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絡[中藥]

絲瓜絡[中藥]
絲瓜絡[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絲瓜絡,中藥名。為葫蘆科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 的乾燥成熟果實的維管束。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果皮變黃、內部乾枯時採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淨,曬乾,除去種子。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植物老熟果實的網狀纖維(維管束)。

性 味

味甘,性平。《本草便讀》:味甘,性寒。

歸 經

胃,肺,肝經。

功 能

有祛風,通絡,活血,下乳的功效。

主 治

用於治療痹痛拘攣、胸脅脹痛、乳汁不通,乳癰腫痛。

相關配伍

1、《本草用法研究》:治小腸氣痛,繞臍衝心:絲瓜絡,燒存性研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

2、《本草用法研究》:治痔漏,脫肛:絲瓜絡,燒存性。同多年石灰、雄黃為末,以豬膽汁、雞子清及香油和調,貼之收上乃止。

3、《瘡瘍外用本草》:治繡球風及女陰搔癢:絲瓜絡30克,蒜瓣60克。煎水10000ml。坐浴,每日2-3次,每次20-30min。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燒存性研末,每次-3g。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調敷。

炮製方法

除去殘留種子及外皮,切段。

生理特性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粗糙,有棱溝,有微柔毛。莖須粗壯,通常2-4枝。葉互生。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於總狀花序的頂端,子房長圓柱狀,有柔毛,柱頭3,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長15-750px,直徑5-200px,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成熟時肉質,成熟後乾燥,裡面有網狀纖維,由先端蓋裂。種子多數,黑色,卵形,扁,平滑,邊毋狹翼狀。花、果期夏秋季。

產 地

絲瓜絡全國各地均產,以浙江、江蘇所產者質量為好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能通人脈絡臟腑,而去風解毒,消腫化痰,祛痛殺蟲,治諸血病。  

2、《本草便讀》:絲瓜絡,入經絡,解邪熱。熱除則風去,絡中津液不致結合而為痰,變成腫毒諸症,故云解毒耳。

3、《醫林纂要》:涼血滲血,通經絡,托痘毒。

4、《本草再新》:通經絡,和血脈,化痰順氣。

5、《分類草藥性》:治乳腫疼痛,火煅存性沖酒服。研末調香油塗湯火傷。

6、《現代實用中藥》:通乳汁,發痘瘡。治癰疽不斂。作黑燒內服,治腸出血,赤痢,子宮出血,睪丸炎腫,痔瘡流血等。

7、《陸川本草》:涼血解毒,利水去濕。治肺熱痰咳,熱病譫妄,心熱煩躁,手足抽搐。

 

中草藥第四季

中藥材中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目前中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中藥資源上我們占據壟斷優勢。古代先賢對中草藥和中醫藥學的深入探索、研究和總結,使得中草藥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與套用。讓我們一起完善中草藥的詞條,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到這中國的瑰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