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姓

公冶姓

公冶(Gōngyě),複姓,百家姓排名422位,姓源流單純。公冶複姓出自姬姓,為季氏的後代。魯國季姓是魯桓公的兒子季友的後代。季友的兄長就是魯莊公,魯莊公死時立季友的兒子為國君,可是這位國君不幸遇害,季友也逃亡了,等季友回國時,又立他的小兒子為國君,就是魯僖公。季姓公族中的季冶,字公冶,當了魯國的大夫,他的後代子孫便以祖上的字命姓,稱公冶氏。還有部分公冶氏的人是繼承孔子的弟子公冶長的姓氏的。和許多複姓一樣,公冶姓氏也向再單姓轉變,後來逐漸被公氏所代替。

姓氏始祖

公冶(Gōngyě)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出自姓,為季氏的後代,以祖字為氏。根據《國語注》上記載,春秋時魯國有季孫氏,族子季冶,字公冶,季氏的始祖便是季冶,官拜大夫,他的子孫後來便以公冶為氏。公冶氏是十分古老的一個複姓,這個複姓迄今大約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由上可知,公冶氏發祥於當時的魯國,系出魯國大族季氏之子季冶,由於季冶字為公冶,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而姓了公冶。

得姓始祖:季冶。古代春秋時期的魯國,有一位人物叫季冶,又取個名叫公冶,他的後代就取公冶兩字為姓。而後來又簡化為公姓。公姓由許多公字頭的複姓簡化而來,而公字頭的複姓大都源自王公貴族。公冶姓也不例外。公冶是季姓的後代,魯國季姓又是魯恆公的兒子季友的後代。季友的兄長就是魯莊公,魯莊公死時將季友的兒子立為國群。可是這位國君不幸遭害,季友也逃亡。等季友回國時,又立他的小兒子為國君,就是魯僖公。季家家族昌盛,而其中有一位季冶冶,因為又叫公冶,便形成公冶姓。故季冶就是公冶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公冶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二十二位,在複姓中排序為第十四位。

公冶這個複姓迄今大約有兩千五百餘年以上的歷史。春秋時,魯國季氏是一個屢出君主的名門旺族。在季族家族中,有一個名叫季冶,字公冶,曾為季氏屬大夫。他的字就是公冶氏氏的起源。還有部分公冶氏的人是繼承孔子的弟子公冶長的姓氏的。和許多複姓一樣,公冶氏氏也向再單姓轉變,後來逐漸被公氏所代替。公冶氏望出魯郡。主要分布在現在山東曲阜泗水一帶地區。


歷史名人

公冶姓孔子

公冶長:字子長,春秋末期齊國人,著名春秋末期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在典籍《論語》的二十篇章中,有一篇名為“公冶長”,首載孔子論公冶長之為人。據說公冶長不但以賢而著稱,而且能通鳥語,多才多藝。後代人認為是吉祥,就畫作年畫

公治姓的後人有一部分是公冶長的弟子,繼承姓公冶姓氏而來。
有關公冶長的史料很少,但傳說很多,公冶長讀書地方的當地人皆能說上一二。

公冶長:位於山東省安丘市庵上鎮西北十公里的城頂山前坡,相傳為春秋時孔子弟子公冶長讀書處,後人思念先賢,在此建公冶長祠,又在祠西建青雲寺,時碑碣林立,後祠、寺俱廢,碑碣仍立。為保護文物,1988年山東省政府撥款修復公冶長祠。公冶長書院的正殿三間,內有公冶長塑像,東西耳房各一間,陳列著書畫。院內碑亭內有明清兩代立的石碑,記載著修復公冶長祠的史實。

離開山東濰坊市,沿206國道南行三十公里後轉安丘-孔冶長書院路約行二十五公里,然後折向西沿崎嶇山路約十公里左右,就到了極具文化背景和自然風景的公冶長讀書院。

公冶長書院位於城頂山腰,面南而立,周圍樹木葳蕤,綠濤陣陣,公冶長讀書的房子早已不復存在,只有一寺,曰青雲寺,是一座依山而建三進的寺院,一重高於一重;公冶祠則位於青雲寺東側,規模略小,裡面供奉著公冶長塑像,十分恭敬。青雲寺前有一平地,栽有兩棵巨大的白果樹,一雄一雌,冠蓋如雲,雄樹粗5.2米,雌樹粗6米,傳為公冶長親植,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當地人說,每年農曆4月8日為此處廟會,屆時四鄉八鄰皆來趕會。

