,人口密度83.6人/平方公里。農業人口32.98萬人,非農業人口2.95萬人。境內居住著漢族、彝族、哈尼族、瑤族、傣族、回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7.21萬人,占總人口的45.4%.
地理氣候
景東縣位於 橫斷山脈南端,地形北窄南闊,由低到高分布著谷地、丘陵、山地,屬深切割中山地貌,嶺高、坡陡、谷深是其基本特點。境內最高海拔(貓頭山)3371米,最低海拔(文笑河口)795米。地形呈現"三水夾兩山"之勢, 無量山和 哀牢山在縣境內面積分別為2581平方公里和1740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瀾滄江、川河、者乾河, 川河、 者乾河屬紅河水系。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因海拔高差懸殊,具有垂直變化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集中、乾濕分明、雨熱同季、乾涼同步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8.3℃,年平均相對濕度77%,年均降雨量1086.7毫米,年均日照2131.6小時,無霜期355天。優勢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有耕地50.04萬畝,其中有水田14.27萬畝,旱地35.77萬畝,有荒山、荒坡、荒溝、荒灘5.8萬畝,15—25度山地面積68.7萬畝。土壤有7個土類,15個亞類,15個土屬,46個耕地土種,分為赤紅壤、紅壤、黃棕壤、棕壤4大類。其中,赤紅壤占全縣土地可利用面積29.1%,紅壤占37.5%,黃棕壤和棕壤為高寒山區土壤,分別占土地面積的17.2%和4.6%。
生物資源 境內生物資源豐富,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哀牢山、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確認為具有全球保護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是地球同緯度帶上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綜合體,在不到萬分之一的國土面積上保留了占全國三分之一的物種,堪稱“天然物種基因庫”。國家一類重點保護動物黑冠長臂猿,在全球僅無量山尚存50群400隻左右,為世界僅有。此外,尚有一類保護動物金絲猴、 熊猴、蜂猴、 墨鸛、 黑頸長尾雉、綠孔雀、 豚尾猴、 灰葉猴、雲豹、 金錢豹、虎等11種;二類保護動物有 穿山甲、馬鹿、 黑熊、獼猴等16種;有鳥類300多種,列為國家保護的珍禽有白腹錦雞、 紅腹角雉、白鷳、 原雞、冠斑犀鳥、 緋胸鸚鵡、 鳳頭鷹、猛隼等30多種。無量山有畫眉50種,占全國38%,全省46%,有“畫眉之鄉”的美譽。有高等植物近200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雲南紅豆杉、 蓖齒蘇鐵、野銀杏、 長蕊木蘭、 中華桫欏5種,有保持原始狀態的雲南鐵杉林6210畝,還有黃連、何首烏、 香椽、 吳萸、蓽撥等上千種藥材。
礦產資源 境內己探明儲量較多的礦產資源有褐煤、石棉、重晶石、鉛、鋅、銻、銅、鐵、鉻、綠泥石、石膏、沙金、水晶石、鹽礦、滑石、黃鐵礦。褐煤儲量729萬噸,銅儲量2萬金屬噸,石灰石蘊藏量達5000萬立方米。
水能資源 全縣水資源極為豐富,年均總量31.56億立方米,人均9728立方米,每畝耕地平均有水6306.96立方米,年可供水量3.6億立方米;不算瀾滄江幹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1.2萬千瓦,可開發量7.1萬千瓦,己開發6115千瓦。
民族文化和旅遊資源 景東縣擁有文廟和衛城2個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有卷帙浩繁的 《景東府志》等6部志書存史,有 程含章、 劉琨等清朝包臣和 戴家政、 曹鶴鳴、 侯應中等文人學子詩書傳世。有用笛子、蘆笙、三弦樂器伴奏的“三跺腳”、“躦歌”、“合腳歌”等彝族歌舞。有在哀牢山者乾河一帶的廟會、節日期間開展的《天宮》、《觀音送子》、《韓信問卜》、《三英戰呂布》、《龍虎會》、 《竺季子尋兄》等酬神娛人戲劇;有忘情勞動、渴望豐收的“開廄、出犁、架擔、解擔”四部曲牛歌。話劇 《千秋大業》 、歌舞 《吹起蘆笙唱歡歌》和 《三獻舞》獲省優秀節目獎,花燈 《秋實相親》獲全省農民文藝調演優秀節目獎。
境內有占地35萬畝和21.3萬畝的無量山、哀牢山原始森林,碧波蕩漾的漫灣湖、杜鵑湖,鬼斧神工的文井土林,曲徑通幽的文龍仙人洞和雲煙氤氳的安定熱水塘等自然景觀;有文廟古建築群、仙人寨古戰場、衛城遺址、漫灣電站、三塔(凌雲塔、文筆塔、振文塔)等人文景觀;還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風和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構成了集觀光、度假、科考、搶險為一體的旅遊風景線。是北接大理、昆明,南通西雙版納的旅遊中轉站,旅遊開發前景看好。
