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

《無用》

賈樟柯以著名服裝設計師馬可為主角拍攝紀錄片《無用》,影片講述了分別發生在廣州、巴黎、汾陽的三段服裝故事。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無用》《無用》

製片:

周強 Keung Chow

余力為 Nelson Yu .....監製

趙濤 Tao Zhao .....監製

原創音樂:

林強 Giong Lim

攝影:

賈樟柯 Jia Zhangke

余力為 Nelson Yu

劇情

悶熱的廣州,電扇將鐵絲上掛著的衣裙吹起,縫隙間露出服裝女工的臉,在縫紉機巨大的轟鳴聲中,日光燈下的工人顯得無比安靜,那些即待出廠的衣服不知將會被誰穿起, 流水線上每一張面孔的未來都不夠清晰。

冬季的巴黎,服裝設計師馬可帶著她新創立的中國品牌“無用”參加2007年巴黎冬季時裝周。她把她的服裝埋在土中,讓自然與時間一起完成最後的效果。她喜歡手工製做所傳遞的情感,厭倦流水線的生產,變成一個不喜歡時裝的設計師。

黃土滿天的山西汾陽,遙遠礦區的小裁剪店偶爾有礦工光顧。他們來縫縫補補,順便聊幾句家長里短。夜幕中的礦燈與手指間的菸頭閃爍著同樣的寂寞,手中的塑膠袋裝著剛縫補好的衣服也裝著一絲溫暖。

創作緣起

據賈樟柯介紹,他原本是一個對服裝、時尚毫無概念的人,是他御用的女演員趙濤向他介紹自己的好友馬可後,他才開始留意到服裝,和這些衣服傳遞出來的當代中國的特徵。“多年前人們對衣服是有情感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那時候的衣服不會隨意扔掉。但現在我們的衣服都是流水線上批量生產,膚淺的名牌和時尚代替了服裝本身傳遞的情感。密集工業化生產的背後,我看到人們情感的凋敝。在很多人眼裡,當代中國的服裝就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工業產品。所以這個時候,我看到馬可還在做她的手工服裝,我覺得很珍貴。”

影片導演

導演賈樟柯導演賈樟柯

賈樟柯

出生於1970年,山西省汾陽人。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從1995年起開始電影編導工作,現居北京。法國《電影手冊》評論他的首部長片《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誌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德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格爾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賈樟柯還參與了大量的國際文化活動,成為當今亞洲最為活躍的電影導演之一。

2004年獲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藝術家三部曲

《東》講的是畫家劉小東的創作,《無用》講述的是服裝設計師馬可的創作,他接下來,還希望能拍攝一個建築師的故事。“會是一個當代中國藝術家的三部曲”,賈樟柯說,這個三部曲要講述的主題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消費生活越來越發達,人們忽略了對一個藝術家的了解,而藝術家觀察社會的角度其實是非常敏感的。“我希望能喚起人們對思想的關心,就像馬可的品牌‘無用’一樣,‘無用’看起來是無用的,但其實它可能是更奢華的東西。”

另據賈樟柯透露,他在《無用》的後期剪輯完成後,會投入《24城》的拍攝。商業片《雙雄會》的劇本已經完成,2008年開拍。另一部商業片《刺青時代》的劇本改變和演員工作遇到一些問題,還在解決中。

首映

賈樟柯藝術家三部曲的第二部《無用》於威尼斯時間9月3日上午首映。與以往所有影片首映禮不同,《無用》更像一場時裝秀。在台灣音樂人林強操刀製作的《滿衣風塵》寧靜憂傷的音樂中,《無用》所有工作人員均變身模特,該片導演賈樟柯也穿上馬可新設計的“無用”,把紅毯當T台。競賽單元影片《幫幫我,愛神》的導演李康生於昨日抵達,亦助陣《無用》首映禮。

因《無用》拍攝時尚業,且以服裝設計師馬可為中心人物,在賈樟柯和馬可兩位藝術家的聯合創作之下,《無用》的首映禮別開生面。該片導演賈樟柯、女主人公馬可、監製趙濤、出品人毛繼鴻和製片人周強均成為模特,一一走過紅毯。守候在紅毯兩側的攝影記者們紛紛搶拍,抓拍住這一可記入威尼斯史冊的別致時刻。賈樟柯和趙濤所穿“奇裝異服”一黑一白,均為馬可按“無用”理念設計出的新品。趙濤所穿白色連衣裙有被燒過的痕跡。馬可所穿銹色連衣裙,曾在07巴黎春季服裝周上展出。

幕後花絮

·《無用》歷時5個月,輾轉巴黎汾陽廣州珠海四地拍攝。

·將從60多個小時的素材剪輯為80分鐘左右的成片。

大陸獨立電影之紀錄片

大陸獨立製作紀錄片的出現,從根子上通向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民間先鋒藝術的小小傳統。1990年後,獨立製作電影開始登台亮相,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風景。

賈樟柯作品集合

賈樟柯,出生於1970年,山西省汾陽人,當今亞洲最活躍的電影導演之一。法國《電影手冊》評論他的首部長片《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誌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

第六代導演作品集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他們要么極度追求影象本體,要么偏執於寫實形態、關注草根人群,要么堅定的走在商業路線上,幾乎難以象“第五代”那樣整體構建電影精神的統一面貌,所以,他們是抗拒歸納的一代。典型特徵是“叛逆與反思”。
《公共場所》| 《東》| 《無用》| 《有一天,在北京》| 《小山回家》| 《嘟嘟》| 《狗的狀況》| 《我們的十年》| 《河上的愛情》| 《媽媽》| 《兒子》[中國大陸電影]| 《極度寒冷》| 《扁擔·姑娘》| 《夢幻田園》| 《二弟》| 《新一年》| 《長大成人》| 《租期》| 《非常夏日》| 《巫山雲雨》| 《秘語十七小時》| 《頭髮亂了》| 《浪漫街頭》| 《再見,我們的1948》| 《上車走吧》| 《誰動了我的幸福》| 《懸戀》| 《風景》| 《蝴蝶的微笑》| 《我睡不著》| 《頤和園》 | 《周末情人》| 《危情少女》| 《雪山義俠》| 《北京,你早》| 《月蝕》| 《驚蟄》| 《愛情麻辣燙》| 《綠草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