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林纂要探源》

《醫林纂要探源》

《醫林纂要探源》是一部由清代汪紱編纂的綜合性醫書。1758年編撰,作者集諸家醫書分類編輯而成。卷醫源,共47條,闡述陰陽五行、臟腑部位功能、脈象;卷二-三分析藥性180餘味;卷四-十選輯方劑630餘首。

基本信息

簡介

醫林纂要探源》,綜合性醫書十卷。清·汪紱輯於1758年。作者集諸家醫書分類編輯而成。卷醫源,共47條,闡述陰陽五行、臟腑部位功能、脈象;卷二-三分析藥性180餘味;卷四-十選輯方劑630餘首,以張仲景、李東垣方居。全書資料比較豐富,條理清晰。然終屬述而不作,無多創見。

版本

現存五清刻本。

作者

汪紱,[清](一六九二-一七五九)初名垣,字燦人,號雙池,又號重生。安徽婺源人。博綜儒經,以宋五子為歸。著述頗富。晚年之閩中,館楓嶺、浦城間。少時家貧,傭於江西景德鎮為畫碗之役。所繪山水、人物、花鳥,精細適異聚工,惜無款識,人罕知之。卒年六十八。
汪紱,清乾隆年初諸生。時為東南名儒,學識淵博。汪紱生平清苦,精研不綴,然不尚舉業,只為師授徒。自幼天資聰穎,初由母親江氏口授《四書》、《五經》,八歲全部成誦。從此讀書稟母教導,不曾從師讀書。及二十三歲母親病逝,汪紱聞聽父親淹滯金陵,前往投奔,然為父親所不容。只好歸鄉葬母,無法自活,到江西景德鎮畫碗為傭,並不綴讀書。二十七歲開始從事師業授徒,教讀于楓領(今福建浦城),直至六十八歲病逝前三月依然於安徽休寧縣藍渡學館中著書論學,一生未經仕途。
主要思想
其論學,認為:“學不可不知要。然所得要,正須從學得多後,乃能擇出緊要處”。讀《易》認為:“易理全在象數上乘載而來。”讀《春秋》則嘆:“《春秋》非理明義精殆未可學!”認為:“既當執其文,猶當深其意,陳其儀而不知其意,一祝史之事耳。”汪紱言醫已非言脈訣、藥性、醫方等,而另闢溪徑,“言醫之不易言也”,以期“學為醫者”。而其樸素唯物論亦見之於《物詮》,謂“天地萬物賾不可窮,乃觀其源焉,而天地萬物於是乎在。”大學士朱筠贊其“學體勘精密,貫徹內外,毫釐必析,由不欺以至於至誠。偶設一喻,能使盲者察、愚者明。”一如《詩韻析》謂:“後世執今以疑古,因而紛紛更變,徇今為式,將去古日遠,遺音不傳,而休文之旨不白,吾滋懼焉。”其治學精神可略窺一斑。汪紱一生學識博雜,不僅為徽派樸學大師,而學識旁及樂律、天文、輿地、兵法、術數、醫藥、卜筮等各門類,究其因,唯其聰穎好學而外,更因之治學理念,一以求知更求其理,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舍末求本,溯委知源,此學問真道也!其《醫林纂要探源》序中如此抨擊:“不患人不知書,而患在多知書,而究不知書;不患人不知醫,患在多知醫,而究不知醫,何則?共末其委則似,而其本其源則已失之。”此乃汪紱傳道授業、著者立說之精髓要義也。
社會評價
汪紱歿後,門人余元遴刊其書,並上之督學朱筠,以應求書之詔,鏇檄府建主祔祀紫陽書院。汪紱學行收錄於《清史稿·儒林傳》、《徽州府志·儒林傳》、《安徽通志·儒林傳》。江永曾高度評價汪紱“志高識遠,脫然韁鎖之外,殫心不朽之業藏名山”
