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傷科護理技術

《骨傷科護理技術》是2008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賽小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骨傷科護理技術》封面

本書由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護理部主任護師賽小珍主編,作者均為該院的一線護理人員。本書共兩篇,上篇為骨傷科急救護理與一般護理技術,主要對骨傷科的急診救護、重症監護,以及患者的心理、疼痛、舒適、營養、健康教育、圍手術期護理等方面共性的護理問題進行論述,並在現有的理論基礎上加入了新的研究成果。下篇為骨傷專科護理技術,詳細介紹了骨傷科常見的創傷和疾病的病情觀察、體位護理、功能鍛鍊、飲食調護、出院指導等方面個性化的護理原則和護理方法,重點闡述了護理的重點和難點,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原則和辨證施護的護理思想。
全書30章,50餘萬字,主要供骨傷科臨床護理人員參考。

目錄

緒論
一、骨傷科護理技術的發展歷程
二、骨傷科的護理特點
上篇 骨傷科急救護理與一般護理技術
第一章 骨傷科急診救護
第二章 骨傷科危重病監護
第三章 骨傷患者入出院護理
第四章 骨傷患者心理護理
第五章 骨傷患者營養護理
第六章 骨傷患者疼痛護理
第七章 骨傷患者舒適護理
第八章 骨傷患者健康教育
第十三章 骨傷臨床特色護理技術
第十四章 護理問題與併發症
下篇 骨傷專科護理
第十五章 頭面部損傷
第十六章 上肢損傷
第十七章 手外科
第十八章 顯微外科
第十九章 周圍神經損傷
第二十章 肋骨骨折
第二十一章 脊柱損傷
第二十二章 骨盆骨折
第二十三章 下肢損傷
第二十四章 人工關節置換
第二十五章 關節脫位
第二十六章 截肢
第二十七章 妊娠骨傷
第二十八章 骨與關節疾病
第二十九章 筋傷
第三十章 骨傷科康復功能評定
參考文獻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緒論
骨傷科護理技術是骨傷科護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骨傷科傳統護理技術和骨傷科現代護理技術,是一門臨床套用學科,是伴隨著人類的文明、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醫學的日新月異而逐漸被人們認識並重視的,其科學性、技術性、社會性和服務性都很強。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學科學的進步,新的醫學模式使護理模式由功能制護理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在新的護理模式指導下,骨傷護理技術必將以其獨特的專科技術優勢,在護理臨床、教學、科研等方面,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機械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飛速發展,以及自然災害的增加,骨傷科創傷越來越成為困擾人類健康的重要問題。在美國,創傷是44歲以下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與此同時,創傷後遺症也對醫學界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動力,面臨挑戰,骨傷科的護理工作者,應該鞏固基本技能,積極探索新知識,掌握和運用骨傷科技術,為人類健康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骨傷科護理技術的發展歷程
自從骨骼創傷開始出現,對骨骼創傷後的護理便應運而生,我國骨傷科護理技術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祖國醫學骨傷科救治伊始。漢代華佗所創的五禽戲與現代體療原理近似,特別適合於骨傷疾病的康復治療。唐代藺道人著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我國最早的骨折學專著,詳細介紹了骨折復位、固定以及開放性骨折的治療方法。元代危亦林所著的《世醫得效方》創用懸吊復位法整復脊柱骨折,遠遠早於西方學者。明代有《金瘡秘傳禁方》,記載了用銀線縫合傷口。清代吳謙的《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系統地總結了前人的正骨治療手法,即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並且有器械和支具的記載。在骨傷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和護理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