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中醫學院敦煌醫學研究所

宋貴傑,宋敏.敦煌醫學卷子膏摩方管窺.《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0,7(4) 張儂.《敦煌石窟秘方》道教醫方選釋.《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5,12(3) 李應存.敦煌醫學中古醫方的研究與套用概況.《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0,17(3)

簡要介紹

甘肅中醫學院敦煌醫學研究在學院歷屆領導的高度重視下,歷經幾代學者的不斷努力,自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成績斐然,成果頗豐,特色甚濃,包括了在研項目在內的20餘項成果,既有國家級項目,又有省部級項目,其中“敦煌醫學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敦煌中醫藥館(現為敦煌醫學館)等三館”獲得了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出版了《敦煌醫粹》、《敦煌中醫藥全書》、《敦煌佛儒道相關醫書釋要》、《實用敦煌醫學》、《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釋要》等10餘部著作,發表了學術論文130餘篇。甘肅省教育廳重點教學改革項目“實用敦煌醫學匯講”作為教材使上述成果與課堂教學緊密地結合了起來,為國內首創。多年來學院通過課堂教學、開設講座、參觀學習敦煌醫學館等多種途徑來培養學生學習敦煌醫學寶藏的興趣。我院敦煌醫學研究在2007年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得到了教育部專家的充分認可,並被認定為我院的辦學特色。為了使敦煌醫學這一瑰寶在本科教學、科學研究及臨床套用等方面凸顯出更大的特色優勢,在學院黨政領導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3月成立了甘肅中醫學院敦煌醫學研究所。目前學院已為研究所在全院範圍內聘任了25位兼職研究人員。

現任領導

敦煌醫學研究所所長:李金田教授
敦煌醫學研究所副所長:李應存教授

教學成果

1.敦煌醫學館(原為敦煌中醫藥館)(1993年)
1993年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省級一等獎、國家級二等獎。被國家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確定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甘肅省教教育廳重點教改項目:《實用敦煌醫學匯講》(1998年)
“獨具特色的敦煌醫學教學改革與實踐”2007年獲得甘肅中醫學院教學成果二等獎。
3.《實用敦煌醫學》(李應存主編 ),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該書榮獲第十六屆(2007年度)中國西部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
4.敦煌醫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2009年)
該成果獲甘肅中醫學院2009年度教學成果一等獎。並通過省級教學成果鑑定,達國內外領先水平。

科研成果

1.理論研究(7項)
1.1衛生部項目:敦煌醫學研究(1984年)-1990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度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2甘肅省科技廳(原科委)項目:敦煌中醫藥文獻研究(1990年)
1.3甘肅省教育廳(原教委)項目:敦煌遺書《灸經圖》古穴及殘圖研究(1993年)-獲1994-1995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
1.4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敦煌遺書中的佛書與傳統醫學研究(2005年)
1.5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的整理研究(2005年),其論著成果《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釋要》-獲2008年度中國西部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1.6甘肅省中醫藥科研基金項目:敦煌石窟秘藏醫方書的療病方法與用藥思路研究(2006年)
1.7甘肅省中醫藥重點科研基金項目:精選敦煌醫方200首的文獻整理與數據挖掘研究(2009年)
2.臨床套用與開發研究(11項)
2.1敦煌醫藥保健產品:中國敦煌二七二腹帶
2.2甘肅省教育廳(原教委)項目:敦煌醫方硝石雄黃散臨床實驗研究(1995年)
2.3甘肅省衛生廳項目:敦煌消腫鎮痛貼的開發研究(1995年)
2.4蘭州市衛生局項目:敦煌醫學骨傷科專業技術的研究(1994年)
2.5甘肅省教育廳(原教委)項目:菩提寶命茶的研製(1995年)
2.6甘肅省科技廳項目:敦煌古醫方神明白膏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的臨床與實驗研究(2002-2003年 )-獲2003年度甘肅省皇甫謐中醫藥科技三等獎。
2.7甘肅省醫藥公司項目:敦煌石室大寶膠囊的研製與開發(2002年)
2.8甘肅省教育廳高校研究生導師科研項目:敦煌前列寶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2006年)
2.9甘肅省科技攻關計畫項目:新藥敦煌石室大寶膠囊的開發套用研究(2006年)
2.10蘭州市科技計畫項目:新藥敦煌石室大寶膠囊的開發套用研究(2006年)
2.11蘭州市科技計畫項目:敦煌養顏面脂開發研究(2006-2007年)
3.實驗研究(6項)
3.1甘肅省衛生廳項目:敦煌古方“紫蘇煎”防治肺間質纖維化的實驗研究(2003年)
3.2甘肅省教育廳項目:敦煌古方“紫蘇煎”防治肺間質纖維化的實驗研究(2003年)
3.3自選課題:敦煌古方“紫蘇煎”對慢性支氣管炎大鼠血清、肺組織中SOD、MDA、NO含量的影
3.4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ZSO-41-A25):敦煌消痹定痛酊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IL-6、IL-8、TNF-a水平影響研究(2004年)-獲2009年度甘肅省皇甫謐中醫藥科技三等獎。
3.5甘肅省教育廳項目(甘科鑒字【2007】第076號):敦煌消腫鎮痛膏對腰椎間盤突出症髓核常量元素的影響及相關性研究(2005-2007年)-獲2008年度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3.6甘肅省教育廳項目(甘科鑒字【2007】第077號):敦煌消痹定痛酊對膠原誘導性關節炎(CIA)大鼠模型的關節病理改變和關節液中PGE2、CAMP的影響(2004-2007年)

