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瘡秘傳禁方》

《金瘡秘傳禁方》是中國古代醫書。《金瘡秘傳禁方》是書稱禁書耶?因禁故秘之也。夫謂之曰∶秘閉之不欲傳也。書則為大道之公也,何以不發,於焚燒乎!非耶!稱之曰禁者,出自朝廷宮禁之中也,非使禁之而不行也。蓋夫厭胡元久穢於中華,我太祖高皇帝應運而生,掃蕩腥膻,除殘伐偽,親冒矢石。

基本信息

概述

《金瘡秘傳禁方》《金瘡秘傳禁方》

《金瘡秘傳禁方》是書稱禁書耶?因禁故秘之也。夫謂之曰∶秘閉之不欲傳也。書則為大道之公也,何以不發,於焚燒乎!非耶!稱之曰禁者,出自朝廷宮禁之中也,非使禁之而不行也。蓋夫厭胡元久穢於中華,我太祖高皇帝應運而生,掃蕩腥膻,除殘伐偽,親冒矢石。當時武將不愛命,破釜沉舟,缺槍之下,沉舟破釜之後,難免鋒鏑死傷,瘡痍痛苦之厄。又產異人如中山等以佐之,隨傷輕重製方,隨手應病其間,實有起死回生之奇。太祖不忍使民肝腦塗地,用選無不屢驗者。命採錄禁中,為生民立命也。時劉青田預軍國大計,君臣一體,亦得集之,因上曾錄之。故稱禁書而秘於家,民間罕得傳寫,今幸文武公後裔某者,仰體今上如天之仁,相與業青囊輩,討論軒岐,謀試昔秘奇方。予因偶記之,得一則計一,日積月累,謹成快焉。此禁外傳之始,惜非全書,特豹文之數斑耳,予遂因而酷好此,恐後人將有覆酷之用,乃筆之篇首,開卷先入目,使之為秘書,不敢輕濫,又使知是方所自源流云云。

無價千金散

木瓜僵蠶全蠍側柏葉川芎白芷防己黃連共咀片,每服七錢,姜三片、蔥三根,水、酒各半鍾,煎七分溫服,以香辛散頻頻洗去瘡毒,上生肌散。一殺傷瘡口深者,於及及散內加入大黃、草烏搽瘡口上,此二味為末用蜜調貼瘡口四圍,住痛去舊血,生新血,瘡口燥生肌散不能入,用此藥貼之其肉自生滿也。一殺破肚腹腸出者,治之已結口,肚內作痛,不能飲食,此是攪了腸也。缺治法。一跌糞門膀胱大小便不通,日輕夜重,潮熱往來,宜服五苓散。一傷重麻藥內加血竭生磨,若胸膈有血膨悶,多服麻藥,不知何麻藥。一傷輕者,不必用麻藥,只加血竭服。

箭吸筒藥

夏枯草千層樓烏樹皮鐵骨稍(如無不用)血見愁山水牛上水二碗刮薄薄苦竹筒服去風散及搽生肌散。一治箭入皮肉用麻藥定整骨,取出箭頭,名曰昏昏散。山黃花香附子川芎黃土 上共為細末,每服一錢五分,酒調服,以草烏自然汁解之,或醋調冷水解之。治火燎。糞淬苦竹筌者,或被苦竹槍殺傷有火毒走痛腫痛,服諸藥不效,此藥大效,名曰無價千金散。

