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石

砒石

砒石為氧化物類礦物砷華的礦石,經加工提練成砒霜,砒石主要是外用藥,主治寒痰哮喘、瘧疾、痔瘡、瘰癧、走馬牙疳、頑癬、潰瘍腐肉不脫。

概述

砒石砒石
砒石原稱砒黃,《日華子》即有記載。《開寶本草》將其附“砒霜”條下。《本草圖經》云:“砒霜(實指砒石)舊不著所出郡縣,今近銅山處亦有之,惟信州(今江西上饒一帶)者佳。其塊甚有大者,色如鵝子黃,明澈不雜。此類本處自是難得之物,每一兩大塊真者,人競珍之……必得此類乃可入藥。其市肆所蓄,片如細屑,亦夾土石,入藥服之,為害不淺。”並附有“信州砒霜”圖,呈石塊狀至片屑狀。《本草別說》云:“今信州有砒井,官中封禁甚嚴。生不夾石者,色赤甚如雄黃……近火即殺人……燒煙飛作白霜。”《綱目》單列“砒石”條,並雲;“生砒黃以赤色者為良。”據以上對砒石的描述,謂其呈塊狀、片屑狀,色如“鵝子黃”,或色赤如雄黃,“明澈不雜”者良,以及經火煅升華則生成白色砒霜,有毒,均與天然的含砷礦物砷華的形色、特點和毒性相符。《綱目》:“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為信石,而又隱信字為人言。”“醫家皆言生砒輕見火則毒甚,而雷氏治法用火煅,今所用多是飛煉者,蓋皆欲求速效,不惜其毒也,曷若用生者為愈乎。”《內科新說》:“信石有大毒,服之令胃熱劇,驟生大炎,甚至潰爛而死,至痛至苦。信石雖有大毒,少用些微入藥,則大有功力。作信石水母,用上等信石一錢二分,加鹽二錢,雨水一斤,微火熬至十二兩,鹼與信石融合,兩俱不見,是為信石水母。每用信石水母一兩,加清水十二兩,每服一兩,日服二、三次,計服每一兩,雨水中僅有信石十二分厘之一耳。此水治發寒熱瘧證,大有效驗,並能治皮病各種癬。”
砒石砷華

1、砷華晶體結構屬等軸晶系。晶形為八面體,偶爾也有菱形十二面體。歪晶為粒狀、板柱狀;微晶呈星狀、毛髮狀;集合體呈鍾乳狀、皮殼狀和土狀。無色至灰白色,多數帶灰藍、黃或紅色色調。條痕白色或帶有黃色。有玻璃至金剛樣光澤,無晶面可見時則為油脂、絲絹樣光澤。解理多組完全,交呈稜角。極脆。硬度為1.5。相對密度為3.7-3.9。能緩慢溶解於水。有劇毒。
2、毒砂晶體結構屬單斜或三斜晶系。晶形多呈柱狀,有時為短柱、板柱、雙錐狀或緻密粒塊、緻密塊狀等集合體。新鮮面呈錫白色至鋼灰色。條痕黑色。金屬光澤,不透明,晶體解理中等或不完全,塊狀集合體見不到解理,斷口不平坦。硬度5.5-6。相對密度5.9-6.3。性脆,緻密塊體用鐵錘猛擊時有火星,可發出蒜臭氣。
3、雄黃晶體結構屬單斜晶系。晶體細小,呈柱狀、短柱狀或針狀,但較少見。通常多呈粒狀,緻密塊狀,有時呈土狀、粉末狀、皮殼狀集合體。橘紅色,表面或有暗黑及灰色的錆色。條痕淺橘紅色。晶體呈金剛光澤,斷口樹脂光澤。硬度1.5-2,相對密度3.56,陽光久照會發生破壞而轉變為淡橘紅色粉末。錘擊之有刺鼻蒜臭。
4、雌黃單斜晶系。晶體常呈柱狀,往往帶有彎曲的晶面,集合體則呈桿狀、塊狀、雞冠狀。檸檬黃色,有時微帶淺褐色。條痕與礦物本色相同,惟色彩更為鮮明。光澤視方向不同而變化,由金剛光澤至脂肪光澤,新鮮斷面呈強烈的珍珠光澤。半透明。解理完全。硬度1.5-2。比重3.4-3.5。具柔性,薄片能彎曲,但無彈性。