人力資源 到2003年末,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004人。其中取得副高級職稱的33人,中級職稱的969人;大學本科生244人,大學專科生2361人,中專生2576人。有鄉土人才2075人。
經濟與社會發展
新中國成立初期,景東經濟社會十分落後。1950年,全縣人口16.1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儲蓄0.06元,公路通車裡程122公里,僅有中學2所,學生341人,醫院1家,病床10張。到1978年,全縣人口29.9萬人,人均純收入68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17元,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仍然很低。改革開放以來,全縣圍繞"打基礎、調結構、建支柱、興科教"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培植烤菸、蠶桑、茶葉、核桃、繅絲、林板林化、礦電、農產品加工、蔗糖、畜牧等產業。
2007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92262萬元(第一產業88301萬元、第二產業41079萬元、第三產業62882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438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11‰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城鄉結構和產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農業 改革開放以來,全縣在確保糧食穩定增長的基礎上,對種植業進行了結構調整,初步形成了糧、煙、桑、茶、蔗、畜、果協調發展格局。糧食、甘蔗、核桃、茶葉、畜禽、烤菸、蠶桑成為農民收入主要來源。2007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22868萬元,糧食總產量12.65萬噸;甘蔗25.1萬噸、茶葉6438噸、核桃3424噸、烤菸5167噸;畜牧業產值34359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8%。年末生豬存欄369791頭、出欄232414頭;大牲畜存欄112987頭、出欄23310頭;黑山羊是全縣畜牧業的一大特色品種,存欄125927隻,出欄62206隻,遠銷廣東、湖南、上海等地,並銷往香港、澳門。
林業 景東縣是全國林業重點縣。全縣林業用地面積312442.4公頃,有林地面積285370.1公頃(經濟林8315.4公頃)、無林地面積2385.6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6.82%。林分面積277054.7公頃(幼齡林44184.2公頃、中齡林149468.5公頃、近熟林40648.5公頃、成熟林27489.8公頃、過熟林15263.7公頃),用材林175091公頃,防護林68204.5公頃,薪炭林6352.1公頃,特種用材林38144.4公頃,經濟林19.7公頃。全縣林木蓄積量為27619210立方米,林分林木蓄積27561780立方米(幼齡林2801090立方米、中齡林13623860立方米、近熟林4873560立方米、成熟林3629230立方米、過熟林2634040立方米),用材林16023120立方米,防護林6412960立方米,薪炭林185690立方米,特種用材林4949710立方米。目前,全縣已形成以林板、林化為主的林產品工業體系。2007年,全縣林業總產值21507萬元,是縣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扶貧開發 景東縣屬國家級貧困縣。自國家"八七"扶貧攻堅實施以來,全縣實行政策、科教、幹部、項目、資金、服務"六進山",建立縣處領導聯繫貧困鄉村、單位部門掛鈎幫扶貧困村社、機關幹部長期駐村幫社、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4個責任制,有21名副處以上領導幹部定點聯繫13個鄉(鎮),353名副科以上領導幹部定點聯繫166個村,93個單位部門掛鈎扶貧76個貧困村,2324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2269戶貧困戶。1999年在全省率先啟動縣內異地開發扶貧項目,到2005年底,已完成10個開發區安置工作,共安置移民8876人。"九五"期間,全縣共投入資金1.59億元,使4個扶貧攻堅鄉、56個貧困村、5萬多貧困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十五"期間,全縣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57億元,使5.18萬農村特困人口基本解決溫飽,同時鞏固了4萬不穩定低收入人口的溫飽。整村推進扶貧工作力度加大,完成2500戶茅草房改造,改善了1.05萬人的住房條件。上海對口幫扶成效明顯。
