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粹精》

《醫學粹精》

《醫學粹精》刊於1749年,現存四種清刻本及上海萃英書局石印本

概述

醫學粹精》 ,醫學叢書。又名《醫家秘奧》 。明·周慎齋著,清·陳嘉璴輯。刊於1749年。包括《脈法解》《慎齋三書》《查了吾正陽篇選錄》《慎柔五書》《陳氏筆談》共五種。現存四種清刻本及上海萃英書局石印本。

作者

周慎齋,字子乾,黃山區仙源鎮人,為明代著名醫學家。少年時體弱多病,腿患疾病而跛;稍長,發憤學醫,廣覓醫方療疾,終於達到同常人一樣行走的境地。周慎齋醫術高超,強調整體效應和辯證施治,提出“五行制化”和“固體清源,調補脾胃”兩大論點。

陳嘉璴是周慎齋的徒弟。

內容簡介

本書為明代醫學家周慎齋學派傳學之秘本,由其後世弟子點校而成。書中具體介紹了:五臟逆傳脈症法、亢則害承乃制論、損病湯藥加減法、君火以明解、脈症不合論、五臟六腑衰旺論等方面的內容。 對於欲提高中醫臨床技能和水平者而言,本書值得一讀。

醫事難矣哉。學識荒陋者無論矣。其在術精名重。日診百十人。精神不逮。大意處輒復誤人。蓋晨夕酬應。無少息時。索索無精思。昏昏有俗情。雖賢哲不免也。徐悔堂聽雨軒雜記雲。乾隆壬申。同里馮姓館于楓橋蔡姓家。夏日蔡自外歸。一蹶不起。氣息奄然。因以重金急延薛生白先生診。至則蔡口目悉閉。六脈皆沉。少外家泣於旁。親朋議後事矣。薜曰。虛厥也。不必書方。且以獨參湯灌之。遽拱手上輿而別。眾相顧。莫敢決。再延一苻姓醫入視。苻曰。“中暑也。當服清散之劑。參不可用。”眾以二論相反。又相顧莫敢決。馮曰。“吾聞六一散能祛暑邪。盍先試之。”乃以葦管灌之。果漸蘇。苻又投以解暑之劑。病即霍然。夫薛氏為一代之名醫。只以匆匆一診。未遑細審。並致疑於少外家之在旁。誤以中暑為虛脫。幾傷其生。醫事不誠難乎其難哉。又類案載曾世榮先生治船中王氏子。頭痛額赤。諸治不效。動即大哭。細審知為船篷小篾。刺入囟上皮內。鑷去即愈。苟不細心審視。而率意妄治。愈治癒壞矣。是故醫家臨診辨證。最要凝神定氣。反覆推詳。慎毋相對斯須。便處方藥也。〔二〕熊三拔泰西水法雲。凡諸藥系草木果谷菜諸部具有水性者。皆用新鮮物料。根據法蒸餾得水。名之為露。以之為藥。勝諸藥物。何者。諸藥既乾既久。或失本性。如用陳米為酒。酒力無多。若以諸藥煎為湯飲。味故不全。間有因煎失其本性者。若作丸散。並其渣滓下之。亦恐未善。(然峻歷猛烈之品。不得不丸以緩之。)凡人飲食。蓋有三化。一曰火化。烹煮熟爛。二曰口化。細嚼緩咽。三曰胃化。蒸變傳化。二化得力。不勞於胃。故食生冷。大嚼急咽。則胃受傷也。胃化既畢。乃傳於脾。傳脾之物。悉成乳糜。次乃分散。達於周身。其上妙者。化氣歸筋。其次妙者。化血歸脈。用能滋益精髓。長養臟體。調和營衛。所謂妙者。飲食之精華也。故能宣越流通。無處不到。所存糟粕。乃下於大腸焉。今用丸散。皆乾藥合成。精華已耗。又須受變於胃。傳送於脾。所沁入宣布。能有幾何。其餘悉成糟粕下墜而已。若用諸露。皆是精華。不待胃化脾傳。已成微妙。且蒸餾所得。既於諸物體中最為上分。