藥品簡述

砒石毒砂
藥名:砒石
漢語拼音:pishi。
英文名:ArsenicSublimateorArsenolit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senolite;Arsenopyrite;Realgar;Orpiment。
功效分類:外用藥;驅蟲藥;祛痰藥。
科屬分類:砷化合物類。
別名:砒黃、信砒、人言、信石。
性味:辛;酸;熱;有大毒。
歸經: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
功能:蝕瘡去腐;殺蟲;祛痰定喘;截瘧。
主治:寒痰哮喘;瘧疾;痔瘡;瘰癧;走馬牙疳;頑癬;潰瘍腐肉不脫。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1-2.5厘。外用:研末撒、調敷或入膏藥中貼之。
生態環境:
1、毒砂在地表易風化成臭蔥石等土狀風化物,表面為褐黃、黃白、灰白、綠、紅褐、黃褐、黑褐等色,被膜覆蓋處,光澤暗淡,硬度低於小刀甚至低於指甲。呵氣於臭蔥石等土狀風化物上,可聞到帶砷的臭味。火燒之有升華物,伴發蒜臭氣並熔成磁性小球
2、雄黃主要為低溫熱液、火山熱液礦床中的典型礦物,與雌黃緊密共生。還見於溫泉沉積和硫質噴氣孔的沉積物里。偶爾發現於煤層和褐鐵礦層中,為有機質分解所產生的硫化氫與含砷溶液作用的產物。
3、雌黃產於低溫熱液礦床中,溫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形成條件完全與雄黃相似,並且與雄黃輝錦礦等密切共生。
資源分布:
1、砷華主產於江西、湖南、廣東、貴州等地。
2、毒砂產出於硫化物礦脈中,或粒狀分散於礦脈及圍蝕變帶中,此時多與白色絹雲母、銅黃色“金星狀”黃鐵礦共存。除古產地陝西、湖北、河南、四川、甘肅、遼寧、山西等地仍有產出外,山東、江西、廣東、廣西、湖南、吉林、青海、西藏、內蒙古、新疆等地亦有產出。
3、雄黃主產於甘肅、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4、雌黃主產於甘肅、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基源:為氧化物類礦物砷華的礦石。目前多為毒砂、雄黃等含砷礦石的加工製成品。
採收儲藏:少數為選取天然的砷華礦石,多數為加工製成。加工方法很多,茲舉老法和新法各一種如下:
1、老法:將毒砂砸成小塊,除去雜石,與煤、木炭或木材燒煉,然後升華,即為信石,此法設備簡單,但有害健康。
2、新法:選取純淨的雄黃,砸成10cm上下的塊,點燃之,使雄黃燃燒,生成氣態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後通過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為信石。二氧化硫另從煙道排出。

