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一分鐘,快樂六十秒》

《活著一分鐘,快樂六十秒》

社會的天平從來都是傾斜的。儘管如此,只要有一個足夠結實的支點,這個天平就永遠不會倒塌。來自中國最底層的民眾正被高速發展的社會列車所拋棄,這些被稱做“中國式失業——下崗”的工人們互相依偎,在高樓大廈鋼筋水泥的空間裡尋找遺失的溫情。他們從無法生存的痛苦中升華,卻要得到雲霄里的快樂,在這個冷漠的天地之間,他們痛快的起落。我看到他們始終在笑,但是我明白,這不是笑,而是在這個痛快的起落過程中的表情,表情背後是所有關於拋棄、無奈和絕望的一切。本片獻給那些處在一個社會轉型期的巨大變化中因失重而尋求平衡的中國人。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作品名稱:《活著一分鐘,快樂六十秒》
作品英文名稱:《ForEveryMinuteThatILive,I’llEnjoythe60Seconds》
作者:張戰慶
作品類型:記錄片
作品格式:MINI-DV
長度:85分鐘
字幕:中文
播放模式:DVD
製作年份(年/月):2006年
出品年份(年/月):2006年10月
製作單位:戰神工作室
出品單位:戰神工作室
導演:張戰慶
攝影師:張戰慶
剪輯師:張戰慶
製片人:張戰慶

劇情梗概

上午他是廣告公司的業務員,下午他道貌岸然的在地下舞廳尋找精神和肉體的雙重安慰,晚上他是個徹頭徹尾的酒鬼,他靠在朋友那混吃混喝為生。這是四十歲的下崗工人大剛的生活。母親因為跟不上社會的變化而成為一個精神病患者。他為了真正愛情的而離婚,但又由於生存問題而不得不殘酷的結束這段感情,最終妻離子散。即使如此,他仍舊對愛情和家庭充滿了渴望,當每天早上的涼風吹醒昨夜昏沉的頭腦,他似乎又意氣風發,鬥志昂揚。
他和他的朋友們每天都在演繹著那些百無聊賴的齷齪趣事,在老年人聚集的公園的椅子上打發時光。一無所有的他已經不在有痛苦,他只能用一種拒絕思考的方式的來抗爭這社會的巨大變化對他的影響。
那么索性就——活著一分鐘,快樂六十秒!

參展紀錄

交叉2006,延展--紀錄片論壇(2006-10北京)

第三屆REELCHINA當代中國紀錄片雙年展(2006-11紐約,上海)

英國牛津國際紀錄片電影節(2007-3英國牛津)

“雲之南”獨立映像節(2007-4昆明)

第四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2007-5北京)

希臘國際獨立電影人電影節(2007-9)

