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乘姓

公乘(Gōng shèng)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出自秦、漢時公族後裔,以爵號為氏。秦漢時期,公族爵位有二十等,第八級為公乘,世襲此爵位者,其後人以公乘為氏,稱公乘姓。

姓氏源流

公乘(Gōng shèng)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秦、漢時公族後裔,以爵號為氏。秦漢時期,公族爵位有二十等,第八級為公乘,世襲此爵位者,其後人以公乘為氏,稱公乘姓

遷徙分布

公乘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參閱《公姓宗祠通用對聯(408)》: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77241)

歷史名人

公乘億:字壽仙,魏人。鹹通末,登進士第,為魏博節度使樂彥禎從事,加授侍郎。詩一卷,今存四首。

公乘不仁:戰國時期人,國君魏文侯與大夫們飲酒,請公乘不仁擔任“觴政”一職,先約定說:“飲酒不盡者,浮一大白。”就是說,若有飲不乾杯中酒者,要罰一杯酒。結果,魏文侯沒有飲乾,公乘不仁毫不客氣地舉白浮君,國群不理,左右也護著國君說:“公乘先生,退不堂去,國王已經醉得不能再喝了。”公乘卻一本正經地說:“《周書》上說:‘前車覆,後車戒’,今天國君已經預先設了規矩,接著又要破壞自己定的規矩,能行嗎?”魏文侯一聽,覺得有理,大笑起來:“說得好!拿酒來,寡人甘願受罰!”舉起杯一飲而盡,並拜公乘不仁為上客。魏文侯是戰國時期魏國的一個開明之君,曾經任用李為相,吳起為將,西門豹為鄴令,三人都是法律嚴明的人,因而國家大治。李曾經制定我國最早的成文法,這一切對魏文侯不能不產生影響。運之於酒場,於是產生了我國酒令的濫觴。竇革《酒譜》評道:“魏文侯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其酒令之漸乎!”公乘不仁是我國最早的有名有姓的秉公無私、抗顏犯上的酒律執法官,奠定了酒場上人人平等的酒刑法的根本原則。東西漢發展到劉章以軍法行酒,酒令如軍令,酒場執罰的平等、嚴肅、無私的原則,向執法的方向邁進了一步。

公乘陽慶:西漢醫學家,臨淄(Zī 音資)人,精經典,重實踐,醫術精湛,著有《黃帝扁鵲脈書》,為中醫脈案之宗,是淄博有文獻記載的第一代名醫。有一個叫太倉的人,是齊國都城管理糧倉的長官,他是臨淄人,姓淳于名叫意。年輕卻喜好醫術。漢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再次向同郡元里的公乘陽慶拜師學習醫術。這時陽慶已七十多歲,沒有能繼承醫術的後代,就讓淳于意把從前學的醫方全部拋開,然後把自己掌握的秘方全給了他,並傳授給他黃帝、扁鵲的脈書,觀察面部不同顏色來診病的方法,使他預先知道病人的生死,決斷疑難病症,判斷能否治療,以及藥劑的理論,都十分精闢。學了三年之後,為人治病,預斷死生,多能應驗。

宗祠通用對聯

公乘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飲浮大白;
術號良醫。
——佚名撰公乘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魏國人公乘不仁,魏文侯與大夫們一起飲酒,令公乘不仁為觴政(酒令),說:“如果誰喝不乾,浮(罰)以大白(大酒杯)!”下聯典指漢代臨淄人公乘陽慶,精於醫道,七十多歲還沒有兒子,很喜歡同鄉淳于意,便將古代流傳下來的黃帝、扁鵲的脈書傳授給他。

百家姓之複姓

複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 一、由封邑而來。 二、因居地而來。 三、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