論著論文

一、著作與教材(14部)
(一)著作(12部)
1.趙健雄著,徐鴻達、張士卿(協編)《敦煌醫粹》,貴陽:貴陽人民出版社,1988
2. 張弘強,杜文杰《敦煌石窟氣功·一分鐘臍密功》,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3.叢春雨主編《敦煌中醫藥全書》,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4
4.張弘強,張帆《敦煌臍密夢談》,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5.王道坤,尹婉如著《醫宗真髓·敦煌醫方選粹》,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5
6.張儂著《敦煌石窟秘方與灸經圖》,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5
7.叢春雨著《敦煌中醫藥精萃發微》,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0
8.趙健雄著《趙健雄醫學文粹·敦煌醫學研究》,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5
9.李應存、史正剛著《敦煌佛儒道相關醫書釋要》(鄭炳林,樊錦詩主編《敦煌學研究文庫》),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0. 李應存著《敦煌寫本醫方研究》,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6月
11.劉喜平主編《敦煌古醫方研究》,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6年12月
12.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著《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釋要》,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二)教材簡介(2部)
1.張士卿、李應存(主編),王道坤、李金田(副主編)等編《實用敦煌醫學匯講》,蘭州:甘肅中醫學院院內教材,2000
2.張士卿、王道坤(總編審),李應存(主編),李金田、史正剛、李應東(副主編),李軍、張儂、梁玉傑、段永強、張小江、成映霞編《實用敦煌醫學》,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二、論文彙編(139篇)
(一)理論研究(103篇)
王道坤,朱玉.敦煌醫學初探.《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84(1)
張紹重,劉暉禎.敦煌石室醫藥文獻類萃.《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84(1)
趙健雄,徐鴻達,王道坤等.敦煌壁畫中的醫學內容.《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85(1)
趙健雄,徐鴻達,王道坤等.敦煌石窟醫學史料輯要.《敦煌學輯刊》,1985,(2)
趙健雄.敦煌寫本《新集備急灸經》初探.《中國針灸》,1986,6(1):55
趙健雄.敦煌寫本張仲景《五臟論》簡析.《敦煌研究》,1987,(4):100~101
趙健雄.《新修本草》及其敦煌殘卷考析.《山西中醫》,1988,4(1):17—18
趙健雄.《食療本草》及其敦煌殘卷考析.《甘肅醫藥》,1988,7(2):48~50
趙健雄.敦煌遺書“殘醫書”卷考析.《中國醫藥學報》,1989,4(1):53~55
趙健雄.敦煌寫本《傷寒論·辨脈法》考析.《敦煌研究》,1989,(4):106-107
趙健雄.敦煌遺書地誌殘卷中土貢藥物淺析.《甘肅中醫》,1990,(1):27-29
王道坤.敦煌石窟壁畫醫學研究.《敦煌研究》特刊,1990:(34);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
尕藏陳來.吐蕃時期的藏醫學發展簡論.《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0,7(3):39-44
叢春雨.論敦煌石窟藝術《經變畫》中的情志因素與形象醫學.《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0,7(4)
宋貴傑,宋敏.敦煌醫學卷子膏摩方管窺.《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0,7(4)
黃侖,徐鴻達.敦煌石窟氣功法概要.《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0,7(4)
張儂,鄭魁山(指導),張紹重(指導).敦煌古《灸經圖》的研究.《敦煌中醫藥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1990,中國·甘肅·蘭州
