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我們的1948》

《再見,我們的1948》

1948年至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在一所國民黨槍械修理廠下屬的職工子弟國小里發生的故事。一群純潔的孩子們,憑著生命中對新的生活制度的喝望和嚮往,由最初單純的喜愛槍械、衝動地偷槍,到為年輕的進步女教師唐鞏所啟髮帶領,慢慢走上革命道路。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1948年至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在一所國民黨槍械修理廠下屬的職工子弟國小里發生的故事。一群純潔的孩子們,憑著生命中對新的生活制度的喝望和嚮往,由最初單純的喜愛槍械、衝動地偷槍,到為年輕的進步女教師唐鞏所啟髮帶領,慢慢走上革命道路。

導演介紹

北京人。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管虎作為新生代導演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新銳精神,1992年,他自籌資金拍攝了《頭髮亂了》,在這部低廉成本的處女作中,體現著他關心生活,關心著人,影片對身邊的人和事採取寫實態度,一反第五代符號化過重,過分刻意強調畫面造型而帶來的死板僵硬的毛病,將北京的胡同從畫面布局、光線控制到場景的切換都注入一種充滿活力的流動真實感,影片還選用非職業演員出演搖滾歌手及其他人物。這是一部年輕導演表現自我的片子,其中也不乏有些燥動不安。

《頭髮亂了》榮獲第一屆大學生電影節藝術創新獎;日本東京電影節票房第一名,參展法國蒙比力埃亞洲電影節,獲榮譽市民獎,參展維也納32界國際電影節。三年後,管虎再次執導了《不是冤家不碰頭》,再次講述了同齡人的故事

管虎有自己的風格,但不應拘泥於一種風格,應隨著對現實生活的感覺不斷調整,變化影片的風格和樣式,他現在追求生動,寫實的創作風格。2001年,《再見,我們的1948》獲得華表獎最佳導演新人獎;2001年,《上車,走吧》獲得寧波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電視電影獎;2002年,《西施眼》獲得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提名的五部候選影片之一,並且獲得了亞洲電影評審團獎(NETPAC獎),成為在本屆夏威夷電影節上惟一一部獲獎的中國影片;2003年,《西施眼》榮獲第十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影片獎;2003年,《西施眼》參展第十一界金雞百花電影節。

第六代導演作品集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他們要么極度追求影象本體,要么偏執於寫實形態、關注草根人群,要么堅定的走在商業路線上,幾乎難以象“第五代”那樣整體構建電影精神的統一面貌,所以,他們是抗拒歸納的一代。典型特徵是“叛逆與反思”。
《公共場所》| 《東》| 《無用》| 《有一天,在北京》| 《小山回家》| 《嘟嘟》| 《狗的狀況》| 《我們的十年》| 《河上的愛情》| 《媽媽》| 《兒子》[中國大陸電影]| 《極度寒冷》| 《扁擔·姑娘》| 《夢幻田園》| 《二弟》| 《新一年》| 《長大成人》| 《租期》| 《非常夏日》| 《巫山雲雨》| 《秘語十七小時》| 《頭髮亂了》| 《浪漫街頭》| 《再見,我們的1948》| 《上車走吧》| 《誰動了我的幸福》| 《懸戀》| 《風景》| 《蝴蝶的微笑》| 《我睡不著》| 《頤和園》 | 《周末情人》| 《危情少女》| 《雪山義俠》| 《北京,你早》| 《月蝕》| 《驚蟄》| 《愛情麻辣燙》| 《綠草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