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又稱五律,是中國近體詩(格律詩)中的一種樣式,全詩共8句,每句5個字,三四句、五六句均為對仗句。較著名的詩作有唐代詩人杜甫的《春望》,李白的《送友人》等。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期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全詩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平起兩種基本形式,中兩聯須作對仗

基本信息

詩體簡介

五言律詩五言律詩
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
律詩由八句組成,五字句的稱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如戴叔倫的《除夜宿石頭驛》: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這是除夕夜晚遠離家鄉親人獨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際的詩。全詩八句,40個字,押“十一真”韻,平仄合規則。律詩的一二句稱“首聯”,三四句稱“頷聯”,五六句稱“頸聯”,七八句稱“尾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如這首的頷聯“一年”對“萬里”,“將盡”對“未歸”,“夜”對“人”;頸聯“寥落”對“支離”,“悲”對“笑”,“前事”對“此身”。

發展歷史

詠史

五言律詩五言律詩
漢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詩句,但沒有完整的五言詩。五言詩是在兩漢民謠和樂府民歌中首先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據《漢書.五行志》和《尹賞傳》索引西漢成帝時歌謠,已為完整的五言形式;東漢時五言歌謠繼續產生,並被采入樂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採蓮》等,已是比較成熟的五言作品。
文人五言詩始於何時,前人的看法頗不一致。舊傳西漢枚乘、李陵、蘇武、班婕妤等人的五言作品,實際上不可靠。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詩當為東漢班固的《詠史》∶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太蒼令有罪。就遞長安城。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鍾嶸《詩品》說他「質木無文」,這說明文人初學五言詩體,技巧還很不熟練。
繼作者有張衡《同聲歌》、秦嘉《贈婦詩》和趙壹《疾邪歌》等,表現技巧日趨成熟。東漢末年無名氏《古詩十九首》的出現,標誌著五言古詩已經達到成熟階段。至建安和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言詩已「居文辭之要」,成為最盛行的詩體,出現了大批名作。
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辭彙,從而擴展了詩歌的容量,能夠靈活細緻地書行和敘事。在音節上,奇偶相配,也更富於音樂美。因此,它更為適應漢以後發展的社會生活,從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地位,成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初唐以後,產生了近體詩,其中即有五言律詩、五言絕句。唐代以後的五言詩便通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