炮製方法

砒石雄黃
1、去淨雜質,砸碎,裝入砂罐內,用泥將口封嚴,置爐火中煅紅,取出放涼,研為細粉。
2、《雷公炮炙論》:凡使砒石,用小瓷瓶子盛後,入紫背天葵、石尤芮二味,三件便下火煅,從己至申。便用甘草水浸,從申至子,出,拭乾,卻入瓶盛,於火中煅,別研三萬下用之。
3、《日華子本草》:砒石,醋煮防毒乃用。
4、《聖濟總錄》:“夜間露七夜,收研細。”《普濟方》:砒石“四兩,分作十塊,先以出山鉛八兩,於鍋子熔成汁,用鐵鉗逐塊鈕砒擦入鉛汁中候盡化,以鐵筋攪極勻,取出,候裂自然分開,去鉛不用,砒如琥珀……研細如面。”《醫學綱目》:“水飛。”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碾細。
制砒石
5、豆腐制:《串雅補》:“用豆腐一大方塊,中挖一池,放信石於池內,以原豆腐蓋好,煮一炷香,去豆腐用信。”現行,取淨砒石搗碎,加入豆腐和水,使水浸過料面,煮8h,至豆腐變黑變硬,除去豆腐。每砒石100kg,用豆腐20kg。
6、煨制:《扁鵲心書》:“凡用砒要將蘿蔔切去蓋,下段挖空,入砒,以蓋蓋好,紙包,火煨透存性,取出。”《嵩崖尊生》:“面裹煨熟。”現行,取原藥材,砸成小塊,用白面包裹,置熱鍋內,不斷翻動,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剝掉白面。每砒石100kg,用白面50kg。
7、礬制:《急救仙方》:“用白礬鋪地火煅七分。”《醫宗粹言》:“每將砒石一兩打碎,用明礬一兩為末,蓋砒上貯罐中,入明火一煅,以礬枯為度,砒之悍氣隨煙而去,駐形於礬中者庶幾無大毒,用之不傷也,用砒霜即用礬霜是也。”《外科大成》:“白砒與明礬共為末入小罐內,炭火煅紅,青煙盡,白煙起片時,約上下通紅,住火置地上,一宿取出。”《綱目拾遺》:“白砒淨末一兩,白礬淨末二兩……研極細末,鐵勺熔成餅,入炭火煅,煙淨取出,去火毒為末。”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塵,專櫃保存。

用藥禁忌

1、有大毒,用時宜慎。
2、體虛及孕婦忌服。
3、《日華子本草》:畏綠豆、冷水、
4、急性中毒症狀有嘔吐、淘米水樣腹瀉、蛋白尿、血尿、眩暈、頭痛、紫紺、暈厥、昏睡、驚厥、麻痹,以至死亡。暴髮型可無上述明顯症狀,迅即發生虛脫、驚厥、麻痹而死亡。一般認為砷與含巰基酶結合,影響酶的活性,從而嚴重干擾組織代謝,出現中毒,所以臨床急救時皆用二巰基丙醇解毒。

中藥化學成分

砒石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或名亞砷酐(arsenousoxide,arsenousacidanhydride,As2O3)。白色,八面體狀結晶,三氧化二砷加高熱可以升華,故精製比較容易;升華物普通名砒霜,成分仍為As2O3。紅砒是除含AS2O3外尚含紅色礦物質的一種砒石。主含六氧化四砷,As4O6,如含三價鐵及硫化物則顯紅色;天然品經分析尚含少量錫、鐵、銻、鈣、鎂、鈦、鋁、矽等元素;加工品的雜質成分取決於原料和加工過程。

藥理作用

三氧化二砷具有砷劑的基本藥理和毒理。砷有原漿毒作用,且能麻痹毛細血管,抑制含疏基酶的活性,並使肝臟脂變、肝小葉中心壞死,心、肝、腎、腸充血,上皮細胞壞死,毛細血管擴張。枯痔散中含有白砒,如給兔耳每日塗敷,可致乾性壞死,以至脫落;實驗表明,不含三氧化二砷的製品則無此作用。枯痔散中含砷量為8-16%左右,易自黏膜面吸收,套用不當,可致急性砷中毒。作為殺滅蟲害的農藥,誤服中毒者亦有報導。

藥(毒)理學

急性中毒症狀有嘔吐、淘米水樣腹瀉、蛋白尿、血尿、眩暈、頭痛、紫紺、暈厥、昏睡、驚厥、麻痹,以至死亡。暴髮型可無上述明顯症狀,迅即發生虛脫、驚厥、麻痹而死亡。一般認為砷與含巰基酶結合,影響酶的活性,從而嚴重干擾組織代謝,出現中毒,所以臨床急救時皆用二巰基丙醇(BAL)解毒。

