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法律》

《醫門法律》

本書結合臨床病證,正面闡述辨證論治的法則(即所謂“法”),並明確指出一般醫生在辨證治療上易犯之錯誤。

基本信息

概述

綜合性醫書。六卷(一作十二卷)。·喻昌撰於1658年。本書結合臨床病證,正面闡述辨證論治的法則(即所謂“法”),並明確指出一般醫生在辨證治療上易犯之錯誤,提示禁例(即所謂“律”),故以“法律”為其書名。卷一闡發四診之法律和《內經》《傷寒論》證治法則;卷二-六以風、寒、暑、濕、燥、火及雜證分門論述各類疾病的證治。每門先列“論”,分析每一病證的病因、病理;次為“法”,再為“律”。論述透徹,不落窠臼。其中如大氣、秋燥諸論均有創見。現存初刻本等數十種清刻本、石印本等。1949年後有排印本。

作者

喻昌,字嘉言,號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生於明代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卒於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終年七十九歲。喻昌少年讀書,以治舉子業。崇禎年間,以選送貢生進京,但無所成就。後值清兵入關,於是轉而隱於禪,後又出禪攻醫。往來於南昌靖安等地。清代初期(公元1644~1661年間),喻氏又移居江蘇常熟,醫名卓著,冠絕一時,成為明末清初著名醫家,與張路玉吳謙齊名,號稱清初三大家。著有《寓意草》《尚論篇》《尚論後篇》 、 《醫門法律》等。