成熟

五言律詩是從五言古詩中脫胎出來的新詩體,它繼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壓韻的原則,並且借鑑了駢體文的聲律和對偶原則,有多方面的發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須對仗;
3、平仄必須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聯內講對,兩聯間講粘;
4、只能押平聲韻,並且押韻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數句押韻(也有首句入韻的);
5、節奏形式是嚴格的兩個雙音步加一個單音步,並且單音步只能出現在句子的中間或者末尾,不能出現在開頭,兩個相鄰的雙音步的平仄必須相反。
根據以上規則,五言律詩分為平起和仄起兩體,每體又分為正格和偏格二種。關於近體詩的具體平仄格式,我們將在《格律論》中專門討論。
五律從五古中繼承了每句五個音節、全篇兩兩句一組、總句數為偶數的基本特徵,同時增加了對偶和平仄的規則;而這些規則是從駢體文中借鑑過來的;駢體文則是由楚辭(騷體詩)到漢賦而產生的;因此,說到底五律是五古和駢體文嫁接的產物,其發源都是詩歌。
初唐五律已經完全成熟。特別是沈佺期、宋之問等詩人,總結了南朝以來新詩體的成就,把已經成熟的形式肯定下來,最後完成了“回忌聲病,維句準篇”的任務,在創作中使五律正式定型。《全唐詩》收宋之問詩三卷198首,沈佺期詩三卷156首,絕大部分是律詩。胡應麟:“五言律體,兆自梁陳。唐初四子,靡縟相矜,時或拙澀,未堪正始。神龍以還,卓然成調。”
五律定型於初唐,沈宋之外,王績、蘇味道、“四傑”、杜審言、陳子昂、李嶠、張說等人頗有佳作。
五律定型於初唐,而最高成就卻在盛唐。盛唐最能代表五律成就的是杜甫、李白、王維。
明代胡應麟在他的《詩藪》中說:“唯工部諸作,氣象巍峨,規模巨遠,當其神來境詣,錯綜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還,一人而已。”評價之高達到極點。杜甫作詩,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為座右銘,律詩和新樂府的成就確實無人可及。《全唐詩》收杜甫詩十九卷1300餘首,其中近體詩占多數,近體詩中律詩又占多數。其中五律名篇有:《登岳陽樓》、《春望》、《江上》、《旅夜抒懷》、《江漢》、《月夜》、《春夜喜雨》等百餘首,不愧是“千古以還,一人而已。”
杜甫的近體詩,以卓絕的工巧表現深邃的思想感情,形式和內容都達到了前無古人後鮮來者的境界,表現出了儒家風範。中唐直到明清,學杜者一直是多數,有的在思想感情上接近,有的在藝術形式上接近,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至於兩相接近者,就寥寥無幾了。
元稹以來,許多詩人抑李揚杜。如果就律詩而言,特別是就七律而言,是有道理的。李白浪漫豪放,不屑於受格律的約束,長處在於雜言,杜甫嚴謹刻苦,長處在於律詩。但是,五律形成於南朝,李白之精熟於五律,是韻味天成的。胡應麟說:“太白風華逸宕,特過諸人。而後之學者,才匪天仙,多流率易。”充分肯定了李白五律的成就。
李白的五律象他以道家為主的思想基礎一樣,是非常飄逸自然的,他的《塞下曲》、《夜泊牛渚懷古》、《送友人》、《渡荊門送別》等,沒有修飾雕琢的痕跡,平仄和對仗,都是渾然天成的。沒有融會貫通的學識和才華,是很難學得好的。
李杜之外,王維的五律最好。《全唐詩》收王維詩四卷387首,其中最主要的成就是五律。王維的思想基礎主要是佛家,他的詩歌也充滿了佛家“禪”的意境。他的五律名篇有《山居秋暝》、《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歸輞川作》《秋夜獨坐》、《江漢臨眺》、《使至塞上》等幾十首。
盛唐五律佳作浩淼,如孟浩然的《臨洞庭》、《過故人莊》、《舟中曉望》,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等,都很著名。
盛唐中唐之際韋應物、劉長卿稍好,“大曆十才子”等人偶有佳作。
到了韓、柳、白、劉時代,又見中興。
晚唐李商隱近體詩的境界直追杜甫,略見餘響,成就在中唐諸人之上,名篇有《夜飲》、《楚宮》、《落花》、《裴明府居止》等。李商隱之外,許渾、溫庭筠、馬戴也有獨到之處。
五言律詩最高成就在盛唐,中唐以後逐漸衰落,五代幾乎鮮可提及者。宋代近體詩多是七言,五律成就不高,佳作也少,名篇更是罕見,只有梅堯臣的《岸貧》、呂本中的《兵亂後雜詩》、汪藻的《己酉亂後寄常州使君侄》、戴復古的《庚子荐饑》、林景頤的《枯樹》等。
元代崇尚唐詩,近體詩的藝術成就反高於宋代。比較著名的詩人和作品有吳澄的《送富州尹劉秉彝入京》、胡炳文的《拜岳鄂王墓》、汪珍的《山居夏日》、陳深的《江上》、黃庚的《漁隱為周仲明賦》、宋無的《銅陵五松山中》、吳鎮的《野望》、成原常的《賦林泉民》、傅若金的《金陵晚眺》、泰不華的《送友還家》和陳高的《新歲憶曾子白》等。
明清以下,五律名作就更少了,只有屈大均的《於忠肅墓》、《雲州秋望》、夏完淳的《即事》、《別雲間》、吳偉業的《過吳江有感》、朱彝尊的《王處士》和趙執信的《螢火》等數首有些特色。

