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齋遺書》

《周慎齋遺書》,明代周慎齋著。

簡介

《周慎齋遺書》

——明周慎齋

一人每至夜,則頸項強硬,喉痛舌乾吐痰,至天明則諸病皆退,此陽虛不能上達也。蓋夕則陽氣下降于丹田,上焦之陽不足,故陰火熾於上而生諸病,至旦則陽氣從丹田上升,陽升陰降而諸病退矣。治法用補中益氣湯。

炳章按:此證為津液不足者多,補中益氣未見合法,此公以陽不升上之論,亦未知果效否。觀病須別有證據,方可定其屬陰屬陽,未可執此一證,即定其為上焦陽虛也。

一人左手寸脈中候微數,重按無力不清,關脈中候沉候皆有力,尺脈沉細有力。右寸中候澀,重按不見脈,關脈中候若有力,下微不清,尺脈沉數無力。此內傷不足之證,脾肺二經受病也。治以補中益氣湯,使陽得生而陰得長,加鹽水炒黃柏二分以救腎,加棗仁一錢以安心神,小水或熱或不利,加遠志、蓮須各五分以達之。

炳章按:凡治病未有舍證,而專言脈者,亦未有舍脈,而專言證者,必脈證合參,乃得其真,此病未知所現何證,據脈則土強木弱腎水亦虧,何能任升柴之升散,雖有黃柏炒二分,亦不足以救腎。

一人左寸脈短澀,乃心血不足,關脈微弦無力,左尺沉細。右寸微浮而散,右關按之若有力,舉之不足,重按無力不清,右尺沉而無力。責其無火,宜大補氣血,治以十全大補湯。

一人五十八歲,右脈帶弦,左脈豁大有力。弦為木脈,見於右手,胃受木克而虛也。左脈豁大有力,邪火盛也。不治之證。

炳章按:此未見即為不治之症,特非補中益氣所能治耳。

一婦人年三十,左寸浮大,左關大,左尺洪大,右寸浮大,右關尺俱沉細無力。治方用山茱萸、白茯苓、生地黃各一錢,澤瀉、陳皮各五分,川附子、生甘草各二分,姜棗煎。蓋浮與洪大屬火,故壯水以制火,澤瀉、白茯苓引火下行。關尺沉細無力,真火不足,故加附子以溫之。

一婦人六脈純陰,或二、三至,或四、五至見歇,此血中之氣虛也。四君子加白芍、肉桂,理脾和肝,山藥糊丸。血中之氣脾為主,脾土旺則上焦肺氣亦足。蓋脾為太陰,肺亦太陰,二陰皆賴陽以生。用桂則土溫而金不寒,氣血自然生髮也。

一人兩尺脈沉微,脾胃脈弱,肺脈中候沉澀,此火不能生土,寒在下焦,痰在上焦,必轉咳嗽,然後陽氣發生,方為佳兆也。用藥之妙,須虛處著力,一落在實處,再難長進矣。

炳章按:據脈而論,所議原不謬,但贅以須從虛處著議,云云,則似無論何脈何證,總以補虛為事矣,如何其可?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