尋痛散

治百般傷損折斷肢骨,常常服之。 乳香沒藥木香川芎川歸茴香木瓜虎骨

追毒神樓散

連翹知母甘草白芷獨活上咀姜三片。

五通

治傷重及血瘀歸肚攻作悶脹,急宜灌之。連服巴豆七粒(去殼以油紙七重包打去油),生薑一腹中瘀血就將冷粥湯補之,如不住,用水洗口面手足即止。

生肌散加減定式

白芷(新者小者去皮)作極細末,一兩一包,名曰千金散。乳香、沒藥各二錢五分,瘡口瘡痛加一錢血竭、白芨或加歸尾作末入前藥內,又能住痛生肌,如瘡口乾用麻油調搽。

劉國師禁方

一煎水洗,二相度損處,三拔伸,四或用刀入骨,五捺正,六用黑龍散通,七用風流散填瘡,八夾縛,九服藥,十再洗,十一再用黑龍散通,十二或再用風流散填瘡口,十三再夾縛,十四仍前用服藥治之。凡腦骨傷碎,輕輕用手撙令平正,若皮不破,黑龍散敷貼,若破用風流散填瘡口,絹片包之,不可見風,著水恐成破傷風。若水風入腦成破傷風,則必破發頭疼,不復可治。在發內者,須剪去發敷之。凡頭骨跌碎陷下者,用鮮虎脂四兩、川芎五錢煎,好酒入脂熱服,即頭暈疼。凡跌損小腹有瘀血作痛者,用當歸五錢、大黃五錢、桃仁七粒、紅花一撮,用酒一碗同煎,五更早服。凡跌傷小便不通,用小桐子樹根二兩,切碎,水、酒各半煎服,即通。凡指頭斷者,湊上須端正,外用草藥水,蠟燭(草藥名)內膜包裹完固,候皮肉接上,再用膏藥貼之,收口生肌藥搽之。凡喉頸刎斷者,用銀絲縫合,外用草藥敷之,一日一換。二次,待皮肉相合,再換膏藥貼之,上生肌散,內服上部湯藥。凡刀斧損傷腸胃突出者,用麻油、藥和水,浸濕青布,搭在腸上,候軟托邊拔入。凡手腳傷骨出者,皆有兩脛,若一脛斷可,兩脛俱斷決不可治矣。凡傷損重者,大概要拔伸捺正,或取開捺正,然後縛貼頓塗夾縛。拔伸當相近本體損處,不可別去一節骨上。凡拔伸且要相度左右骨如何出,有正拔伸者,有斜拔伸者。凡左右損處,只相度骨縫,仔細捻捺忖度,便見大概。要骨頭歸舊,要撙捺皮相就入骨。凡認損處,只須揣摸骨頭平正,便可見。凡拔伸或用一人,或用二三人,看難易何如。凡皮破骨出差舊,拔伸不入,撙捺相近爭一二分,用快刀割些捺入骨,不須差。又人拔伸不入,割肉自爛碎了,可以入骨,骨入之後,用黑龍散貼瘡之四圍腫處,留瘡口別用風流散填。所用刀最要快利,剜刀、雕刀皆可。凡骨碎斷,須看本處平正何如?大抵骨低是骨不曾傷損,左右看骨方是損處。要拔伸捺正,用藥貼縛,要平正方是。凡夾縛三兩日,冬四五日,解開用熱藥水泡洗,去舊藥時,不可驚動損處,仍用黑龍散敷夾縛,大概傷重者方如此。凡腫是血作,用熱藥水洗,用黑龍散敷貼。凡傷重破者,用風流散填、更塗;未破處,用黑龍散貼,須用杉木皮夾縛上。令一人默含冷水一口噴之,一驚,自然收入,然後用銀絲縫之上草藥(內服口部藥)。凡大人小兒頂門打開碎者,不可用草藥,用止血散搽之即止。(內服末藥,萬無一失)凡上身初跌破血出,用四味草藥敷上,內服末藥加接骨丹三分。凡中身初跌損,先服末藥加接骨丹五分,輕者七日後服煎藥,重者十四日服前藥。凡下體初跌損,先服末藥同中治。凡不時閃挫外貼膏藥而服末藥。凡腦骨傷碎,在頭腦骨上則可治,在太陽穴乃是命處,斷然不可治也。又雲∶治跌傷上法,先將藥以末藥搽口外,將傘紙貼以頭,將傷上又將杉樹皮緊縛定。凡肩甲骨出,相度如何整治,用椅當圈住脅,仍以軟衣被綿罩,使一人捉定,兩人拔伸,卻墜下手腕,又著曲手著腕,絹片縛之。凡金井骨在脅之下,有損不可夾縛,須是捺正平令安,貼平正,用黑龍散貼,絹片縛。兩脅骨亦如之。凡跨骨從臀上出者,可用兩人挺定腿拔伸,乃用腳捺入,如跨骨從襠內出,不可整理矣凡手骨出者,看如何出,若骨出向左,則向右邊拔入,骨向右出則向左。