劉喆.敦煌醫書《灸法圖》載穴“手髓孔”考證及其在男科疾病治療中的套用.《敦煌中醫藥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1990,中國·甘肅·蘭州
李成義.敦煌藥粹——《食療本草》殘卷原植物考訂.《敦煌中醫藥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1990,中國·甘肅·蘭州
張儂,鄭魁山(指導),張紹重(指導).敦煌《灸經圖》古代俞穴考.《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1,8(2)
張儂.敦煌《脈經》針灸學術淺述.《甘肅中醫》,1991,4(3)
趙健雄,蘇彥玲.敦煌遺書藏醫文獻初析.《甘肅中醫》,1991,(4):28~29
趙健雄,蘇彥玲.敦煌遺書醫學卷考析.《敦煌研究》,1991,(4)
賈毅.敦煌中醫藥的奇特療法——“沙浴·藥酒”簡介.《上海中醫藥雜誌》,1991,(9)
趙健雄,蘇彥玲.敦煌遺書醫學卷的學術價值.《甘肅醫藥》,1992,11(5):257~259
李金田.關於敦煌寫本張仲景《五臟論》的作者與成書年代.《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2,9(2)
叢春雨.敦煌中醫藥學的內涵及其學術價值.《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2,12(11)
李金田.敦煌寫本張仲景《五臟論》本草內容特色簡述.《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3,10(2)
李應存.敦煌殘卷婦科醫方述要(連載).《甘肅中醫藥信息》,1992年第23—24期;1993年第1—14期
叢春雨.論敦煌針灸文獻的學術價值.《上海中醫藥雜誌》,1993;(10):41—43
叢春雨.論中華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敦煌中醫藥學.《天真》中西醫藥月刊(台灣),1993;(4):30
孟陸亮,史正剛.敦煌醫學卷子S.3347療消渴方探析.《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4,11(1)
孟陸亮.敦煌醫學殘卷“開九竅療法”初探.《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5,12(1)
張儂.敦煌遺書中的耳穴與耳孔灸法.《中華醫史雜誌》,1995,25(3)
張儂.《敦煌石窟秘方》道教醫方選釋.《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5,12(3)
張儂.天門穴考略. 《甘肅中醫》,1995,8(6)
趙健雄,蘇彥玲.敦煌醫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甘肅中醫》,1996,9(5)
李應存,牛孺子.敦煌佛教醫學概述. 《中華醫藥文化論叢》,廈門:鷺江出版社,首屆國際佛教醫藥學研討會,1996:48~49
叢春雨.論古絲綢之路婦女的攝生與保健. 《中醫婦科理論與臨床》.中醫古籍出版社,1996:410—415
叢春雨.敦煌遺書中婦產科古醫方的學術特點.《中國醫藥學報》,1996,11(3)
叢春雨.論敦煌遺書中“道醫”“佛醫”的理論與實踐.《中國道家醫學文化研究》.黃山出版社,1997:27
張儂.《灸經圖》之“聶俞”.《中華醫學雜誌》,1997,27(2)
李永新.敦煌醫學卷子療鼓脹病方探析《甘肅中醫》,1997,10(2)
牟慧琴.敦煌“大陽旦湯”與《金匱》陽旦湯關係考.《甘肅中醫》,1997,10(3)
趙健雄,蘇彥玲.敦煌壁畫“自行詣冢”與安樂死.《甘肅中醫》,1997,10(4)
叢春雨.談敦煌古醫籍的學術成就和文獻價值.《中醫文獻雜誌》,1997,(4)
劉喜平.敦煌遺書中的“挑擦法”.《甘肅中醫》,1997,10(6)
李應東.敦煌遺書《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中的五臟五行學說.《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8,15(2)
李應存.敦煌殘卷婦科醫方特色初探.《上海中醫藥雜誌》,1998,(2)
李應存,李 勃.淺探敦煌卷子療服石方與現代職業病.《甘肅中醫》,1998,11(4)
張儂,張紹重(指導).《敦煌石窟秘方》佛教醫方簡介.《上海中醫藥雜誌》,1998
史正剛,虞 舜.敦煌美容醫方特色述評.《甘肅中醫》1998,11(6)
李應存,李 勃.敦煌醫理、藏醫、本草、針灸類著作的近期研究概況.《甘肅中醫》,1999,12(3)
李應存.敦煌醫學如何命名.《甘肅中醫學院報》,1999年12月31日第46期—2000年3月15日第47期
叢春雨.《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心病症治探秘.《上海中醫藥雜誌》2000,(2)
李應存.敦煌醫學中古醫方的研究與套用概況.《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0,17(3)
