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鏡》

明代蔣儀著有《醫鏡》、《藥鏡》等頗有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的醫學著作,收入《四庫存目》。

基本概況

蔣儀明代醫家。字儀用。嘉善(一作嘉興,均屬浙江)人。師從王肯堂弟子張玄瑛習醫,並得王氏《醫鏡》原編,輯訂後刊行於世。此書內容涉內、外、婦、兒各科,簡明扼要,甚便於鄉里醫藥之需。又仿《醫鏡》著《藥鏡》,收載藥物按溫、熱、平、寒四部分類,並各以駢文括其主治,附拾遺、疏原、滋生三賦以補充遺漏。崇禎十四年(1641年)蔣氏曾將《醫鏡》、《藥鏡》二書合刊成《醫藥鏡》。另有正德九年(1514年)進士亦名蔣儀,原籍崑山,後作天津衛軍籍,《天津縣新志》誤以其為《藥鏡》作者。

評價

中醫《醫鏡》記載:“凡病俱見於舌。”中醫認為,舌象能反映人體健康狀況和疾病的內在變化,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反映於舌,舌的異常現象不僅表現舌本身的疾病狀態,而且也反映了肌體內在組織器官的病情變化。正常時,舌頭大小適中,舌體柔軟,活動自如,舌質為鮮明的淡紅舌,舌苔為均勻、薄淨、潤澤的白色苔,稱為“淡紅舌,薄白苔”。發病時,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病理性舌苔,舌頭的大小、胖瘦、色澤、形態、活動、痛覺、味覺及應有的各種功能都會發生改變,舌頭上的這些變化又都反映了肌體內臟腑的生理性和病理性變化,所以,舌頭是肌體的一面鏡子,觀察舌象變化無論在中醫或現代醫學的診斷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養性延命錄》
《醫方集解》
《醫林改錯》
《醫門法律》
《醫鈔類編》
《瘍醫大全》
《養病庸言》
《醫門棒喝》
《瘍科心得集》
《醫說》
《醫燈續焰》
《醫法圓通》
《藥鑒》
《醫方考》
《醫貫》
《醫級》
《醫經溯洄集》
《醫經國小》
《醫經原旨》
《醫壘元戎》
《醫理真傳》
《葉選醫衡》
《醫林繩墨》
《醫林指月》
《一得集》
《醫門補要》
《養老奉親書》
《醫述》
《醫徹》
《醫學編》
《醫學傳燈
《醫學粹精》
《醫學讀書記》
《醫學匯海》
《瘍科綱要》
《醫理元樞》
《驗方新編》
《瘍科選粹》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
《藥性纂要》
《醫略十三篇》
《醫方簡義》
《藥症忌宜》
《醫方論》
《醫門要訣》
《醫方全書》
《醫故》
《醫暇卮言》
《醫效秘傳》
《醫心方》
《要藥分劑》
《醫學便覽》
《也是山人醫案》
《醫學傳心錄》
《楊氏家藏方》
《楊氏提綱醫方纂要》
《醫學發明》
《醫碥》
《藥要便蒙新編》
《醫經允中》
《藥按》
《醫理髮明》
《藥治通義》
《醫法心傳》
《藥總訣》
《醫方叢活》
《醫方大成》
《醫林纂要探源》
《醫略》
《醫略稿》
《藥材學》
《養生月覽》
《醫方捷徑指南全集》
《醫門初學萬金一統要訣》
《醫方經驗彙編》
《葉氏女科證治》
《醫權初編》
《醫事問答》
《醫方類聚》
《葉氏醫案存真》
《醫悟》
《葉天士家傳秘訣》
《醫方易簡集》
《葉天士女科醫案》
《羊毛瘟症論》
《醫貫砭》
《醫學辨正》
《一草亭目科全書》
《醫寄伏陰論》
《醫家心法》
《醫階辨證》
《藥盦醫案》
《藥言隨筆》
《醫學匯函》
《葉氏錄驗方》
《藥性通考》
《養生要集》
《醫法徵驗錄》
《醫方便覽》
《醫家四要》
《瘍醫證治準繩》
《醫事啟源》
《藥材資料彙編》
《楊敬齋針灸全書》
《藥品化義》
《醫方捷徑》
《藥譜》
《醫經正本書》
《醫鏡》
《醫學白話》
《一見知醫》
《藥味別名錄及續錄》
《醫便》
《醫學初階》
《楊仁齋著作三種》
《野菜博錄》
《醫學從叢錄》
《醫方選要》
《醫方一盤珠》
《醫燈集焰》
《醫方易簡新編》
《醫綱提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