訪談背景

張戰慶的十年
文/王華震
沒有看《活著一分鐘,快樂六十秒》之前,便已經看過崔衛平對它的評論。一天晚上,她糾集了李陀、歐陽江河等人一同看了此片,對“這部影片如此深入、立體、多層次地表現一個人”表示了極大讚賞。在這部攝於2006年的紀錄片中,導演張戰慶描繪了“三無人員”(無工作、無家庭、無房子)男主人公大剛的無憂生活。他每天逛舞廳,混吃騙喝、招人嘮嗑,當然還有他經典的“逛舞廳哲學”:“十塊錢三張月票,這三張月票十塊錢都能玩兩個月。一次劃掉兩個格,兩個格才三角錢,這三角錢是一上午的時間,三角錢我要摟五個女的,一個女的才花幾分錢,這幾分錢就能抱著這些女人十幾分鐘,你說我快樂不快樂?”
面對高速變化的社會所造成的巨大壓力和落差,大剛用一種拒絕思考的方式來抗爭。學者們盡可以微言大義,在其中看出“中國底層民眾的精神貧困”,雖然張戰慶也喜歡這樣的解讀,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大剛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好玩的人”。或許這便是評論與創作的最佳互動關係——評論者挖掘出連創作者自己都不曾想到的影像意義,後者最終被前者說服——布努埃爾表示這就是他喜歡巴贊的原因,後來他去墨西哥拍片之前都喜歡和巴贊討論影片的意義。
張戰慶的紀錄片處女作是他2001年在北京拍攝的《城鄉結合部》。他稱自己拿攝影機一直手抖,從《城鄉結合部》到《活著一分鐘,快樂六十秒》都沒有改善,再加上處女作的音效處理差強人意,這些技術上的缺點是他這部作品的最遺憾之處。但是相比技術,他也覺得如果今天再讓他來拍攝這樣一部電影,從情懷、結構等方面,未必會比當年更好。“人越大越複雜,不如當年純粹了”,他感嘆道。影片的主人公叫做關春奇,從外地來北京騎人力車的他,帶著兩個女兒、兩個弟弟和一個老母,住在北京城鄉結合部的外來人口棚戶區。兩個女兒關紅靈和關童靈也在附近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上學。那年,張戰慶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一則關於農民工子弟學校的報導,於是他搭上捷運、換乘公交、再倒摩的,來到了關童靈所在的學校。最終吸引並打動他的,是這個學校里的一個普通女孩和她“有責任心、也挺好玩”的父親,於是原來準備以拍攝這所學校為主的紀錄片,自然而然地把鏡頭對準了關春奇一家。
住在棚戶區,雖然生活條件艱難,但是導演所主要呈現的還是人際關係中溫暖的一面,關春奇和他母親的關係以及關春奇和他女兒的關係,都在治病、入學、買保險等事件中得到了充分展現。這樣的主題取向其實在他後來的片子中也一脈相承,不管他的主人公過著怎樣不如意的生活,他的鏡頭卻更樂意去捕捉人物“快樂”的一面。雖然他自己也承認這可能是“用一種哪怕是虛假的快樂來武裝自己”,但是至少這樣的拍攝效果顯得人物更加立體豐滿。而談到關春奇一家,當年他曾跟蹤拍攝了他們半年,但十年過去了,關家一直在北京居無定所,他已經失去了和他們的聯繫,他所關心的關童靈也整整20歲了。這十年中,張戰慶拍攝的片子還有《它們都是我們的狗》以及歌手汪峰和畫家陳逸飛的個人紀錄片,所有這些片子裡的人物,打動他的,其實和最初的感動一樣——人在歷史中的無奈感和逼仄生活中的一抹溫情。
張戰慶曾經在一個貧困縣的輸油泵站燒鍋爐,也曾當過中學教師和記者。所幸曲折的經歷並沒有把他變成一個憤怒的人,與名字相反,張戰慶本人卻甚是溫和,甚至他的觀眾也因此而變得溫柔。有次他的影片在法國蓬皮杜中心放映,結束後已經晚上12點半,有兩個法國青年一直不肯走,直到他過去一問究竟,他們才吐露“謝謝”二字,之後便起身離開,消失於巴黎的夜色之中。
聲明:本文由《外灘畫報》http://www.bundpic.com(轉載請保留)擁有著作權或由內容合作夥伴授權提供。
連結:http://www.bundpic.com/2011/07/15199.shtml

導演介紹

張戰慶,曾在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擔任新聞深度報導欄目記者編輯5年,現為獨立製片人。

導演主要作品

《城鄉結合部》(2001)
-第十四屆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DFA)(2001—12荷蘭阿姆斯特丹)
-第二十四屆法國真實電影節國際競賽提名獎(CINEMADUREEL)(2002—3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首屆中國紀錄影片交流周(2002—3北京)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中國大陸地下電影展”(2003-10美國聖地亞哥)
-nonfictionChina中國新紀錄影展(2003年-12月廣州/深圳)
-栗憲庭藝術基金會收藏(2006年10月)
《它們都是我們的狗》(2003)
-第十屆香港獨立短片和錄象比賽(ifva)AsianNewForce項目(2005-3香港藝術中心)
《活著一分鐘,快樂六十秒》(2006)
-交叉2006:延展--紀錄片論壇(2006-10北京)
-第三屆REELCHINA當代中國紀錄片雙年展(2006-11紐約,上海)
-英國牛津國際紀錄片電影節(2007-3英國牛津)
-雲之南獨立映像節(2007-4昆明)
-第四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2007-5北京)
-希臘國際獨立電影人電影節(2007-9希臘)
-台灣鐵馬影展(2008-5台北)
-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CIFF)年度十佳紀錄片(2008-9南京)

大陸獨立電影之紀錄片

大陸獨立製作紀錄片的出現,從根子上通向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民間先鋒藝術的小小傳統。1990年後,獨立製作電影開始登台亮相,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風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