叢春雨.敦煌遺書《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五首救急方析義.《中醫文獻雜誌》,2000(4)
楊扶德.敦煌遺書《新修本草》殘卷原植物考訂. 《甘肅中醫》,2000(5)
叢春雨.論醋在敦煌遺書、馬王堆竹簡古醫方中的臨床套用.《敦煌研究》,2001,(2)
張 儂.敦煌遺書中的針灸文獻.《敦煌研究》,2001,(2)
陳列,張純,郭憲章.對敦煌石窟導引技術的研究初探.《中國骨傷》2001,14(5)
張 儂.敦煌醫學灸法特色.《中國針灸》,21(9)期
劉紅菊.試考“腳五舟”穴.《中醫文獻雜誌》,2002,(2)
叢春雨.敦煌遺書《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五臟病症治療方藥解析.《敦煌研究》,2002,(3):92-99
張 儂,劉 強.敦煌本《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古醫方的源流. 《敦煌研究》,2002,(6)
吳紅彥, 劉喜平, 李沛清.桂枝湯及其類方的源流衍化考.《中成藥》2002,24(7)
梁永林,李生財賈育新.《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五味的五行歸屬辨識.《中醫藥學刊》2002,20(4)
張儂,王文.西北民間挑擦放寒方法的淵源及發展.《中華醫史雜誌》,2003,33(3)
劉喜平.敦煌古醫方的研究概況.《中成藥》,2004,26(1)
劉喜平.敦煌遺書中的中醫方劑學成就.《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2004,10(3)
李應存.敦煌單驗方與儒佛道關係初探.《佛教藝術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蘭州,2004:18~22
李應存.敦煌卷子《張仲景五臟論》中“四色神丹”考. 《敦煌學輯刊》2005,(2):47-51
李應存.淺談敦煌醫學卷子中的訶梨勒組方.《中醫藥通報》,2005,4(3)
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俄藏敦煌文獻Дx02683、Дx11074《黃帝內經》錄釋.《全國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慶陽,2005年6月(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
李應存.法藏敦煌藏醫文獻P.T.1057《藏醫雜療方》的科學價值探討.《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會議》論文集, 2005年8月(蘭州)
李應存.唐代著名醫家張文仲及有關敦煌醫方.《全國第八屆中醫文獻會議論文集》,2005,9(貴陽):463~468
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俄藏敦煌文獻Дx17453《黃帝內經素問》“刺瘧篇”“氣厥論篇”錄校.《甘肅中醫》,2005,(11)
李應存.新發現俄Дx01325V為敦煌《張仲景五臟論》又一寫本.《敦煌研究》2006,(1)
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俄藏敦煌文獻中新發現Дx01325V《張仲景五臟論》錄校.《甘肅中醫》,2006,(3)
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俄藏敦煌文獻Дx00613“《黃帝內經》、《難經》摘錄注本”錄校. 《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6,(3)
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俄藏敦煌文獻Дх08644“《脈經》節選本”錄校.《甘肅中醫》,2006,(1)
李應存,史正剛,魏迎春.以佛書為主的敦煌遺書中的兒科醫方概要.《中醫兒科雜誌》,2006,(1):13~17
楊富學,李應存.《殊方異藥——出土文書與西域醫學》述評.《西域研究》2006,(2):114~117
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俄藏敦煌文獻Дx00924婦科民間單驗方錄校.《甘肅中醫》,2006,(5):9~10
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敦煌佛窟秘藏療時氣病醫方概要.第十四屆全國仲景學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仲景醫學求真》,2006,5(南寧):68~72
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Дx10298、Φ356、Φ356V中醫方釋要.《甘肅中醫藥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2006,6(蘭州):37~39
