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紀錄片]

《算命》[紀錄片]
《算命》[紀錄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紀錄片《算命》記述了算命先生厲百程和他老伴,曲折的人生故事。該紀錄片最大看點是採用小說章回體進行闡述,可謂“開創先河”。

簡介

《算命》《算命》

歷百程孤獨半生,40多歲的時候碰到石珍珠——她因為殘障,在老家倍受虐待,兩人從此開始一起生活;

他們住在北方某個城鄉結合地帶,歷百程以替人算命維生。來找他算命的主顧常常是妓女,她們都各懷心事;

因為冬天太冷,又碰上掃黃打非,老兩口回到老家青龍。在那裡,他們去過石珍珠的娘家,又回到歷百程的老宅。

春天的時候,他們重新上路,趕赴廟會,等待時來運轉……  

以長卷的篇幅,中國傳統小說章回體的形式,《算命》的場景隨人物轉徙,在不同的地域空間提供的社會背景中,讓人看到小人物微不足道,顛沛流離的人生以及其中的人情世故。

在這個過程中,它試圖洞徹人性。《算命》對殘障和社會邊緣人物的呈現,從不同角度,但象《麥收》一樣,充滿了道德挑戰的味道。

梗概

《算命》《算命》

導演徐童則表明自己的態度,“紀錄片不是百分之百的真實,是作者真實的去看待事物的結果。實際上是作者在創作作品,不是把現實搬上熒幕而已。”以下是該片的梗概:
第一回 厲百程算定孤單命 唐小雁棒打無賴漢
第二回 厲百程且說結婚事 小神仙畫符財運紅
第三回 小神仙進貨大悲院 尤小雲問事行宮村
第四回 放生養生兄弟倆各有說道 改名改命唐小雁淚流無成
第五回 避嚴冬厲百程返青龍縣 看哥嫂老兩口奔白虎溝
第六回 回娘家石珍珠記憶尤在 扒祖墳石大哥是為後人
第七回 找殘聯碰釘子冷臉官腔 住旅店嫖暗娼吐露私情
第八回 四兄弟大難壓身是凶宅 一把牌江湖遊戲只為財
第九回 三春歸燕郊自有操練 五更趕辛集直待運來
尾 聲 混江湖厲百程善惡摻半 度紅塵石珍珠無益無害

拍攝

徐童說,在拍攝這幾年來慢慢也積累了些拍紀錄片的經驗。只有有足夠的經驗,現場才能把握住,既不丟內容又能夠拍的更講究,鏡頭什麼時候換、機位什麼時候調、景別深淺的操作等等都是需要經驗的積累的。比如有朋友說,那個小惠講她自己的故事時哭泣的那個鏡頭,之前用一直用全景在拍攝,後面一下推到她臉部的特寫之後,就把當時營造的那個情感氛圍扔沒了。當時我就是想要讓觀眾看得更清楚她臉上的表情,結果適得其反了。當然這次我拍的還是比較放鬆、流暢的,這樣也讓全片的推進比較有動力,不然看到某個地方就呆住了,情節也會比較有節奏感一些,配合那些插入的小的噱頭就幫助全片不斷地在深入地推進。像石珍珠與我的鏡頭的關係就是由開始的幾分拒絕,到最後她能很釋然的對著我的鏡頭笑。這樣的過程本身就說明了攝像機後面我自身的態度。

特點

因紀錄片《麥收》獲得廣泛影響力的導演徐童,第二部紀錄片《算命》長達3個小時。儘管如此,觀眾卻將放映現場圍個水泄不通。在導演來現象影院貼海報時曾謙虛地說,自己設計的海報特別土,的確這部影片的基本上是延續了《麥收》那種樸實、平等、真誠的影像風格,但其影像的深度和導演的皺紋一樣,比《麥收》提高了不止一個八度……
受邀參加影片觀看的藝術家海波先生對影片發表了看法,海波表示自己很喜歡《算命》這部作品,甚至覺得它比上一部的《麥收》要好很多。特別是影片採用的傳統章回體小說的結構來闡釋一部這樣的紀錄片,是前所未有的。

獲獎及參展情況

《算命》《算命》

2010年參加北京首屆青年獨立影像年度展

2010年香港華語紀錄片節——長片組亞軍

2010年第七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評審會獎

2009年第六屆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CIFF——年度十佳紀錄片

2009年參加平遙攝影節——中國獨立影像文獻及作品展(依比利亞)

2009年於第四屆北京獨立電影論壇首映

導演簡介

《算命》《算命》

徐童,1965生於北京。1987年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攝影專業。現在工作生活於北京。主要作品有《麥收》、《算命》、《老唐頭》。

大陸獨立電影之紀錄片

大陸獨立製作紀錄片的出現,從根子上通向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民間先鋒藝術的小小傳統。1990年後,獨立製作電影開始登台亮相,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風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