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夫的診所》

《馬大夫的診所》

《馬大夫的診所》(日文名稱為“馬先生の診療所”)展示中國甘肅省一個鄉下診所中患者們的談話現場,片長3小時35分。“通過狹窄的診所展現現代中國的多面相。我為這個構思和手法吃驚。”日本著名導演根岸吉太郎評價這部作品時說。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馬大夫的診所》馬大夫的診所

甘肅省古浪縣黃羊川鎮,這裡乾旱少雨,自然條件惡劣。

馬秉成是當地一位受人尊敬的鄉村醫生。由於醫術高超,他狹小的私人診所里,每天都有很多前來求醫的普通農民。

等待看病或抓藥時,人們時常談起各種各樣的事情。春天,種完田準備外出打工的人們,臨走前到診所來看病抓藥,有年輕人,甚至還有老太太;幾名婦女談論起一個外出打工失蹤了十年的人;由於早年在小煤窯的長期勞動, 一位老漢患上了嚴重的矽肺病,他回憶起那一代人的遭遇,他是挖過煤的人中活得最長的;誰家買來的媳婦兒跑了,這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一些外出打工的人由於身體承受不住,又被迫回來看病。

生老病死,如同季節更替。馬大夫,診所的主人,周而復始地接待著一批批不同或相同的病人……

導演簡介

《馬大夫的診所》《馬大夫的診所》
《馬大夫的診所》《馬大夫的診所》

叢峰,男,氣象專業出身,詩人,教師,攝影師,記錄者。2001年,當他決定離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他的生命就緊緊和甘肅的一個地名“黃羊川”結合在一起。他曾在那裡教書,建立了一個開在裁縫店的圖書館。2005年,他又回到了黃羊川,開始拍攝紀錄片。

1995年 畢業於南京大學

2002年 出版詩集《那裡有一列我看不見的火車》

2002年 參加平遙國際攝影節單元展

2005年 開始拍攝紀錄片

甘肅黃羊川如同中國的一個縮微模型,這裡是一個本質上相當封閉,卻又不斷被外部力量所改變的地方。人們來到診所的目的是解除肉體痛苦,然而,他們卻在有意無意地談話中,透露了痛苦的根源——精神上的。在這個意義上,這個診所具有了雙重功用:醫治疾病的空間/閒談、抒發苦悶、交流體驗的社交場所。馬大夫醫治病人的肉體痛苦,我則記錄下了他們對於生活的抱怨、憤怒或感嘆。我要感謝馬大夫,是他使我得以分享這個空間。

——關於片名《甘肅的義大利

叢峰:這是個戲仿的說法。當地人說“一起”是yidaling,有人出去打工,別人問,你哪裡人。那人說,我***人。又問旁邊的,說,我yidaling。別人惶恐,你義大利人?

——關於拍攝的來龍去脈

叢峰:2000年開始去這個地方,也住過一段。2005年去拍了10天,2006年又去,這次時間比較長,跟當地人也都成了朋友,很多人的家裡都是常去的。07年春節又去了一趟,拍出外打工回來的人。前前後後拍了100多小時的素材。

——為什麼選取這個地方?

叢峰:跟我個人關係比較大。從2000年開始,經常去那裡。而且覺得濃縮了中國農村社會。當地人的價值觀等等還留在過去。

——其他的拍攝計畫?

叢峰:我會在當地再繼續拍下去,有一個計畫是當地人聚會和喝酒;另外一個是,當地因為一個扶貧項目建了一座五星酒店,下一部片子會跟它有關。

——當初拍攝是想給誰看的?電影節?

叢峰:當初拍這個片子也是想能幫幫當地老鄉。跟馬大夫成了朋友,他的生活很有意思,每天就是看病,聊天,晚上喝酒。如果有收益,也想支持一下他。

——巨大的信息量,也很有分量。片子很難得,沒有拔高,也沒有把當地寫得很慘,但在結尾葬禮和中間流露了很多的個人情感。建議如果面對100小時的素材請三個與當地毫無關係的人剪輯出一個平行世界的版本,可能會很有趣。

獲獎情況

2009雲之南紀錄影像展最高榮譽青銅獎

第59屆柏林電影節國際新電影論壇亞洲電影促進獎

日本山形電影節日本導演協會獎

大陸獨立電影之紀錄片

大陸獨立製作紀錄片的出現,從根子上通向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民間先鋒藝術的小小傳統。1990年後,獨立製作電影開始登台亮相,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風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