臨床套用

砒石雌黃
1、治療結核病:將紅礬製成5%溶液,用離子透入法直接透入到病灶上;或將紅礬經三次升華精製後,製成2%等滲溶液行靜脈注射;或將紅礬加水煮沸,利用其蒸氣熏蒸一定部位。治療肺結核淋巴結核、骨關節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結核性瘺管,均獲得一定效果。治療中有一定的毒性反應出現。
2、治療慢性氣管炎:用白砒3分,白礬、淡豆豉各3錢共研細末,製成散劑、丸劑或膠囊。成人每天0.5克,於睡前用冷開水送服,100天為一療程。忌油膩食物。治療69例,臨床治癒7例,顯效20例,好轉35例,其餘無效。本品有毒,服後往往有腹部不適及臉面浮腫,唇舌發麻,渾身酸疼等反應。副作用嚴重者停藥後即可自行消失。
3、治療花斑癬、汗斑:取白砒1份,硫黃10份,密陀僧10份,共研成粉末過篩,加等量薑汁和醋調成糊狀。用時以鮮茄蒂蘸白砒糊劑塗擦患處,擦後立即在日光下曬1小時左右(如日光不強可適當增加10~20分鐘),在日浴過程中仍可反覆在患處塗擦糊劑2~3次。上、下午各治療一次。治療中不可擦破皮膚;如果皮膚原有破損,須待破損愈後再用。藥物不可入口及接觸黏膜。治癒後衣、被、毛巾等均應徹底清洗後煮沸。觀察14例,治療2~3天患處即見淡黑色痂皮(結痂後停藥),4~8天后即脫屑而愈。治程中未發觀任何副作用。

常用選方

砒石砷華
1、中風痰壅(四肢不收,昏憒若醉)。用砒霜一粒如綠豆大,研細。先以清水送服少許,再飲熱水,大吐即愈。如不吐,可再服。
2、休息下痢(病一、二年不愈,人衰瘦不堪)。用砒霜、鉛丹各半兩,共投入已熔化的黃蠟中,柳條攪拌,條焦則換,六、七條之後,取出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小兒服者只作成黍米大)。冷水送下。
3、瘧疾。用砒石一錢、綠豆粉一兩,共研為末,加水調成丸子,如綠豆大。鉛丹為衣,陰乾。發病日,五更起來,以冷水送服五至七丸。又方:砒石(醋煮過)、硫磺、綠豆,等分為末,包成若干個小包,每包分量約一粒豆子大。每服一包,空心服,新汲水上。這是一個很有效的治瘧方。
4、走馬牙疳。用砒石、銅綠,等分為末,攤紙上貼患處。極有效。
5、項上瘰癧。用砒黃研細,加濃墨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炒乾,收存備用。用時,以針挑破瘰癧,將藥半丸貼上。