復得初力。則氣濃勢大。不見燒酒之味於他酒乎。按古人丸散湯飲。各適其用。豈可偏廢。諸藥蒸露。義取清輕。大抵氣津枯耗。胃弱不勝藥力者。最為合宜。其三化之說。火化口化。不必具論。胃化一言。深可玩味。蓋飲食藥物入胃。全賴胃氣蒸變傳化。所以用藥治病。先須權衡病患胃氣及病勢輕重。此古人急劑緩劑大劑小劑之所由分也。如驟病胃氣未傷。勢又危重。非用大劑急劑不可。杯水輿薪。奚濟於事。一味穩當。實為因循誤人。倘或病患胃氣受傷。無論病輕病重。總宜小劑緩劑。徐徐疏瀹。庶可漸望轉機。以病患胃氣已傷。藥氣入胃。艱於蒸變傳化。譬如力弱人。強令負重。其不顛踣者幾希。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養性延命錄》
《醫方集解》
《醫林改錯》
《醫門法律》
《醫鈔類編》
《瘍醫大全》
《養病庸言》
《醫門棒喝》
《瘍科心得集》
《醫說》
《醫燈續焰》
《醫法圓通》
《藥鑒》
《醫方考》
《醫貫》
《醫級》
《醫經溯洄集》
《醫經國小》
《醫經原旨》
《醫壘元戎》
《醫理真傳》
《葉選醫衡》
《醫林繩墨》
《醫林指月》
《一得集》
《醫門補要》
《養老奉親書》
《醫述》
《醫徹》
《醫學編》
《醫學傳燈
《醫學粹精》
《醫學讀書記》
《醫學匯海》
《瘍科綱要》
《醫理元樞》
《驗方新編》
《瘍科選粹》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
《藥性纂要》
《醫略十三篇》
《醫方簡義》
《藥症忌宜》
《醫方論》
《醫門要訣》
《醫方全書》
《醫故》
《醫暇卮言》
《醫效秘傳》
《醫心方》
《要藥分劑》
《醫學便覽》
《也是山人醫案》
《醫學傳心錄》
《楊氏家藏方》
《楊氏提綱醫方纂要》
《醫學發明》
《醫碥》
《藥要便蒙新編》
《醫經允中》
《藥按》
《醫理髮明》
《藥治通義》
《醫法心傳》
《藥總訣》
《醫方叢活》
《醫方大成》
《醫林纂要探源》
《醫略》
《醫略稿》
《藥材學》
《養生月覽》
《醫方捷徑指南全集》
《醫門初學萬金一統要訣》
《醫方經驗彙編》
《葉氏女科證治》
《醫權初編》
《醫事問答》
《醫方類聚》
《葉氏醫案存真》
《醫悟》
《葉天士家傳秘訣》
《醫方易簡集》
《葉天士女科醫案》
《羊毛瘟症論》
《醫貫砭》
《醫學辨正》
《一草亭目科全書》
《醫寄伏陰論》
《醫家心法》
《醫階辨證》
《藥盦醫案》
《藥言隨筆》
《醫學匯函》
《葉氏錄驗方》
《藥性通考》
《養生要集》
《醫法徵驗錄》
《醫方便覽》
《醫家四要》
《瘍醫證治準繩》
《醫事啟源》
《藥材資料彙編》
《楊敬齋針灸全書》
《藥品化義》
《醫方捷徑》
《藥譜》
《醫經正本書》
《醫鏡》
《醫學白話》
《一見知醫》
《藥味別名錄及續錄》
《醫便》
《醫學初階》
《楊仁齋著作三種》
《野菜博錄》
《醫學從叢錄》
《醫方選要》
《醫方一盤珠》
《醫燈集焰》
《醫方易簡新編》
《醫綱提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