五言律詩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字外加括弧表示可平可仄。

五律作法

五言律詩五言律詩
鍊句與字眼
馮友蘭先生曾說過,有一些人寫的東西都符合平仄,也都是分行寫出,然而就不是詩。一件文字的產品要能成為詩,當然首先需要詩心,需要詩人向其中注入自身的生命精神,同時,要注重意象和意境的營造,但在句法上亦不容忽視。詩不同與散文,很大程度上即因詩有著不同與散文的句法。故學詩當由鍊句始。而鍊句,則在變日常語言而為語序錯綜、結構特殊的詩化句式。五言是近體詩的基礎句式,欲得鍊句之法,當由五言入手。
先來看一首王維的五律:
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
王維
楊子談經所,淮王載酒過。
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
逕轉回銀燭,林開散玉珂。
嚴城時未啟,前路擁笙歌。
第二聯,如依散文語序,則當為:興闌始知啼鳥換,坐久更覺花落多。第三聯,則正如上堂課所講,不能用現代語法去分析。古人或稱之為錯綜問答格,即“逕轉者何?回銀燭也;林開者何?散玉珂也”。從經驗的角度來說,是這樣的情形:路徑轉彎的地方傳來了光亮,那是在銀燭之光照耀下,一群人回程;樹林陡然開闊,空中遂飄散著玉珂的聲音。這兩聯,既有成分的省略,又有語序的錯綜,複雜多變,不同於散文的句式。而這樣的句子,就是詩化的句式,就是詩中能夠出彩的句子。
大致說來,詩化的句式,不同於散文句之處在於以下數點:

語序錯綜

如: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鳥藏(王維《春日上方即事》)
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杜甫《夜宴左氏莊》)
脆添生菜美,陰益食單涼(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醒酒微風入,聽詩靜夜分(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杜甫《冬日有懷李白》)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杜甫《杜位宅守歲》)
飯抄雲子白,瓜嚼水精寒(杜甫《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
崩石攲山樹,清漣曳水衣(杜甫《重題鄭氏東亭》)
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據心(杜甫《峽口》)
烽舉新酣戰,啼垂舊血痕(杜甫《得弟訊息二首》)
路人紛雨泣,天意颯風飄(杜甫《故武衛將軍輓歌三首》)
這種語序的錯綜,在王維那裡還不是特別常見,而發展到杜詩,就隨處可拾了。一般而言,這種錯綜的句式有一個原則,就是要把你最想強調的東西放在最前面。另外,通常是用在律詩中間對仗的二聯,如果一聯用了錯綜句式,另一聯就不要這樣用了。

成分省略

如:
方朔金門侍,班姬玉輦迎(王維《早朝》)
漁舟膠凍浦,獵火燒寒原(王維《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
書生鄒魯客,才子洛陽人(王維《送孫二》)
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王維《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綠尊雖盡日,白髮好禁春(杜甫《奉陪鄭駙馬韋曲二首》)
歸路翻蕭颯,陂塘五月秋(杜甫《攜妓納涼晚際遇雨》)
伊昔黃花酒,如今白頭翁(杜甫《九日登梓州》)
今天江南老,他時渭北童(杜甫《社日》)
故國風雲氣,高堂戰伐塵(杜甫《中夜》)
故國猶兵馬,他鄉亦鼓鼙(杜甫《送遠》)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水靜樓陰直,山昏寒日斜(杜甫《遣懷》)
國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句子中成份的省略,就使得句子更加的緊湊,能夠容納更多的東西,也能夠引起更多的聯想。