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俄羅斯藏敦煌醫藥文獻的學術價值初探.《中醫藥通報》,2006,(3)
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俄藏敦煌文獻Дx02822“蒙學字書”中之醫藥知識.《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6(4):38~42
李應存,史正剛,魏迎春.敦煌佛書S.5598V中毗沙門天王奉宣和尚神妙補心丸方淺探.《甘肅中醫》,2006(7):12~14
李應存,史正剛,魏迎春.敦煌佛教禪宗文獻P.3244《五辛文書》中之修身養生方釋要.《敦煌佛教與禪宗學術討論會論文彙編》,2006,7(蘭州):104~106
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俄藏敦煌文獻Дx00924婦科疾病為主民間單驗方與P.2666等對比釋要.《第九屆全國中醫醫史文獻會議論文集》,山東威海,2006年8月
李應存,史正剛,魏迎春.印度《佛說醫喻經》中的醫學方法初探.《甘肅中醫》,2006,(9)
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敦煌醫學卷子P.3481《針灸甲乙經·卷之四病形脈診》殘本概況時代新考與原文釋要.《2006中國靈台(國際)中醫針灸學術交流大會暨皇甫謐文化節論文集》,甘肅靈台,2006年9月.甘肅中醫(特刊),17~21
李應存,史正剛.敦煌醫學卷子中的男科醫方概要.《中外健康文摘·醫藥月刊》,2007,(1):30~32
李應存.敦煌寫本醫方中20種主要的外治法述要.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07,(2):3~7
李應存,史正剛.敦煌醫學卷子《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概況與醫方釋要.《中醫藥通報》2007,(3)
李應存,史正剛,魏迎春.敦煌佛書P.3777《五辛文書》中之修身養生方錄釋.《甘肅中醫》,2007,(7):28~29
李應存,史正剛.從敦煌佛書中的醫學內容談佛教的世俗化.《敦煌佛教的世俗化—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7):384~390
李應存.20世紀80年代以來敦煌醫學卷子的全面研究概況.首載於《中醫雜誌》2003,44(10)增刊,後經充實收入《實用敦煌醫學》(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中
李應存.王道坤教授運用敦煌石窟秘方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選介,入選《第三屆著名中醫藥學家學術傳承高層論壇論文集》,中華中醫藥學會,廣州,2007年11月
李應存,李金田,史正剛. 俄羅斯藏敦煌文獻Дх18165R、Дх18165V佛儒道相關醫書錄釋[J],甘肅中醫,2008,(4)
李應存,史正剛.敦煌遺書中佛家咒語與藥物療法探析[C],第十一屆全國中醫醫史文獻會議論文,廣西南寧,2008年11月
李應存,史正剛,魏迎春.敦煌本張仲景《五臟論》中佛家思想初探[C],第十二屆全國中醫藥文化會議論文,福建福州,2009年10月
(二)臨床研究(17篇)
張 儂.敦煌遺書存方臨床嘗試.《甘肅中醫學學報》1989,(2)
王平,候軍.“敦煌生髮膠囊”的臨床療效觀察. 《敦煌中醫藥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1990,中國·甘肅·蘭州
王學禮,張愛郁,曹燁民.敦煌遺方《茵陳湯》退黃作用觀察.《甘肅中醫》,1991,4(1)
王 儉.敦煌美容痤瘡膏治療痤瘡400例臨床療效觀察.《甘肅中醫學學報》,1996,13(4)
李振宇,宋貴傑.敦煌消腫鎮痛貼治療骨折臨床觀察.《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7(1)
楚慧媛,王芝意.論敦煌醫學文化與敦煌272腹帶.《蘭州科技情報》,1997,26(1)
牟惠琴.大陽旦湯治驗.《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7,14(3)
陳列,張純,郭憲章.摩風消腫膏治療筋骨縫損傷的臨床觀察.《中國中醫骨傷雜誌》,1998,6(1)
劉家駿,石峰,周逢麟.敦煌醜奴嬌膠囊治療晚期原發性肺癌的臨床研究.《中國醫藥學報》1998,13(5)
李振宇,王丹芬.敦煌消腫鎮痛貼治療軟組織損傷的臨床觀察.《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9,16(3)
王芝意,何天有.敦煌272腹帶(男科型)治療陽痿32例臨床療效觀察.《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9,16(3)