公冶長書院,一個蟄臥深山的文人讀書之處,一個見證歷史的地方。這裡琅琅的讀書聲和隆隆的槍炮聲在不同時代里迴蕩,但一切都已成為過去,呈現給人們的只是一處美麗的旅遊勝地。

郡望堂號

1、郡望
魯國郡:西漢初改薛郡置魯國,晉改為郡。治所在魯縣(今山東省曲阜)。

2、堂號
博通堂:孔子有弟子公冶長,通鳥語。一天,他聽到鳥叫:“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個虎馱羊,你吃肉,我吃腸。”於是公冶長認為是老虎咬死了一隻羊,就趕到南山去看個究竟。誰知到了南山,竟是一個人在那裡被殺。這時,恰巧縣衙捕快趕到,把他當作殺人疑犯抓了起來。縣令訊問情況,公冶長說他受了鳥騙。縣令為了試探他,就命人把米用鹽煮了餵給籠中的鳥吃,然後把鳥提到公冶長面前。小鳥邊吃邊叫,縣令問:“這小鳥叫的是什麼?”公冶長說:“小鳥說米里有鹽。”縣令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就釋放了他。

遷移路線

公冶姓公冶氏遷移路線(圖中藍色線)

通用對聯

公冶姓《論語》

1、公冶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聖門子婿;憲府人材。

——佚名撰公冶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指春秋時齊國人公冶長,字子長,孔子弟子,能通鳥語。孔子曾說“長可妻也”,後把女兒嫁給了他。下聯典指明代人公冶志,因人才出眾官僉都御史。

言能通鳥;子曰可妻。

——佚名撰公冶姓宗祠通用對聯。全聯典指春秋齊公冶長通鳥語。孔子曰:“長可妻也”,因以女妻之。

季氏祖發;孔聖子妻。

——佚名撰公冶姓宗祠通用對聯。全聯典出、化用《論語》句:“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經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也。”

家族族譜

公冶姓公冶姓族譜
公冶姓公冶姓族譜

宗祠規劃

公冶氏宗祠發展規劃

公冶姓宗祠

一、規劃原則:
公冶姓後人積極參與,網同紀念給予積極支持,將公冶氏宗祠建設成公冶姓後人尋根問祖、緬懷先人、交流信息和聯絡感情的平台。 
二、具體規劃:
1、網同紀念永久免費提供宗祠平台和祭奠程式;
2、公冶姓後人捐助宗祠儲值支持公冶氏宗祠,宗祠設功德薄,永銘捐助者功德;
3、公冶氏宗祠根據以下善款累計數逐步擴展:
(1)、宗祠儲值>=300元後,永久開通專屬文選(10萬字,多增1萬字10元),供公冶姓文字資料永久保存;
(2)、(1)+宗祠儲值500元,永久開通專屬論壇,供公冶姓後人更充分地溝通信息;
(3)、(2)+宗祠儲值700元,永久開通專屬圖冊(10兆空間,多增每兆10元),供公冶姓圖片資料永久保存;
(4)、(3)+宗祠儲值1500元,對宗祠頁面進行特別設計,設二級域名
4、完成以上擴展(3)後,網同紀念鼓勵公冶姓後人籌建公冶氏宗祠理事會,與網同紀念溝通,謀劃宗祠進一步的發展。 
三、儲值來源:
1.紀念館捐助:
已在網同建館的用戶可直接以館內紀念館儲值捐助宗祠,每次捐助5元為最低限,捐助館館主即時配祀宗祠(列35位,以最新捐助時間自動列序)。捐助人列名宗祠功德薄。
2、直接捐助:
可通過專用的宗祠認捐通道為宗祠捐款。捐助人列名宗祠功德薄。
3、簡訊捐助:
通過手機簡訊祭奠捐助,資費每次2元,捐助1元。捐助手機列宗祠功德薄。
4、網同獎勵:
公冶姓每建20個有效族譜(不重複,15代以上),網同紀念給予其宗祠100元特別儲值獎勵;公冶姓每建100個付費高級館或雙人館,網同紀念給予其宗祠100元特別儲值獎勵。 
四、說明
本規劃解釋權歸網同紀念。

百家姓之複姓

複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 一、由封邑而來。 二、因居地而來。 三、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