主要著作
著有《易經詮義》十五卷,《書經詮義》十三卷,《詩經詮義》十五卷,《春秋集傳》十六卷,《禮記章句》十卷,《禮記或問》四卷,《參讀禮志疑》二卷,《孝經章句或問》二卷,《樂經律呂通解》五卷,《樂經或問》三卷,《讀陰符經》一卷,《讀參同契》三卷,《讀近思錄》一卷,《讀讀書錄》二卷,《儒先晤語》二卷,《山海經存》九卷,《理學逢源》十二卷,《詩韻析》六卷,《物詮》八卷,《六禮或問》六卷,《讀困知記》二卷,《讀問學錄》一卷,《琴譜》一卷,《醫林纂要探源》10卷、《藥性》1卷[2],《戍笈談兵》十卷,《六壬數論》二卷,《大風集》二卷,《九宮陽宅》二卷,《詩集》六卷,《文集》六卷錄時文六百首。生平著述共兩百餘卷,博極兩漢六朝諸儒疏義,元元本本,而“一以宋五子之學為歸”。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養性延命錄》
《醫方集解》
《醫林改錯》
《醫門法律》
《醫鈔類編》
《瘍醫大全》
《養病庸言》
《醫門棒喝》
《瘍科心得集》
《醫說》
《醫燈續焰》
《醫法圓通》
《藥鑒》
《醫方考》
《醫貫》
《醫級》
《醫經溯洄集》
《醫經國小》
《醫經原旨》
《醫壘元戎》
《醫理真傳》
《葉選醫衡》
《醫林繩墨》
《醫林指月》
《一得集》
《醫門補要》
《養老奉親書》
《醫述》
《醫徹》
《醫學編》
《醫學傳燈
《醫學粹精》
《醫學讀書記》
《醫學匯海》
《瘍科綱要》
《醫理元樞》
《驗方新編》
《瘍科選粹》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
《藥性纂要》
《醫略十三篇》
《醫方簡義》
《藥症忌宜》
《醫方論》
《醫門要訣》
《醫方全書》
《醫故》
《醫暇卮言》
《醫效秘傳》
《醫心方》
《要藥分劑》
《醫學便覽》
《也是山人醫案》
《醫學傳心錄》
《楊氏家藏方》
《楊氏提綱醫方纂要》
《醫學發明》
《醫碥》
《藥要便蒙新編》
《醫經允中》
《藥按》
《醫理髮明》
《藥治通義》
《醫法心傳》
《藥總訣》
《醫方叢活》
《醫方大成》
《醫林纂要探源》
《醫略》
《醫略稿》
《藥材學》
《養生月覽》
《醫方捷徑指南全集》
《醫門初學萬金一統要訣》
《醫方經驗彙編》
《葉氏女科證治》
《醫權初編》
《醫事問答》
《醫方類聚》
《葉氏醫案存真》
《醫悟》
《葉天士家傳秘訣》
《醫方易簡集》
《葉天士女科醫案》
《羊毛瘟症論》
《醫貫砭》
《醫學辨正》
《一草亭目科全書》
《醫寄伏陰論》
《醫家心法》
《醫階辨證》
《藥盦醫案》
《藥言隨筆》
《醫學匯函》
《葉氏錄驗方》
《藥性通考》
《養生要集》
《醫法徵驗錄》
《醫方便覽》
《醫家四要》
《瘍醫證治準繩》
《醫事啟源》
《藥材資料彙編》
《楊敬齋針灸全書》
《藥品化義》
《醫方捷徑》
《藥譜》
《醫經正本書》
《醫鏡》
《醫學白話》
《一見知醫》
《藥味別名錄及續錄》
《醫便》
《醫學初階》
《楊仁齋著作三種》
《野菜博錄》
《醫學從叢錄》
《醫方選要》
《醫方一盤珠》
《醫燈集焰》
《醫方易簡新編》
《醫綱提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