王芝意,何天有.敦煌272腹帶(前列腺型)治療慢性前列腺疾病36例療效觀察.《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9,16(4)
劉新,崔慶榮,李朝平等.硝石雄黃散貼敷至陽穴防治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0,17(2)
王道坤(指導),路志鵬.王道坤教授診治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前期病變經驗. 《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4,21(3):2-4
李應存.王道坤教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舉隅.《中醫藥學刊》,2005,23(9)
曾昭洋,張乾軍,宋貴傑.敦煌消腫鎮痛膏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臨床觀察.《中醫正骨》,2006,18(2)
胡妮娜,曾昭洋,宋貴傑(指導).敦煌消腫鎮痛膏外敷為主治療小兒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80例. 《中醫兒科雜誌》,2006,2(4)
(三)實驗研究(16篇)
歐陽廣瑛.敦煌補益方中十味藥物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0,7(4):24-26
牛銳,張劍勇,鄧毅.敦煌殘卷S.4433·10方藥理作用實驗研究.《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0,7(4):24-26
劉家駿,董文芳,徐鴻達.敦煌石窟氣功對人體心血管機能調節作用的研究.《敦煌中醫藥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1990,中國·甘肅·蘭州
任 遠,馬駿,李振宇,李 軍.敦煌消腫鎮痛貼的實驗研究.《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8,15(1)
張士卿,李軍,陳躍來,張延英,夏智波,朱學藝.神明白膏對實驗性老年皮膚瘙癢症的影響.《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9,16(1)
董鈺明 劉喜平.敦煌韋慈方延緩衰老作用研究. 《中藥藥理與臨床》,2002,18(5)
張士卿,夏智波,朱學藝,李 軍,李樹君,蘇桂英.敦煌古方神明白膏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病臨床與實驗研究.《中醫藥學刊》,2003,21(1)
王鳳儀,李生財,李 立,王小榮,楚惠媛,席時燕.敦煌古方“紫蘇煎”對慢性支氣管炎大鼠血清、肺組織中SOD、MDA、NO含量的影響.《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3,20(2)
劉喜平,辛寶.敦煌韋慈方抗氧化作用的實驗研究.《陝西中醫學院學報》,2004,27(5)
段永強,程容,成映霞,王道坤.敦煌石室大寶膠囊對衰老大鼠血清MDA含量、SOD和腦組織GSH-Px活性的影響. 《蘭州大學學報( 醫學版)》,2005,31(2)
王道坤(指導),段永強,成映霞,雷作漢,程 容.敦煌石室大寶膠囊對衰老大鼠腦組織MAO-B、Na+-K+-ATP酶活性的影響.《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5,22(3)
王鳳儀,賈育新,李生財,王小榮,劉峰林,楚惠媛.敦煌古方“紫蘇煎”對慢性支氣管炎大鼠血清、肺組織中NO、ET—1含量的影響.《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6,23(2)
郭應強邱桐,曾昭洋,等.敦煌消痹定痛酊對膠原誘導性大鼠關節炎病理形態學的影響.《中醫兒科雜誌》,2007,3(1)
段永強,王道坤,成映霞等.敦煌石室大寶膠囊對果蠅壽命影響的實驗研究.《中成藥》,2007,29(2)
曾昭洋,郭應強,楊國棟等.敦煌消痹定痛酊對膠原誘導性大鼠關節炎模型NO、cAMP和PGE2影響的實驗研究.《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7,24(2)
賈育新,王鳳儀,李生財,劉峰林,王小榮,楚惠媛.敦煌古方“紫蘇煎”對肺間質纖維化模型大鼠血清、肺組織中hyp、LDH含量的影響.《甘肅中醫》,2008,(4)
劉稼,梁永林.敦煌遺書中小補瀉湯數術思想研究.中國中醫藥報,2009年11月9日
(四)教學研究(3篇)
李應存.發揚敦煌醫學特色 開拓創新教學領域
——甘肅中醫學院開設任選課《實用敦煌醫學匯講》的概況.《甘肅中醫》,2005,(9)
李應存,史正剛.突出敦煌醫學特色 體現西北地域優勢
----甘肅中醫學院敦煌醫學科研與教學狀況概述.《亞太傳統醫藥》,2006,(4)
李應存,張士卿,王道坤,李金田,史正剛,張儂.實用敦煌醫學匯講教學心得. 《中醫教育》,2006,25(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