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縣

古縣

古縣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東北部,太岳山南麓,汾河一級支流——澗河中上游,為藺相如的故里。地理位置為東經111°47′45″~112°11′10″,北緯36°2′30″~36°35′35″。東與安澤毗鄰,西與洪洞接壤,南與堯都、浮山相參,北與霍州、沁源交界。境域南北長56.85公里,東西寬20.05公里,總面積1191平方公里,轄4鎮3鄉,總人口9萬餘人。縣城距臨汾市所在地60公里,距省會太原290公里,距首都北京860公里。其中三合牡丹譽為“天下第一牡丹”。2013年,成功獲得了“國家園林縣城”的稱號。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古縣古縣

北魏孝莊帝建義元年(公元528年),境內建縣,取安吉、澤泉兩村名之首字,命名為安澤縣,縣治置於安吉之南、澤泉之北的古岳村(今古縣古陽鎮古陽村),屬義寧郡管轄。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安澤縣劃歸沁州。

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改名為岳陽縣,隸屬臨汾郡,縣治移往西赤壁(今古縣舊縣鎮舊縣村)。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移治東池堡(今古縣茶坊鄉東池村),貞觀六年(公元632年)移治岳陽城(今古縣岳陽鎮城關村),歸晉州。

古縣行政區劃古縣行政區劃

五代時期,岳陽縣改屬臨汾郡。宋時屬晉州。

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並冀氏、和川入岳陽,三縣合併為岳陽縣。至正四年改名為冀氏縣,移治今安澤縣冀氏。至正十三年仍復名岳陽,移治岳陽城,隸屬平陽府。

1914年岳陽縣又改名為安澤縣,仍治岳陽,屬河東道。抗日戰爭時期(1938—1941年),曾分設安澤、岳陽、冀氏三縣。1938年移縣城於和川。

1940年於辛佛村設岳陽縣。

1942年4月並三縣為安澤縣,治義井村,屬晉冀魯豫邊區太岳區。

1949年治和川,歸晉南地區。1951年5月移治府城,歸臨汾地區。

1971年分置。縣城建於老城關鎮以南的灣里、張家溝村之間。

1971年8月,從安澤縣劃出七鄉、浮山縣劃出三鄉,並為古縣,屬臨汾地區行政公署,建治於岳陽(今古縣岳陽鎮城關村)。

1973年,在岳陽鎮張家溝、灣里兩村之間建成新縣城。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古縣轄4個鎮(北平鎮、古陽鎮、岳陽鎮、舊縣鎮)和3個鄉(石壁鄉、永樂鄉、南垣鄉),共有111個行政村,1011個自然村,縣政府駐岳陽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古縣地理位置為東經111°47′45″~112°11′10″,北緯36°2′

30″~36°35′35″,境域南北長56.85公里,東西寬20.05公里。東與安澤毗鄰,西與洪洞接壤,南與堯都、浮山相參,北與霍州、沁源交界。縣城距臨汾市所在地60公里,距省會太原290公里,距首都北京860公里。

氣候

古陽凌雲洞古陽凌雲洞

古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氣溫回升快,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乾燥。

古縣境內年平均氣溫11.8℃。一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3.6℃,七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4.9℃。境內測得最高氣溫為39℃(測於1966年6月21日),最低氣溫為-23.4℃(測於1971年1月31日)。

古縣總熱量比較豐富,年平均日照達2278.8小時,日照率為51.7%,初霜日期10月20日左右,終霜期4月14日左右,年平均無霜期183天。降水東北多,西南少,年均降水量558.5毫米,降水季節間分布極不均衡,60%集中在7、8、9三個月內。

地質

古縣地質由太古界霍縣群,中元古界長城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侏羅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構成。

地貌

古縣地處太岳山南麓,沁水盆地邊緣,太岳山隆起的東南部,屬太岳山經向構造帶與新華夏構造體系的複合部位。境內山脈連綿,溝壑縱橫,地形複雜,屬太岳山系。由靈空山入境向南延伸為太岳山,向東南延伸為烏嶺山,“V”字形環抱全縣,呈“寶葫蘆”狀。境內嶺梁峁溝谷河溪連綿重疊,地形複雜。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2346.8米,位於西北部霍山主峰老爺頂,最低海拔590米,位於西南部澗河灘。

水系

古縣境內有澗河、藺河、蔡子河、劉垣河四大水系,其中藺河為沁河支流,其餘為汾河一級支流,黃河二級支流。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城市街景城市街景

