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姓

赫連姓

赫連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赫連姓源出歷史上匈奴有此姓。因匈奴單于娶漢室女子為妻,子孫跟隨劉姓。古代漢朝時,北方有個匈奴族部落,首領叫右賢王劉去卑,他的一個後代又自稱為夏王,並將劉姓改為赫連姓,意思是王者輝赫,與天連線。 西晉劉虎改為鐵弗氏。東晉,劉虎曾孫勃勃稱大夏天王,建國夏,又改複姓赫連氏。歷史上吐谷渾族中也有赫連這個複姓的。但具體詳細資訊因歷史久遠還有待查證。

基本介紹

赫連[赫連,讀音作hè lián(ㄏㄜˋ ㄌㄧㄢˊ)]

姓氏源流

赫連(Hè lián )姓來源有:

源流一

源於南匈奴,出自東晉十六國時期鐵弗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赫連氏源出歷史上的匈奴民族。因匈奴單于取漢室女子為妻,其後裔子孫有跟隨劉氏者。至東漢末至兩晉十七,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匈奴族部首領叫右賢王劉去卑,他的一個後代自稱為夏王,並將劉姓改為赫連氏。到西晉時期,劉虎改為鐵弗氏。東晉十六國時期,劉虎的曾孫南匈奴鐵弗部首領劉勃勃稱自號“大夏天王”,傲稱自己“雲赫連天”,改姓名為“赫連·勃勃”,他建立了著名的夏國,漢史稱“胡夏”,其王族子孫遂以“赫連”為氏,世代相傳。按史籍《晉書》的記載:“赫連氏為劉元海之族,篡位自稱天王,有詔書曰:我的先祖,從北方遷至幽朔後,改姓姚,與中原的姓氏不同音,故又隨母親姓齊。子孫隨母姓是不合禮儀的。古代人姓氏不定,有隨母姓的,有隨父姓的,我現在要根據禮法改變這種習慣。帝王是上天之子,是顯赫的徽記,天地相連的樞紐。故現在改姓稱赫連氏,順應天意,永享天下。天子位尊,不能與支庶同姓,其他非正統的子孫,皆以鐵伐為氏。願我的宗族子孫剛銳如鐵,皆能征善戰。”

自劉元海起,其後代遂以其諧音漢字“赫連”為姓氏,稱赫連氏。

源流二

源於北匈奴吐谷渾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兩晉時期,鮮卑吐谷渾部攻破並滅了大夏國(胡夏),俘虜赫連氏王族。後來,吐谷渾部自己部族中也有人以赫連為姓氏,成為鮮卑赫連氏一族。

氏者,逐漸融合於漢族,皆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布

赫連氏是典型的漢化匈奴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十七位門閥。赫連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赫連姓源出歷史上匈奴有此姓。因匈奴單于取漢室女子為妻,子孫跟隨劉姓。古代漢朝時,北方有個匈奴族部落,首領叫右賢王劉去卑,他的一個後代又自稱為夏王,並將劉姓改為赫連姓。西晉劉虎改為鐵弗氏。東晉,劉虎曾孫勃勃稱大夏天王,建國夏,又改複姓“赫連”氏。歷史上吐谷渾族中也有赫連這個複姓的。

赫連氏源出歷史上的匈奴民族,望族居盛樂郡(今內蒙古和林格爾)、渤海郡(今河北滄州)。

歷史名人

赫連韜

唐代才子,福建省漳浦人,有不羈之才。與莆田的陳黯、王肱、蕭樞、林賢、福州陳蔇、陳發、詹雄齊名,合稱為“閩中八賢”。

赫連達

字朔周,盛樂(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以北)人,赫連勃勃的後裔。他的曾祖父因避難改姓杜氏。赫連達性情剛強耿直,有膽力。他年輕時跟隨賀拔岳征戰有功,被任命為都將,賜爵長廣鄉男,又遷任都督。初建六官制度時,赫連達被任命為左遂伯。後出任隴州刺史。周武帝保定初,遷任大將軍夏州總管、三州五防諸軍事。赫連達雖然不是文官,然而性情質樸正直,尊奉朝廷法度,雖多施用鞭刑,而對判處死罪十分慎重。他性格又很廉潔儉樸,邊境的胡民有人送羊給赫連達,他想要與胡人相結交,就以繒帛進行回報。主管官員請求使用官物,他說:“羊進了我的廚房,不能用官庫的東西謝人。”

