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姓

司空姓

司空(司空,讀音作sī kōng),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四十位,在複姓中排序為第三十二位。一說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後代;又稱出自陶唐氏,是堯的後。以官職名為氏。

姓氏源流

司空姓司空姓

司空(Sī kō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後代,以官職名為氏。堯為部落首領時,禹官至司空,其後代子孫有的以職官命姓,稱司空氏。

2、出自陶唐氏,是堯的後代,以官職名為氏。春秋時期,只有晉國設定有司空官,其他各諸侯國均未設此官。堯的後代隰叔及其孫仕痌,都曾在晉國任過司空,其後代子孫遂以祖上職官命姓,稱司空氏。“司空”這個官職,是從堯帝以來就設有的,但歷代的職務有所不同。如時代的司空,主管治理水土;西周時代的司空,主管建築工程,製造車服器械,監督手工業奴隸,為六卿之一;到漢成帝綏和元年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後去“大”字,稱司空,主管囚徒。在西周以前還未發現有人用“司空”這個官名作為姓。直到春秋時,晉國有個大夫叫士蒍,他擔任“司空”官職以後,其子孫始以官名為姓,世代相傳姓司空。

得姓始祖

司空姓夏禹

夏禹

所謂“司空”,是古代官職,主管土木工程。始置於4000多年前的唐、虞之際,後來到了周朝時,位列六卿,漢朝時位列三公,到了前清稱工部尚書為大司空。司空氏的得姓歷史悠久,根據《通志·氏族略》《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的記載,司空氏的始祖夏禹因作司空官,其支系子孫即以官為姓,稱司空氏。得姓至少也有4000年。望族居頓丘郡(今河北省清豐縣西南一帶)。故司空氏後人奉夏禹為司空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司空姓司空姓

司空複姓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四十位,在複姓中排序為第三十二位。

司空氏是古代的一個官名,相傳帝少昊時就已設定,專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設。據說大禹就擔任過帝堯時的司空。春秋時期,晉國的土也擔任過司空,他們的後代都有姓司空的。剛出現“司空”是官名。相傳帝少昊設立了司空一職,主管國家的水利、土木和交通工程建設。這個官職因其為民生所不可或缺,後世一直沿用。更在周朝,被列為六卿之一,可見其重要性。相傳在帝堯時,大禹任司空,治水有功。他的子孫中就有以司空為姓。在春秋時,又有隰叔的孫子在晉國任司空,他的後代也有因此而姓司空的。

司空氏望族居頓丘郡(今河北清豐)。

歷史名人

司空姓司空圖

司空圖:唐朝河中(山西省永濟)人,鹹通年間進士,累官禮部郎中,因避戰亂隱居中條山王官峪。朱溫篡唐後,召司空圖為禮部尚書,他堅拒不就。唐哀帝朱溫弒後,司空圖絕食而死。著有《詩品》二十四卷,以四言韻語詠述詩的二十四種境界,對後世詩評有很大影響。

司空曙唐朝詩人,洺州廣平(今河北省永年東南)人,官至虞部郎中。他擅長寫五言律詩,內容多為送別酬答和羈旅漂泊,為“大曆十才子”之一。

司空頲司空頲:唐僖宗時舉進士不弟,後入梁任太府少卿,鏇即降晉,當時都虞侯張裕多過失,司空頲屢繩之以法,後被張裕所誣,莊宗族殺之。
司空宗韓(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大臣。北宋紹聖年間(公元1093~1097年)榮登金榜

司空舜賓(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大臣。北宋太平年間(公元1021~1030年)登科及第

郡望堂號

司空姓司空曙

郡望

頓丘郡:漢朝初期置頓丘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清豐西南一帶地區。頓丘郡始建於西晉泰始二年(公元266年),治所在頓丘(今河南清豐),下領四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清豐、濮陽、內黃、南樂、范縣等地。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曾廢黜。唐朝至五代十國時期,曾以頓丘為澶州治所。

堂號

耐辱堂:唐朝時候,司空圖任禮部郎中,為避亂隱居中條山王官峪,建了一座“休休亭”,自號“耐辱居士”。當時凡是賊兵所過的地方,人民倍受殘暴,但寇兵獨不入王官峪,附近人都跑到那裡避難。司空氏因號“耐辱堂”。

典故趣事

司空見慣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吟詩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劉禹錫,他中了進士後,便在京做監察御史;因為他的名放蕩不羈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史的任內,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聞名,邀請他飲酒,並請了幾個歌妓來在席上作陪。在飲酒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便做了這樣的一首詩:“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司空見慣”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這首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名稱,相等於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語,但有很多人仍會把它錯用,因為尋常的事情,如果是發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這句成語。如早晨的時候,太陽從東方出來,到黃昏的時候,太陽便在西方沒落,這樣便不能說“司空見慣”。有些事情發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會聽到的,比方在大都市街道上夾往的車輛,平常都是很安全地來往著,但很多時候,常會發生意外,不是輾傷了人,便是碰傷了車,這樣的事情,我們看多了,則用“司空見慣”四字便恰當了。

百家姓之複姓

複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 一、由封邑而來。 二、因居地而來。 三、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