常用配方

砒石砒霜

1、治五痔:好白礬四兩,生砒二錢半,硃砂一錢(生研,令十分細)。上各研為細末,先將砒安在建盞中,次用白礬末蓋之,用火煅令煙絕,其砒盡隨煙去,止是借砒氣於白礬中,將枯礬取出,研令為細末,再入硃砂末。水調塗痔上,一日三次,痔頭變焦黑,不數日能自落。(《魏氏家藏方》枯藥
2、治瘰癧:信州砒黃細研,滴濃墨汁丸如梧桐子大,於銚子內炒令乾後,用竹筒子盛。要用於所患處灸破或針,將藥半丸敲碎貼之,以自然蝕落為度,覺藥盡時更貼少許。(《靈苑方》)
3、治鼠癧:信石(入綠豆同研)、斑蝥(去足、翅,為末)。上面糊為丸,黃丹為衣。用時打破,以醋浸一宿,其瘡先以艾灸,次用此抹。(《朱氏集驗方》)
4、治走馬牙疳:信砒、銅綠各一分。研為細末,攤紙上,塗疳蝕處。(《普濟方》青金散
5、治童子遍身生雲頭癬,作圈如畫,或大如錢,或小如筆管文印:砒石一二分。研極細,以米湯五六匙稀調。以新毫筆依癬圈塗之。(《本草匯言》)
6、治男子、婦人久患咳嗽,肺氣喘促,倚息不得睡臥,累年不瘥,漸致面目虛浮:蟬蛻(洗,去土、足、翅,炒)、杏仁(去皮、尖,炒)、馬兜鈴各二兩,煅砒六錢。上為細末,蒸棗肉為丸,如葵子大。每服六七丸,臨睡用蔥茶清放冷下。服後忌熱物半日。(《局方》定喘瑞應丹
7、治遇天氣欲作雨便發(鼻句)喘,甚至坐臥不得,飲食不進:白砒一錢(生用),枯礬三錢(另研),淡豆豉(出江西者)一兩,水潤其皮,蒸研如泥,鏇加二味末合勻。上捻作丸,如綠豆大。但覺舉發,用冷茶送下七丸,甚者九丸,以不喘為愈。再不必多增丸數,慎之慎之!小兒服一二丸殊效。(《萬病回春》紫金丹)
8、治瘧疾:人言一兩(為末),飛面四兩(與人言水和軟餅,鍋內焙乾,為末用),白扁豆(末)二兩,細茶(末)二兩。上同和勻。每服小半錢,已前半日用溫茶調下,再用水盪下。忌食酒面魚等。(《袖珍方》不二散
9、治多年肺氣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錢半(研飛如粉),豆豉一兩半(好者,水略潤少時,以紙裹乾,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極勻,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小兒量大小與之,並用臘茶清極冷吞下,臨臥,以知為度。(《本事方》紫金丹)
10、治寒熱店瘧:人言一錢,綠豆(末)一兩。為末,無根井水丸綠豆大,黃丹為衣,陰乾。發日五更,冷水下五、七丸。(《本事方》)
11、治休息痢經一、二年不差,羸瘦衰弱,兼治脾疼腰痛:砒(成塊好者,乳細)、黃蠟各半兩。上將黃蠟熔開,下砒,以柳條七個,逐個攪,頭焦即換,俟用足取起,鏇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痢,冷水下,脾疼亦然;腰痛冷酒下;並食前。小兒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湯使同上。(《局方》縛虎圓
12、治皮膚癌:白砒二錢,小麥粉一兩。將小麥粉製成不粘手程度的漿糊狀,加白砒,捻成線狀細藥條。用時將病變部位常規消毒,局麻後,用1號注射器針頭在腫塊周圍0.5公分處刺入腫瘤根部,然後將藥條由孔處插入,用無菌敷料蓋上,待腫塊脫落後,每日換藥膏(用滑石粉一斤,煅甘石粉三兩,硃砂一兩,冰片一兩,澱粉二兩。共研細末,香油調成糊狀)至愈。(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黑藥條)

文獻論述

砒石天然砒霜

1、《綱目》:砒乃大熱大毒之藥,而砒霜之毒尤烈,鼠雀食少許即死,貓犬食鼠雀亦殆,人服至一錢許亦死,雖鉤吻、射罔之力,不過如此,而宋人著《本草》,不甚言其毒,何哉?此亦古者與石之一種也。若得酒及燒酒,則腐爛腸胃,頃刻殺人,雖綠豆、冷水亦難解矣。此物不入湯飲,惟入丹丸。凡痰瘧及齁喘,用此真有劫病立地之效。但須冷水吞之,不可飲食杯勺之物,靜臥一日或一夜,亦不作吐;少物引發,即作吐也。其燥烈純熱之性,與燒酒焰消同氣。寒疾濕痰,被其劫而怫越頓開故也。凡頭瘡及諸瘡見血者,不可用此,其毒入經,必致殺人。
2、《本草匯言》:砒石,祛時瘧,除齁喘,化瘀肉之藥也。幾時行瘧疾,因暑熱外受,生冷內傷,寒熱不均,相因病瘧,內蓄痰涎,伏於營分,故發則寒熱往來,頭眩胸悶,少服一厘,冷水吞下,伏涎頃消,故瘧疾可止。如齁喘之病,因肺有伏積冷涎,或觸胃寒暑風濕之邪即發,或遇怒色勞傷即發,或值饑飽失度即發,少用一、二厘,溫湯調服,伏涎頓開,故齁喘可除。如化瘀肉一證,凡癰疽發背,諸潰瘍證,膿血內閉不出,瘀肉堅硬不腐,以致膿潰日深,生肉日敗,以砒石末數厘,和入黃蠟條內,納入癰毒瘡中,則瘀腐自化,膿血自行,但見效即去,不可多用久用也。然大毒之性,又不可輕行妄試,如瘧疾邪未汗出,表邪未清(宜清解溫散),或久瘧陰虛陽乏(宜大補氣血),砒石不可用也;如齁喘肺熱里虛,或兼陰虛勞損(宜滋養正氣),砒石不可用也;如瘀肉不化,由於陽氣不充,胃虛不食,癰瘍見七惡而神氣萎弱者,砒石不可用也。
3、《日華子本草》:治瘧疾,腎氣。
4、《本草別說》:以冷水磨服,解熱毒,治痰壅。
5、《綱目》:除齁喘,積痢,爛肉,蝕瘀腐,瘰癧。