十字格

有時候,詩的上下句連在一起,才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上下兩句貫注一氣,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十字格”。如:
仍聞遣方士,東海訪蓬瀛(王維《早朝》)
結束平陽騎,明朝入建章(王維《奉和楊駙馬六郎秋夜即事》)
唯有白雲外,疏鍾聞夜猿(王維《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
聞道皇華使,方隨皂蓋臣(王維《送李判官赴東江》)
今年寒食酒,應是返柴扉(王維《送錢少府還藍田》)
巳公茅屋下,可以賦新詩(杜甫《巳上人茅齋》)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杜甫《春日憶李白》)
只疑淳樸處,自有一山川(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重來休沐地,真作野人居(杜甫《重過何氏五首》)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杜甫《重過何氏五首》)
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杜甫《冬日有懷李白》)
這種句式,可以用在首聯,亦可用在尾聯。但以用在尾聯為佳。用在尾聯,一氣直下,更增詩的雄健之氣。
而如果上下兩句合起來表達一個意思,貫注一氣,且是對仗的句式,則即俗稱所謂流水對。如: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王維《寄荊州張丞相》)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王維《酬張少府》)
嘉此幽棲物,能齊隱吏心(王維《酬賀四贈葛巾之作》)
野老來看客,河魚不取錢(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何路沾微祿,歸山買薄田(杜甫《重過何氏五首》)
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杜甫《官定後戲贈》)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杜甫《月夜》)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無雲(杜甫《留別賈嚴二閣老兩院補闕》)
五言詩因字數少,要求下語經濟,故有字眼之說。五言句的字眼多在第三字,也有在第二字、第五字或第二及第五字的。一般字眼不用虛字,而用表示動詞或形容詞的實字。字眼用得好,詩句自然矯健。
字眼在第三字:
月迥藏珠斗,雲消出絳河(王維《同崔員外秋宵寓直》)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漁舟膠凍浦,獵火燒寒原(王維《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
樹色分揚子,潮聲滿富春(王維《送李判官赴東江》)
沙平連白雪,蓬捲入黃雲(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
落雁浮寒水,飢烏集戍樓(杜甫《晚行口號》)
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曉山(杜甫《將曉》)
江蓮搖白羽,天棘蔓青絲(杜甫《巳上人茅齋》)
竹光團野色,舍影漾江流(杜甫《屏跡三首》)
艱難歸故里,去住損春心(杜甫《送賈閣老出汝州》)
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字眼在第二字:
帆映丹陽郭,楓攢赤岸村(王維《送封太守》)
坐對賢人酒,門聽長者車(杜甫《對雨書懷走邀許十一簿公》)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字眼在第五字:
九門寒漏徹,萬井曙鍾多(王維《同崔員外秋宵寓直》)
為客黃金盡,還家白髮新(王維《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余(杜甫《登袞州城樓》)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遲(杜甫《巳上人茅齋》)