工業 新中國成立時,景東縣沒有現代工業。如今已形成以繅絲、林板林化、礦電、農產品加工、蔗糖、建築材料等為主的各門類工業。2007年末,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40198萬元(輕工業產值17095萬元、重工業產值23103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7256萬元、規模以下工業產值12942萬元。主要產品金鈴牌松香、松節油榮獲雲南省優質產品和名牌產品稱號,遠銷國內外。以優質核桃為原料的 郝思嘉牌核桃乳榮獲北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全國星火計畫成果金獎、全國"科技之光"成果金獎,雲南省第四屆青少年運動會指定飲品及省名牌產品稱號;把邊鄉牌白糖產品被全國糖業研究檢測檢驗中心評為優質產品,產品暢銷省內外。
社會事業 2007年末,有普通中學20所(高中3、國中17、民族中學1),職中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國小170所,幼稚園13所;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2882人,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4635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4%。實現了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教育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積極開展了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基本形成縣、鄉、村三級文化網路。有衛生醫療機構21個,床位522張,衛生機構人員數696人;縣人民醫院被評為國家二級甲等醫院,清涼衛生院被評為國家一級乙等醫院,基本實現了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計畫生育工作已建成縣、鄉、村、組四級網路。全縣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5.6%和96.5%。
人民生活 2007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22868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961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102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6051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2084元。
基礎設施
景東通過川河防洪整治工程,利用切出的 老河道開墾農田置換出土地,再進行拓城建鎮--開發新城區,改造老城區。目前,一個各種市政功能齊全、交通設定合理、方便民眾生活、具有優美和諧生態環境的新型縣城正在崛起。景東通信設備先進,網路健全,中國移動覆蓋了全縣各鄉(鎮),縣城和部分鄉(鎮)已開通中國聯通,縣內可上寬頻網。交通狀況也逐步得到了改善。
農田水利 2007年,全縣投入使用的水利工程9115件,其中中型引水工程1件、小型水庫15個、小壩塘41個,總蓄水量195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1.12萬畝。建成高產穩產農田地32.3萬畝,其中噸糧田2.2萬畝。
電力交通 除國家投資建成的15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漫灣電站和在建裝機容量135萬千瓦的大朝山電站外,到2007年末,全縣建成電站13座,裝機容量5780千瓦,年發電量2531萬千瓦時,建成110千伏變電站1座,100%的鄉(鎮)、村和98.7%的農戶通了電,農村電網改造正順利實施,供電質量明顯改善。全縣通車裡程達2473.3公里,其中,省道113.7公里、縣道671.6公里、鄉道1317.8公里。100%的村民委員會已經通公路。
郵電通信 2007年,全縣交換機容量24912門,交換機實占容量17110門,出局用戶線對數18600對,行動電話用戶78741戶。郵電業務總量9499萬元,函件19.85萬件,訂銷報紙累計139.74萬份,訂銷雜誌累計8.99萬份。
城鎮建設 己初步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以文井、者後、花山、大街、漫灣、太忠等鄉鎮政府所在地為重點的小城鎮群體。川河整治工程共置換土地960畝作為新城區建設用地。2007年底,縣城建設面積2.45平方公里,縣城人口2.1萬人,城區綠化面積33.32萬平方米,新城區"三縱兩橫"共16966米街道的水、電、路基礎設施和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正在分步實施,全縣共有各類市場45個。
參考連結
http://www.yn.xinhuanet.com/nets/jingd/
http://www.xzqh.org/quhua/53yn/0823jd.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