內容簡介

《醫門法律》《醫門法律》
《醫學法律》全書共分六卷,卷一闡述四診, 《內經》及仲景學說法律,卷二至卷六分中寒六,中風門,熱濕暑三氣門,傷燥門,瘧證門,痢疾門,痰飲門,咳嗽門,關格門,消渴門,虛勞門,水腫門,黃癉門及癰肺痿門論述,每門之下先論病因病機及證治,再出法律,最後附方。法是討論辨證施治的原則和靈活性,律是指出醫療差錯的原因和醫生所負的罪責。
喻昌曰∶人之五官百骸,賅而存者,神居之耳。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則色旺;神衰則色衰;神藏則色藏;神露則色露。帝王之色,龍文鳳彩。神仙之色,岳翠山光。榮華之色,珠明玉潤。壽之色,柏古松蒼。乃至貧夭之色,重濁晦滯,枯索堊黧,莫不顯呈於面。而病成於內者,其色之著見,又當何如?《內經》舉面目為望色之要,謂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蓋以黃為中土之色,病患面目顯黃色,而不受他色所侵則吉。面目無黃色,而惟受他色所侵則凶。雖目色之黃,濕深熱熾,要未可論於死生之際也。然五臟善惡之色,見於面者,額頰鼻頤,各有分部∶《刺熱篇》謂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額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是則五臟分部,見於面者,在所加察,不獨熱病為然矣。然更有進焉,則目下之精明,鼻間之明堂是也。《經》謂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是五臟之精華,上見為五色,變化於精明之間。某色為善,某色為惡,可先知也。謂容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是明堂上下左右,可分別其色之逆從,並可分別男女色之逆從,故為要也。察色之妙,無以加矣。仲景更出精微一法,其要則在中央鼻準,毋亦以鼻準,在天為鎮星,在地為中嶽,木金水火四藏,病氣必歸併於中土耶。其謂鼻頭色青,腹中苦冷痛者死,此一語獨刊千古。後人每恨《卒病論》亡,莫由上溯淵源,不知此語正其大旨也。蓋厥陰肝木之青色,挾腎水之寒威,上征於鼻,下征於腹,是為暴病,頃之亡陽而卒死耳。其謂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又互上句之意。見黑雖為腎陰之色,微黑且無腹痛,但主水氣,而非暴病也。謂色黃者,胸上有寒,寒字《傷寒論》中,多指為痰,言胸有積痰也。謂色白者亡血,白者肺之色,肺主上焦以行營衛,營不充則鼻色白,故知亡血也。謂設微赤非時者死,火之色歸於土,何遽主死?然非其時而有其氣,則火非生土之火,乃克金之火,又主髒燥而死矣。次補察目一法,謂其目正圓者不治。次補察面五法,謂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黃色鮮明為留飲,又即色黃者胸上有寒之互辭。語語皆表章《內經》,補其未備,故可法可傳也。色之善者,青如翠羽,赤如雞冠,黃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烏羽。色之惡者,青如草茲,赤如血,黃如枳實,黑如,白如枯骨。五臟有精華則色善,無精華則色惡,初非以青黑為大忌也。未病先見惡色,病必惡。《靈樞》謂赤色出於兩顴,大如拇指,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於天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義與容色見明堂上下左右同,而此為暴病耳。若夫久病之色,必有受病之應。肺熱病者,色白而毛敗應之。心熱病者,色赤而絡脈溢應之。肝熱病者,色蒼而爪枯應之。脾熱病者,色黃而肉蠕動應之。腎熱病者,色黑而齒槁應之。夫病應其色,庸工亦多見之,然冀噓枯澤槁於無益之日,較之治未病者,不啻倍蓰無算矣。更有久見病色,其人原不病者,庸工且心炫而竊疑之,殊不知此絡脈之色,不足畏也。蓋陰絡之色,隨其經而不變,色之變動無常者,皆陽絡之色也。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內經》謂此皆無病,何反怪之耶?然而察色之法,亦有其傳。岐伯謂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裹紺。生於脾,如以縞裹黃。生於腎,如以縞裹紫。縞,素白也,加於朱、紅、紺、黃、紫之上,其內色耀映於外,若隱若見。面色由肌內而透於外,何以異此?所以察色之妙,全在察神。血以養氣,氣以養神,病則交病。失睡之人,神有飢色。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養性延命錄》
《醫方集解》
《醫林改錯》
《醫門法律》
《醫鈔類編》
《瘍醫大全》
《養病庸言》
《醫門棒喝》
《瘍科心得集》
《醫說》
《醫燈續焰》
《醫法圓通》
《藥鑒》
《醫方考》
《醫貫》
《醫級》
《醫經溯洄集》
《醫經國小》
《醫經原旨》
《醫壘元戎》
《醫理真傳》
《葉選醫衡》
《醫林繩墨》
《醫林指月》
《一得集》
《醫門補要》
《養老奉親書》
《醫述》
《醫徹》
《醫學編》
《醫學傳燈
《醫學粹精》
《醫學讀書記》
《醫學匯海》
《瘍科綱要》
《醫理元樞》
《驗方新編》
《瘍科選粹》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
《藥性纂要》
《醫略十三篇》
《醫方簡義》
《藥症忌宜》
《醫方論》
《醫門要訣》
《醫方全書》
《醫故》
《醫暇卮言》
《醫效秘傳》
《醫心方》
《要藥分劑》
《醫學便覽》
《也是山人醫案》
《醫學傳心錄》
《楊氏家藏方》
《楊氏提綱醫方纂要》
《醫學發明》
《醫碥》
《藥要便蒙新編》
《醫經允中》
《藥按》
《醫理髮明》
《藥治通義》
《醫法心傳》
《藥總訣》
《醫方叢活》
《醫方大成》
《醫林纂要探源》
《醫略》
《醫略稿》
《藥材學》
《養生月覽》
《醫方捷徑指南全集》
《醫門初學萬金一統要訣》
《醫方經驗彙編》
《葉氏女科證治》
《醫權初編》
《醫事問答》
《醫方類聚》
《葉氏醫案存真》
《醫悟》
《葉天士家傳秘訣》
《醫方易簡集》
《葉天士女科醫案》
《羊毛瘟症論》
《醫貫砭》
《醫學辨正》
《一草亭目科全書》
《醫寄伏陰論》
《醫家心法》
《醫階辨證》
《藥盦醫案》
《藥言隨筆》
《醫學匯函》
《葉氏錄驗方》
《藥性通考》
《養生要集》
《醫法徵驗錄》
《醫方便覽》
《醫家四要》
《瘍醫證治準繩》
《醫事啟源》
《藥材資料彙編》
《楊敬齋針灸全書》
《藥品化義》
《醫方捷徑》
《藥譜》
《醫經正本書》
《醫鏡》
《醫學白話》
《一見知醫》
《藥味別名錄及續錄》
《醫便》
《醫學初階》
《楊仁齋著作三種》
《野菜博錄》
《醫學從叢錄》
《醫方選要》
《醫方一盤珠》
《醫燈集焰》
《醫方易簡新編》
《醫綱提要》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