野鶴清晨出,山精白日藏(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杜甫《杜位宅守歲》)
兩行秦樹直,萬點蜀山尖(杜甫《送張二十參軍赴蜀州因呈楊五侍御》)
字眼在第二及第五字,老杜最喜用之。此法最能令詩句振起: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王維《送邢桂州》)
山臨青塞斷,江向白雲平(王維《送嚴秀才還蜀》)
飯抄雲子白,瓜嚼水精寒(杜甫《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纜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
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杜甫《對雪》)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杜甫《月》)
地坼江帆隱,天清木葉聞(杜甫《曉望》)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杜甫《後游》)
楚設關河險,吳吞水府寬(杜甫《第五弟豐獨在江左近三四載寂無訊息覓使寄此二首》)
一句之中,字眼最多不要超過兩個,一首之中,不要有兩聯以上字眼位置相同。過猶不及,如果多了,也就會讓人審美疲勞了。最怕通首字眼都在一個位置,那是最要不得的。
對仗與謀篇
律詩的中間二聯要講求對仗。所謂對仗,就是頷聯、頸聯的上下二句,每個字的平仄、詞性、意義都是相對的。對仗之法,古人歸納為六對:“一曰正名對,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類對,花葉草芽是也;三曰連珠對,蕭蕭赫赫是也;四曰雙聲對,黃槐綠柳是也;五曰疊韻對,彷徨放曠是也;六曰雙擬對,春風秋池是也。”但即使是唐人,對仗也從未嚴格執行這六對之說,如同類對本要求飛鳥對飛鳥,而唐人很多是用僧對鳥,這個現象還被寫進了宋人的詩話中。對於對仗,應該講求,但不應過執。我以為,只要詞性、意義、平仄相對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太過工整。太過工整的,往往顯得雕琢而死板,要不然就傷於纖巧繯薄。對仗的原則是寧粗毋弱,寧拙毋巧,寧朴毋華,只要不流於俗野——大白話就好。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對仗不允許上下句是一個意思,這種情形叫合掌,是極不能犯的錯誤。比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雖是名句,但卻犯了合掌。又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也都是合掌。
好的對句,往往是以纖微對宏大,如“樹色分揚子,潮聲滿富春”、“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或以陽剛對陰柔,如“崩石攲山樹,清漣曳水衣”、“黃雲斷春色,畫角起邊愁”,或以實對虛,如“江蓮搖白羽,天棘夢青絲”、“綠尊雖盡日,白髮好禁春”。這種陰陽相生相濟的思想發源於易經,也一直貫穿在古代詩家的創作實踐中。
有時候,詩人故意突破格律,讓首聯對仗,而中二聯只有一聯對仗,如下文所舉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詩即是。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或者首聯、頷聯、頸聯都用對仗,如杜甫的《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又或首聯不對仗,但後三聯均對仗,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種情況,通常只出現在七律當中。
五律的謀篇布局,不外起承轉合四字。一般而言,都是首聯第一句起,首聯第二句承,頷聯、頸聯是襯貼題目,尾聯上句轉,下句合。中間二聯或就景物加以渲染勾勒,或就人事加以點染,或敘寫,或議論,或引事,或比擬,皆為深化題目。如:王維的《送張道士歸山》:
先生何處去(起),王屋訪茅君。(承)
別婦留丹訣,驅雞入白雲。(引事)
人間若剩住,天上復離群。(議論)
當作遼城鶴,(轉)仙歌使爾聞。(合)
又如杜甫的《李監宅》:
尚覺王孫貴(起),豪家意頗濃。(承)
屏開金孔雀,褥隱繡芙蓉。(勾勒)
且食雙魚美,誰看異味重。(點染)
門闌多喜色,(轉)女婿近乘龍。(合)

