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花園》[紀錄片]

《天堂花園》[紀錄片]
《天堂花園》[紀錄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天堂花園》通過對湖南女教師黃靜受害案的追蹤,紀錄了今天中國社會正在經歷的重要變動公民意識的覺醒、婦女對司法腐敗的抗爭以及反對性暴力的行動。從影片中可以看到,2003年到2005年人權入憲前後中國基層民眾的權利訴求以及公民權利意識的進一步覺醒。由孫志剛事件的解決到為黃靜爭取法律公正的曲折過程,我們探討了社會邊緣民眾的生存狀態、主流媒體與網路的影響、性別與法律的錯綜關係以及NGO組織的介入推動。

基本信息

簡介

天堂花園天堂花園

它以2003年發生的女教師裸死的“黃靜案”及其後續事件為線索,用理性的態度觸及和記錄了2004年中國發生的幾大方面的變化,信息豐富,線索雜糅,甚至可以說每一條線索單獨抽出來都是重大而且發人深思的。影片的開頭用“孫志剛被收容案”做引子,由此帶出來同樣需要幫助的黃靜案;在整個案件的發展過程中牽涉到上訪、公民維權、法醫鑑定、司法調查等一系列嚴肅的問題。儘管黃靜案從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以及各級地方電視台都有所報導,但其巨大影響還來源於網路的民眾話語力量。

拍攝

歷時一兩年,奔波了數個城市,拍攝了100多個小時的素材帶,剪成紀錄片《天堂花園》。它不同於一般的紀錄片模式,不是糾結於一個有頭有尾的事件人群,不是僅僅關於一起官司的紀錄片。

意義

從《天堂花園》的製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艾曉明教授積極推動了這個案件的進程,看到了中國社會的一個新鮮現象-那就是知識分子開始介入需要社會幫助的實例。一些大學教授、博士導師、專家、律師,敢於站出來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維護權利,為其奔走,“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開啟了互動的可能性。這些內容使得《天堂花園》這部紀錄片豐滿並且具有啟示性. 記錄者希望,通過一樁法律公案的故事,展現婦女與法律的文化論戰、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並激發對於建立公民社會之可能性的持續討論.

大陸獨立電影之紀錄片

大陸獨立製作紀錄片的出現,從根子上通向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民間先鋒藝術的小小傳統。1990年後,獨立製作電影開始登台亮相,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風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