截至2013年,古縣水資源總量1.43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649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0.783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1.102億立方米,其中清水總量0.794億立方米,洪水總量0.398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古縣總面積1206.38平方公里,折合180.96萬畝。除24萬畝暫難利用地外,其餘157萬畝土地中,已開發利用98.2萬畝,其中,園地1.4萬畝,林地62萬畝,天然牧坡和人工草地7.6萬畝,耕地20.6萬畝。尚未利用的荒山荒坡36萬畝。

礦產資源

古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截至2013年,已探明有20餘種,其中以煤、鐵、鋁釩土、銅和耐火粘土為最。除以上五種主要礦產外,儲量較大的礦產還有石灰岩34.09億噸,白雲岩23.15億噸,矽石礦2111.2萬噸。此外,還有鈦、鈷、鉬、銀、稀土、石墨、高嶺石、鉀長石、紫砂陶土、大理石、重晶石、煤矸石和飾面石材等。

動植物資源

古縣北部老爺頂和南部祖師頂山高林密,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有金錢豹、褐馬雞、麝、白冠野雉、花面狸等珍稀動物。

截至2013年,古縣植被復蓋率為38.9%。其中森林面積325平方公里,草地面積45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古縣人口大部分以漢族為主。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為91798人,全縣共21194戶。人口密度70.2人/平方公里。其中男性人口47572人,占總人口的52.5%,女性人口43041人,占總人口的47.5%,男、女性別比例為1.08 : 1。

經濟概況

概述

2012年,古縣生產總值完成62.4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0.9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54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6381元,財政收入完成10.006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51億元。

第一產業

2012年,古縣糧食總產量達到6.53萬噸。全年發展核桃1.7萬畝50萬株,綜合管護230萬株,育苗3200畝。發展產業化示範園區8個、“一村一品”專業村28個、整村推進項目16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2個、農田水利建設4處,完成了11個重點推進村、5個標兵村和兩個連片區的新農村建設任務,重點推進村達到58個。

第二產業

古縣煤炭資源豐富,2013年,生產原煤514.4萬噸,完成焦炭產量217.2萬噸。

第三產業

2013年,古縣共儲備項目70個,總投資652.13億元,簽約金額85.03億元。

交通運輸

古縣縣城距南同蒲鐵路線26公里、大運高速公路28公里、霍候一級公路23公里。309國道穿越南部舊縣、永樂兩個鄉鎮;省道沁洪線(洪洞—沁源)貫穿北部,與大運高速公路、霍侯一級公路溝通。境內還有浮古線(浮山—古縣)、安第線(安澤—第一川)、古北線(縣城—北平)、古石線(縣城—石壁)等縣級公路縱橫交錯。計2012年全縣共有上等級公路106條、589公里,油路里程達153公里,其中二級路面120公里。通油路的行政村達81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藺相如公園藺相如公園

截至2013年,古縣有學校67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職業高中1所,國中5所<公辦4所、民辦1所>,國小40所<含2所村小、15個教學點>,幼稚園20所<公辦3所、民辦17所>);在校學生14546人,其中普通高中1750人,職業高中509人,國中3038人,國小6465人,幼稚園2784;專任教師1200人。

醫療衛生

到2013年為止,古縣有醫療機構143個(包括4個縣直醫療機構、7個鄉鎮衛生院、111個村級衛生室、1個民營醫院、20個社會辦醫及個體診所),共開放病床401張,有公立醫療機構正式人員237人、鄉村醫生221人、自聘臨時工189人。

2008年,對各鄉鎮衛生院進行了改擴建,配備了一批先進醫療設備。2009年,提前一年完成了村衛生室全復蓋任務。2010年,啟動了總投資6000萬元的縣醫院遷址新建工程。2013年,投資105萬元,實施了35個村級衛生室提升工程;為鄉鎮衛生院聘任醫生14人、醫技人員3人。

設施建設

三合牡丹三合牡丹

郵電通信快捷方便,程控電話進入臨汾市本地網,可隨時直撥國內、國際各大城

市。截至2013年底,電話總容量達8500門,長途電報電路60條,移動通訊基站18個,行動電話信號復蓋率達100%。

廣播電視完成了HFC寬頻網路建設工程,實現了鄉鄉鎮鎮通廣電光纜,全縣7個鄉鎮都能收看到40套高質量的有線電視節目。

電力方面,境內有岳陽,金堆110KV變電站兩座;110KV輸變電線路4條;35KV輸變電線路8條,10KV輸變電線42條,其中煤礦及專用線路27條。35KV變電站5座,變壓器總容量為104500千伏安,年供電能力達3.5億千瓦/小時,供給充足可靠。(數據截至2013年)