赫連勃勃

十六國時期夏的創建者。南匈奴後裔,劉淵的同族。在位約十九年。北魏明元帝曾改其名為屈孑,意為卑下。原為鐵弗部,勃勃稱王后,以為帝王“徽赫與天連”,因而改姓為赫連氏。父劉衛辰,率部服屬於苻堅,屯駐代來城(今內蒙古杭錦旗東),為北魏所滅。勃勃逃亡到後秦,受到姚興的寵遇。任為安北將軍、五原公,鎮朔方(今陝西省延安)。407年,勃勃自稱天王、大單于,國號大夏。據有河套之地,南境抵三城(今陝西省延安)和高平(今寧夏固原)。勃勃體格魁偉,雄略過人,而凶暴好殺。善於用兵,多次向西進攻南涼,向南進攻後秦,俘掠大量人口牲畜。413年,建設首都,蒸土築城,鐵錐如能刺進一寸,即殺工匠一併築入。他說自己將要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因定城名為統萬(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東晉將領劉裕滅後秦南歸後,勃勃乘機南下,418年攻克長安,作為南都,自稱皇帝,關中郡縣都投降。425年赫連勃勃死。子赫連昌繼位。427年,北魏攻取統萬,次年,赫連昌被擒。431年夏亡。

赫連·興中

(1943~),藝稱赫興中;河北新城人。著名點帶商業書畫家。赫興中是當代國際知名人物畫家,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教授、世界水墨人物畫院院長、號寒宇、竹溪堂主人。

1961年從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三軍第一八九師炮兵第五六九團,任美術創作員。1963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專攻油畫、版畫、水粉畫。1966年軍藝畢業後,從事美術專業創作。1967年參加華北軍區年畫展,作品《陣地水源》獲金獎。196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油畫作品展,作品《出擊》獲一等獎。

197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版畫作品展,作品《將軍》獲一等獎。1972年轉業於鐵道部,從事以工人為題材的創作,油畫作品《鍛造》獲北京市一等獎。1973年穿鑿版畫作品《大電機上馬》獲北京市一等獎。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作品並收藏。1975年同黃胄先生在新疆等地寫生,以新疆人物為題材的創作,長達五年之久,受益匪淺。

1991年參加全國山水畫邀請展,作品《秋江歸帆圖》,收入畫冊作品並收藏。1992年參加全國酒文化節展,作品《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鐵拐李》被文化部出版,並獲優秀獎,作品被收藏。1993年穿鑿的作品《牧女》被收入《中國美術家選集》,同年4月《中國美術家》發表了他的變形人物畫論。同年6月,中國教育報專題發表了《筆墨千秋人情事》為題材的報導。同年7月,北京電視台以《人物畫家赫興中》專題採訪報導。同年9月,聯合國圜際科學與和平《黃山頌》國際書畫大賽中,作品《牧童》、《坐禪圖》被收入畫冊,作品並收藏。同月,全國紀念教師節,作品《為人師表》收入《師魂頌》畫集,同年lO月,經七個國家和地區頒發了國際書畫藝術名人證書。他的作品經常在《中國人才報》、《中國農民報》、《中國信息報》、《新聞出版報》、《北京晚報》、《羲之書畫報》、《中國青年報》及《西部發展雜誌》等報刊上發表。