凡拔伸捺正,要軟物如絹片墊之。凡皮里有碎骨,只用黑龍散敷貼,後來皮肉自爛碎,骨必然自出來,然後方愈。凡骨打斷或筋斷有破處,用風流散填塗。卻用針線縫合其皮四圍,用黑龍散貼之。凡夾縛用杉樹皮開如指大,四圍排均,用繩帶緊縛,必一二度,仍須緊縛。凡平處骨碎皮不破用藥貼。縛夾大概看曲轉折之處不可夾縛,恐愈後不能伸曲正,用黑貼帛片包縛,使其曲轉屈伸,便於患者自有知覺。如指斷正用苧麻夾縛,腿上用苧麻繩須如錢大。凡貼藥用板子一片將皮紙或油紙以水調黑龍散攤勻在上,然後卷之損處。凡用杉木皮浸約如指大,疏排均勻,周匝用小繩三度緊縛,三日一次,如前淋洗換塗貼藥。凡曲轉如手腕凹手指之類要曲伸轉動用藥貼,以絹片包裹之後時時運動,蓋能動則能伸,能伸則自能曲也。凡損一月,尚可整理,久則不能治矣。凡損不可吃草藥,吃則所損出骨不能如舊。凡跌損腸肚中瘀血,且服散藥。四物湯之類。凡跌損大小便不通未可便服接骨丹藥,蓋接骨方藥大約濕熱,又用酒調服,反助燥結,服四物湯更看如何。又服大成湯加木通。如大小便未通,又加朴硝,通後卻服接骨丹藥。凡傷重者,未服損藥,先服氣藥和勻氣散之類,是也。凡渾身無故損痛是風損,當服風損散藥如排風湯之類。

凡服損藥不可吃生冷及牛羊諸魚,若吃牛肉痛不可治。凡服損藥湯散必須熱服,熱便生血氣行易接骨耳。凡用酒調藥不拘有灰無灰,生熱皆可。凡藥三四月煉不可合,五月尤甚,存散藥隨時鏇丸。凡收藥丸子末子並用罐收入廚內,以火焙之。凡損忌用火炙,如用之則醫不得服藥不效矣。慎之!慎之!諸藥惟小紅丸大活血丹最貴。蓋其間用乳香沒藥貴重,大活血丹內,若無亦可有則更佳。楓香可代乳香用。凡所用藥材有外產者,有土產者,用各不同,如當歸土與川不同,丸子宜土,末子宜川來道地者。一傷腰笑不止及傷閃腰不能轉動,宜服尋痛散加紅花、蘇木、嫩桑葉、牛膝、忍冬藤,共為末入尋痛內服效。一破傷風牙關緊急,口閉手足拘攣,諸藥不效。此為風氣關塞萬否而不能通行四肢,即用消風散治之。一打傷重血氣上攻口眼鼻中皆出血者,即用紅花破血散加木鱉子、紫金皮服之效。一他傷外血破打傷肚腹,傷重陰血腸外脂膏,腹內痛如不治其人日漸羸瘦,如怯正服此藥。大黃朴硝金砂虻蟲卷柏葉上咀,姜三片,童便、水各半,煎七分服。一傷血結大小便不通,諸藥不能奏效,即服此。大黃木通紅花上咀片,水煎此藥,當通諸損應妙。一刀傷破瘡口不合,此藥洗之。 香附子濃朴羌活紫金皮共咀片,入姜蔥煎水洗一打傷破青紫腫如饅者,用老茄通黃者六兩,切作片,乾為末,臨睡時,酒吞三茶匙,一夜即消之。一破傷風用杏仁去皮留尖為末,小麥面和井花水刷上即消。一倒須箭射入骨痛抽箭扯帶筋出腫痛欲死,服此有命也。大黃黃連全蠍乳香劉一治毒藥箭射入肉,急服此,名曰追毒神樓散,更用另煎藥竹筒吸之否則毒瓦斯入肉必死莫救。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