轉合方法

一、起法
1、對景興起
如王維的《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起)秋水日潺湲。(承)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點染)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勾勒)
復值接輿醉,(轉)狂歌五柳前。(合)
復如杜甫的《重題鄭氏東亭》:
華亭入翠微,(起)秋日亂清暉。(承)
崩石攲山樹,清漣曳水衣。(渲染)
紫鱗沖岸躍,蒼隼護巢歸。(勾勒)
向晚尋征路,(轉)殘雲傍馬飛。(合)
2、比起或引事起
如王維的《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
楊子談經所,(起)淮王載酒過。(承)
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點染)
逕轉回銀燭,林開散玉珂。(點染)
嚴城時未啟,(轉)前路擁笙歌。(合)
是以揚雄比楊氏,淮南王比歧王。
復如杜甫的《崔駙馬山亭宴集》:
蕭史幽棲地,(起)林間蹋鳳毛。(承)
洑流何處入,亂石閉門高。(勾勒)
客醉揮金碗,詩成得繡袍。(點染)
清秋多宴會,(轉)終日困香醪。(合)
是以蕭史比崔駙馬。
而王維的《送平澹然判官》:
不識陽關路,(起)新從定遠侯。(承)
黃雲斷春色,畫角起邊愁。(勾勒)
瀚海經年到,交河出塞流。(敘寫)
須令外國使,(轉)知飲月氏頭。(合)
則以班超定遠的典故引出。而引事,說到底也是一種比。
3、就題直起
杜甫詩法,往往就題直起。不作鋪墊,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
如《晚行口號》:
三川不可到,(起)歸路晚山稠。(承)
落雁浮寒水,飢烏集戍樓。(勾勒)
市朝今日異,喪亂幾時休。(敘寫)
遠愧梁江總,(轉)還家尚黑頭。(合)
《月》:
天上秋期近,(起)人間月影清。(承)
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勾勒)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議論)
干戈知滿地,(轉)休照國西營。(合)
《一百五日夜對月》:
無家對寒食,(起)有淚如金波。(承)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議論)
仳離放紅蕊,想像顰青蛾。(點染)
牛女漫愁思,(轉)秋期猶渡河。(合)
此種起法,必作者具充沛之情感,寫詩時激情澎湃,不可遏止,否則起句突兀,後面承接不上,殊礙通篇圓融渾化。初學者不宜嘗試。
二、承法
1、寫自家心意承題
如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寒更傳曉箭,(起)清鏡覽衰顏。(承)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勾勒)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閒。(點染)
借問袁安舍,(轉)翛然尚閉關。(合)
又《寄荊州張丞相》:
所思竟何在,(起)悵望深荊門。(承)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議論)
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敘寫)
目盡南飛雁,(轉)何由寄一言。(合)
復如杜甫《登袞州城樓》:
東郡趨庭日,(起)南樓縱目初。(承)
浮雲連海岳,平野入青徐。(渲染)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勾勒)
從來多古意,(轉)臨眺獨躊躇。(合)
又《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力疾坐清曉,(起)來時悲早春。(承)
轉添愁伴客,更覺老隨人。(議論)
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勾勒)
望鄉應未已,(轉)四海尚風塵。(合)
2、直書事承題
如王維《奉和楊駙馬六郎秋夜即事》
高樓月似霜,(起)秋夜鬱金堂。(承)
對坐彈盧女,同看舞鳳凰。(引事)
少兒多送酒,小玉更焚香。(點染)
結束平陽騎,(轉)明朝入建章。(合)
復如杜甫《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
秋水清無底,(起)蕭然靜客心。(承)
掾曹乘逸興,鞍馬去相尋。(敘寫)
能吏逢聊璧,華筵直一金。(議論)
晚來橫吹好,(轉)泓下亦龍吟。(合)
3、就首句直承
如王維《酬比部楊員外暮宿琴台朝躋書閣率爾見贈之作》:
舊簡拂塵看,(起)鳴琴候月彈。(承)
桃源迷漢姓,松樹有秦官。(議論)
空谷歸人少,青山背日寒。(勾勒)
羨君棲隱處,(轉)遙望白雲端。(合)
復如杜甫《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起)飄然思不群。(承)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比擬)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比擬)
何時一尊酒,(轉)重與細論文。(合)
次句承接首句,須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若有意,若無意者最佳。
三、尾聯轉合之法
1、就題轉合
如王維《酬嚴少尹徐舍人見過不遇》:
公門暇日少,(起)窮巷故人稀。(承)
偶值乘籃輿,非關避白衣。(敘寫)
不知炊黍谷,誰解掃荊扉。(議論)
