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儀姓

公儀姓

公儀(Gōng yí公儀)姓源流單純,出自姬姓,公儀氏:魯王同族(缺)。公儀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姓氏源流

公儀(Gōng yí 公儀)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公儀氏:魯王同族(缺)。據鄭注所說,公儀氏是魯之同姓,魯為周親,似應行周禮才是。但公儀仲子不立嫡孫,而立庶子為後,檀弓疑其不合周人宗法,固然以周制為據;子服伯子為魯孟孫旁支,魯之公族,卻以為公儀仲子“猶行古之道也”,可見當時並未確立嚴格的嫡長繼承制度……

遷徙分布

(缺)公儀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歷史名人

公儀休:戰國時期魯國人,原本是個博士,由於成績突出做了國相。據說他為相以後,一切依法行事,不許任意胡為,又命令吃國家俸祿的官吏不得同百姓爭利,上級不得盤剝下級,所以百官清正,政通人和。一次,有人給他送了一些魚,他拒不接受。送禮人問:“聽說您特別喜歡吃魚,我送魚給您,您為什麼不肯接受呢?”他回答道:“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才不肯接受。我當國相,出於我的身份,自然能吃到魚;可是,如果收了你的魚,國相被罷免了,誰還給我魚呢?”送禮人見言之有理,只好沒趣地走了。有一回,公儀休吃菜湯時覺得味道很美,但聽說菜是自家出產的,便下令把家裡的菜全拔了。還有一回,看見自己家布織得好,便下令燒掉織布機。人們都感到不可理解,他說:“如果當官的吃菜都自己種,穿衣服的都自己織,那么農民和織布人的產品還能賣得出去嗎?”
公儀潛:據《孔叢子·公儀》篇載:魯人有公儀潛者,砥節礪行樂道好古,恬於榮利,不事諸侯。子思與之友。穆公因子思,欲以為相,謂子思曰:“公儀子必輔寡人,參公魯國而與之一,子其言之。”子思對曰:“如君之言,則公儀子愈所以不至也。君若飢渴待賢,納用其謀,雖疏食水飲,伋亦願在下風。今徒以高官厚祿,釣餌君子,無信用之義,公儀子智若魚鳥可也。不然,則彼將終身不躡乎君之庭矣。且臣不佞,又不任為君操竿下釣,以盪守節之士也。”

郡望堂號

1、郡望
東魯郡:東魯郡:西漢初年置魯國,三國魏及晉改為魯郡。相當於現在山東省曲阜泗水一帶地區。
2、堂號(缺)

宗祠通用對聯

公儀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賢相不爭民利;
志士勿逾君庭。
——佚名撰公儀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初魯國人公儀休,任魯穆公相奉法循理不受饋贈,拔掉園中所種葵,趕走家中織布的婦女,不與民爭利。他曾說:“我已享受了俸祿。”下聯典指戰國初魯國人公儀潛,德行高潔樂道好善淡泊名利,不為諸侯做事。他與孔子之孫子思友善,魯穆公想通過子思請公儀潛為相,子思說:“以高官厚祿為誘餌,公儀子(潛)一定不會逾(經過)君之庭。”

典故趣事

公儀休拒魚

公儀休很喜歡吃魚,當了魯國的相國後,全國各地很多人送魚給他,他都婉言謝絕了。他的學生問道:“先生,你這么喜歡吃魚,別人把魚送上門來,為何又不要了呢?”他回答說:“正因為我愛吃魚,才不能隨便收下別人所送的魚。如果我經常收受別人送的魚,就會背上因私受賄之罪,說不定哪一天會免去我相國的職務,到那時,我這個喜歡吃魚的人就不能常常有魚吃了。現在我廉潔奉公,不接受別人的賄賂,魯君就不會隨隨便便地免掉我相國的職務,只要不免掉我的職務,就能常常有魚吃了。”

公儀休算法

中國歷史上名人很多,出名的緣由也很多。公儀休則是因為他數學好、會算賬而出名。
公儀休在歷史上也算是一個奉公守法、勤政為民的清官。不過,他青史留名主要還是因為一道“拒魚算術題”(見上),算法獨特,微言大義,可謂獨創“公儀休算法”,開創替貪官算賬之先河。春秋無義戰。由此推論,當時的社會政治未必多么清明。不要說比照現在的標準,即使按兩千多年前的“市場行情”,官做到公儀休這個級別,笑納下級一兩條魚根本算不得什麼。魯國公大概也不會因為公愛卿吃了別人一兩條魚而罷了他的官。顯然,公儀休在這裡有以身作則、告誡百官的用意。一千年後,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時代,這位皇帝仍然接著算。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身邊的人說:朕曾經說過,那些貪官並不是真正懂得愛錢。現在五品以上的大官,待遇高,福利多,年薪優厚。如果收受賄賂,也不過幾萬,一旦曝了光,待遇沒有了,福利沒有了,工資獎金泡湯了,這樣難道算是真正愛錢嗎?那叫因小失大。唐太宗是有名的賢君,其“仁人之心”不光表現在“愛護”老百姓上,更表現在愛護各級領導幹部包括犯了錯誤的領導幹部上。你看他寥寥數言,申明大義,諄諄勸戒天下百官之情躍然紙上。可惜,仍有一些貪官不解君情,違拗聖意,犯了嚴重錯誤,身敗名裂,人財兩空,悔之晚矣!
到了當代,“公儀休算法”仍然後繼有人。不過,當代這位真傳弟子平時不夠用功,進了監獄才想起交卷,晚了。此人是誰?江蘇省泰興市某鄉原黨委書記馮某。他說:我今年49歲,工齡30年,如果不違法,退休前按月工資1500元算,乾到退休能得到19.8萬餘元。退休後一直到70歲,還能拿到12萬元,加起來能拿到30多萬元。可現在受賄12.9萬元,丟了飯碗不說,還要坐10年牢,落得個臭名聲。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倘如天下眾將官都能精通這一算法,擺明利害,權衡利弊,世上怎么會有這么多貪官?看來,“公儀休算法”真應該廣而告之,遍曉天下眾官:學學人家公儀休!
“公儀休算法”妙在哪裡?妙就妙在提前算賬上。當一個領導者面對金錢誘惑,道德自律的防線即將崩潰時,不妨學學公儀休,提前算算賬,看看冒險的代價值不值。

百家姓之複姓

複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 一、由封邑而來。 二、因居地而來。 三、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