1998年參加國際文化交流及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作品《十八羅漢之一賓頭盧》獲國際金獎。1999~2000年,其事跡被選入《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中國當代創業英才》、《美國世界名人錄》、《二十一世紀人才庫》、《中國人才世紀獻辭》、《中華人民共和國創業功臣大辭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2001~2005年,獲金、銀獎作品主要有《彌勒佛》、《蓬萊酒仙》、《劉海蟾》、《曹雪芹》、《蘇小小墓》、《塔吉克牧女》等。2002年,木刻作品《晨歌》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同年國畫作品《楊貴妃圖》禮賓司以江澤民的名義送給紐西蘭總督麥可。並獲得禮賓司榮譽證書。2003年國畫作品《藍采和》被朱鎔基先生珍藏。2006年國畫作品《果熟金秋時》在黃河壺口贊中國畫提名展中獲全國’優秀獎。同年10月,出版了赫興中人物畫集。

2007年6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授予中國畫評估證書,每平尺五千元人民幣。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分會會員,國際美術家協會理事。

赫連·傲嵐

(公元1990~今),女,赫興中之女;河北新城人。著名瑞麗封面女郎、影視演員。

郡望堂號

郡望

盛樂郡:西漢時期置郡,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祁縣以東廣大地區,郡治在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

渤海郡:歷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兩個稱謂,另一為渤海國。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後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國。渤海國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後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為大遼國契丹族耶律·德光所滅,以後不復存在。

堂號

盛樂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樂川堂:北周有赫連達,是赫連勃勃之後,剛鯁有膽量。他年少時隨賀拔岳征伐有功,賜為長廣鄉男爵。後來又迎接宇文泰匡,收復秦、隴、弘農,戰於沙苑,皆有功。武帝時拜大將軍、夏州總管。他廉儉仁恕,進爵仁恕,進爵樂川郡公卒。赫連氏因以“樂川”、“仁恕”為堂號。

仁恕堂:同上。

姓氏楹聯

〖赫連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績彰林慮;

帛出私囊。--佚名撰赫連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北朝時北齊人赫連子悅,字土欣,十六國時夏的建立者赫連勃勃的後人,歷官鄭州刺史、林慮太守、都官尚書、太常卿。為官以清廉、勤奮自守,很受百姓擁戴。下聯典指南北朝時北周盛樂人赫連達,字朔周,赫連勃勃的後人,青年時隨賀拔岳征討有功,封長廣鄉男,後跟從宇文泰攻秦隴、弘農,多立戰功。武帝初年,官大將軍、夏州總管。為人耿直有膽力,為官廉潔仁恕,後進爵樂川郡公。曾有人贈給他羊,他取出私帛酬謝,說:"羊進了我的廚房,不能用官庫的東西謝人。"

朔方世澤;

樂川家聲。--佚名撰赫連姓宗祠通用聯

赫連氏之先人為匈奴右賢王去卑之後,劉淵之族,姓鐵弗,勃勃稱王於朔方,國號夏,改姓為赫連氏。下聯典指北周盛樂人赫連達,武帝初為大將軍,進爵樂川郡公。

〖赫連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赫赫有名望;

連連慶豐登。--佚名撰赫連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鑲嵌赫連複姓"赫連"二字的嵌字聯。

〖赫連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永享無疆之慶;

長為天地之連。--佚名撰赫連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赫連姓的起源(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介紹)。

〖赫連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德宏才高八賢輩;

廉儉仁恕大將軍。--佚名撰赫連姓宗祠通用聯

唐代名賢赫連韜,漳浦人。有不羈之才,與莆田陳黯、王肱、蕭樞、林賢、福州陳蔇、詹雄齊名。時稱八賢。下聯典指南北朝時北周盛樂人赫連達事典。

〖赫連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渤海名宗,禮樂詩書光祖德;

帝臣遐裔,衣冠文物振家聲。--佚名撰赫連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上古帝臣赫連胥事典。

百家姓之複姓

複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 一、由封邑而來。 二、因居地而來。 三、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