生藥材鑑定

砒石砒石

性狀鑑別
砒石有紅、白之分,藥用以紅砒為主。
1、紅砒呈不規則塊狀,淡紅色、淡黃色或紅、黃相間。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樣光澤或絹絲樣光澤或無光澤。質脆,易碩碎,斷面凹凸不平或呈層狀。氣無,燒之,有蒜樣臭氣。極毒,不能口嘗。以塊狀、色紅潤、具晶瑩直紋、無渣滓者為佳。
2、白砒無色或白色,有的透明。質較純,毒性比紅砒劇。以塊狀、色白、具晶瑩直紋、無渣滓者為佳。
顯微鑑別
透射偏光鏡下:無色透明;有時呈現異常雙折射,折射率N=1.75,高正突起;具交錯解紋理。正交偏光鏡下:顯勻質性。全消光。
理化鑑定
1、取本品少量,置閉口管中加熱,生成白色升華物。(檢查砷鹽)
2、取本品少量,置木炭火燒之,發生白色氣體,並有蒜臭氣,於木炭上顯一層白色被膜。(檢查砷鹽)
3、取本品少量,加水煮沸,使溶解,溶液呈弱酸性,通硫化氫則生成黃色沉澱。(檢查砷鹽)
4、差熱分析曲線吸熱335℃(小),825℃(微);放熱740℃(小),230℃開始到740℃前,失重—屬砷華。
藥物套用鑑別
砒石與水銀,兩者外用均有較好的攻毒療瘡作用。但兩者屬配伍禁忌,不能同用。且水銀以攻毒殺蟲拔膿為主,砒石以蝕瘡去腐為主。此外,水銀已基本不作內服藥,砒石內服還用於治療寒痰哮喘,瘧疾等症。

生活習性

砒石 紅砒 白砒
1、毒砂:在地表易風化成臭蔥石等土狀風化物,表面為褐黃、黃白、灰白、綠、紅褐、黃褐、黑褐等色,被膜覆蓋處,光澤暗淡,硬度低於小刀甚至低於指甲。呵氣於臭蔥石等土狀風化物上,可聞到帶砷的臭味。火燒之有升華物,伴發蒜臭氣並熔成磁性小球。
2、雄黃:主要為低溫熱液、火山熱液礦床中的典型礦物,與雌黃緊密共生。還見於溫泉沉積和硫質噴氣孔的沉積物里。偶爾發現於煤層和褐鐵礦層中,為有機質分解所產生的硫化氫與含砷溶液作用的產物。
3、雌黃:產於低溫熱液礦床中,溫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形成條件完全與雄黃相似,並且與雄黃輝錦礦等密切共生。

品種分類

紅信石:又名紅信紅礬紅砒紅砒石。為不規則的塊狀物。白色,有黃色和紅色彩暈。以塊狀、具晶瑩直紋、色紅潤、無渣滓者為佳。
白信石:又名白信白砒白砒石。為不規則塊狀物。無色或白色。以塊狀、具晶瑩直紋、色白、無渣滓者為佳。
砒霜:系由砒石升華精製而成的三氧化二砷(As2O3),呈白色粉末狀,劇毒。

中草藥第四季

中藥材中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目前中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中藥資源上我們占據壟斷優勢。古代先賢對中草藥和中醫藥學的深入探索、研究和總結,使得中草藥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與套用。讓我們一起完善中草藥的詞條,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到這中國的瑰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