旅遊景點

名鎮古岳陽

名鎮古岳陽名鎮古岳陽

隋開皇二年建城於此,唐貞觀六年由東池堡移治,名岳陽縣屬晉洲(臨汾金殿),宋金時屬平陽府。元至正四年(1344年)移冀氏,十三年(1353年)尋復,屬河東道。一九三八年七月一日移治和川。一九七一年古縣建治此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古縣移治新城。

三合牡丹景區

古縣三合牡丹景區開發主要源於三合村一株1300多年的野生白牡丹。這株白牡丹為中國現存最大的野生單株白牡丹。其枝幹已木質化,株高2.3米,花冠直徑5.6米,冠幅超過33平方米,叢圍16米,一般在每年“五一”前後開花,被中國牡丹協會鑑定為“天下第一牡丹”。截至2007年,古縣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屆牡丹花會。

熱留關帝廟

熱留關帝廟熱留關帝廟

據碑文記載,熱留關帝廟創建於宋,後世屢有修葺。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現存建築有山門、戲台、獻殿、正殿及東西廊房,占地約1220平方米。正殿為廟內主體建築,面寬七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柱頭斗栱六鋪作。屋頂琉璃剪邊,菱形方心,殿內採用減柱造,六椽栿直通前後檐外,元代手法顯著。熱留關帝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陽凌雲洞

位於縣北30公里的古陽鎮凌雲村附近,為天然石灰岩洞。高可容人,寬達三尺,又稱神仙洞。相傳洞有一牛,聞外牛至,即出與斗。外牛不能敵。往往顛仆牧人,遂之則返入洞中。以故,牧牛者不敢至其處。有一新牧童誤至,洞牛出。群牛中有紅牛,力與牴觸。牛返走,紅牛逐之。牧童恐牛失,摯尾相叢,人牛俱入洞中。村人偵知操兵燃炬以跡之入洞,約行二三里,聞水聲洶湧,以炬照之,則大水南流。上有橫木板,寬僅尺許,朽腐已久。板端童履牛蹤尚存。以足踏板,顫顫若懸空之繩,無敢登者,遂返,以石壘其口。

獲得榮譽

2008年12月,古縣被正式命名為“國家衛生縣城”,成為臨汾市首個獲此榮譽的縣城。

2009年,成功創建了“省級園林城”、“省級環保模範城”。

2011年,獲得“省級文明和諧縣城”稱號。

2013年,成功獲得了“國家園林縣城”的稱號。

山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省轄11個地級市,以及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太原市杏花嶺區 | 小店區 | 迎澤區 | 尖草坪區 | 萬柏林區 | 晉源區 | 古交市 | 陽曲縣 | 清徐縣 | 婁煩縣
大同市城區|礦區| 南郊區 | 新榮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陽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陽泉市城區|礦區|郊區| 平定縣 | 盂縣
長治市城區|郊區| 潞城市 | 長治縣 | 長子縣 | 平順縣 | 襄垣縣 | 沁源縣 | 屯留縣 | 黎城縣 | 武鄉縣 | 沁縣 | 壺關縣
晉城市城區| 高平市 | 澤州縣 | 陵川縣 | 陽城縣 | 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 | 平魯區 | 山陰縣 | 右玉縣 | 應縣 | 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 | 介休市 | 昔陽縣 | 靈石縣 | 祁縣 | 左權縣 | 壽陽縣 | 太谷縣 | 和順縣 | 平遙縣 | 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 | 河津市 | 永濟市 | 聞喜縣 | 新絳縣 | 平陸縣 | 垣曲縣 | 絳縣 | 稷山縣 | 芮城縣 | 夏縣 | 萬榮縣 | 臨猗縣
忻州市忻府區 | 原平市 | 代縣 | 神池縣 | 五寨縣 | 五台縣 | 偏關縣 | 寧武縣 | 靜樂縣 | 繁峙縣 | 河曲縣 | 保德縣 | 定襄縣 | 岢嵐縣
臨汾市堯都區 | 侯馬市 | 霍州市 | 汾西縣 | 吉縣 | 安澤縣 | 大寧縣 | 浮山縣 | 古縣 | 隰縣 | 襄汾縣 | 翼城縣 | 永和縣 | 鄉寧縣 | 曲沃縣 | 洪洞縣 | 蒲縣
呂梁市離石區 | 孝義市 | 汾陽市 | 文水縣 | 中陽縣 | 興縣 | 臨縣 | 方山縣 | 柳林縣 | 嵐縣 | 交口縣 | 交城縣 | 石樓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