君但傾茶碗,(轉)無妨騎馬歸。(合)
復如杜甫《搗衣》:
亦知戍不返,(起)秋至拭清砧。(承)
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別心。(點染)
寧辭搗熨倦,一寄塞垣深。(議論)
用盡閨中力,(轉)君聽空外音。(合)
就題轉合,往往流於平板直白,如能似杜甫此首,運用詩人的聯想,寫出一些帶有普遍性的東西,扣題而又不為題為囿,那就非一般水平所能及了。
2、推開一步轉合
如王維《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
貧居依谷口,(起)喬木帶荒村。(承)
石路枉回駕,山家誰候門。(敘寫)
漁舟膠凍浦,獵火燒寒原。(勾勒)
唯有白雲外,(轉)疏鍾聞夜猿。(結)
復如杜甫《初月》:
光細弦豈上,(起)影斜輪未安。(承)
微升古塞外,已隱暮雲端。(勾勒)
河漢不改色,關山空自寒。(渲染)
庭前有白露,(轉)暗滿菊花團。(合)
此種轉合法,詞有盡而意無窮,摩詰時時用之,最是五律正格。
3、承頸聯意轉合
此種結法,惟老杜最善用之。如《秦州雜詩二十首》之七:
莽莽萬重山,(起)孤城山谷間。(承)
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點染)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敘寫)
煙塵獨長望,(承上聯轉)衰颯正摧顏。(合)
同題之十:
雲氣接崑崙,(起)涔涔塞雨繁。(承)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點染)
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勾勒)
所居秋草淨,(承上聯轉)正閉小蓬門。(合)
《螢火》:
幸因腐草出,(起)敢近太陽飛。(承)
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議論)
隨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勾勒)
十月清霜重,(承上聯轉)飄零何處歸。(合)
《蒹葭》:
摧折不自守,(起)秋風吹若何。(承)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沈波。(渲染)
體弱春風早,叢長夜露多。(勾勒)
江湖後搖落,(承上聯轉)亦恐歲蹉跎。(合)
4、用事作轉合
用事作轉合,實際就是用比為轉合。如王維《送李判官赴東江》:
聞道皇華使,(起)方隨皂蓋臣。(承)
封章通左語,冠冕化文身。(敘寫)
樹色分揚子,潮聲滿富春。(勾勒)
遙知辨璧吏,(轉)恩到泣珠人。(合)
復如杜甫《巳上人茅齋》:
巳公茅屋下,(起)可以賦新詩。(承)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遲。(點染)
江蓮搖白羽,天棘夢青絲。(勾勒)
空忝許詢輩,(轉)難酬支遁詞。(合)
最後,再來說一說中間二聯的章法。
頸聯和頷聯,在詩中的作用都是為了深化題旨,但要注意頸聯下意要和頷聯相應相避,要有變化。變化的方法之一是頷聯既然寫景了,頸聯就要寫人事;頷聯寫了人事,頸聯就要寫景。如果二聯都是寫景,那么一般頷聯側重寫整體,騁目四顧的遠景,頸聯則著重勾勒細節;同寫人事,往往頷聯寫他人,頸聯寫自己。這種在詩的內在意脈上的轉折,須多讀古人名作,自然有得。白居易《金針詩格》說“第三聯謂之警聯,欲似疾雷破山,觀者驚駭。”這一聯,如能用上精心錘鍛的警句,則一篇生機,大略已備。茲舉二首杜詩為例: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其二):
百頃風潭上,千重夏木清。
卑枝低結子,接葉暗巢鶯。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即細微之物加以勾勒)
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八):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
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議論正大,氣象開闊)
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老杜詩法,往往首聯第一句關合頷聯,第二句關合頸聯,這是杜甫律詩的一大特點。如《過宋員外之問舊庄》:
宋公舊池館,零落守陽阿。
枉道祗從入,吟詩許更過。
淹留問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識將軍樹,悲風日暮多。
“宋公舊池館”是“枉道祗從入,吟詩許更過”二句之主,“零落守陽阿”又是“淹留問耆老,寂寞向山河”二句之主。復如《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之三:
萬里戎王子,何年別月支。
異花開絕域,滋蔓匝清池。
漢使徒空到,神農竟不知。
露翻兼雨打,開坼日離披。
“萬里戎王子”是“異花開絕域,滋蔓匝清池”二句之主,“何年別月支”則是“漢使徒空到,神農竟不知”二句之主。

典範詩作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駱賓王《在獄詠蟬》
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過故人莊》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與諸子登硯山》
孟浩然《留別王維》
王維《終南山》
王維《山居秋暝》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酬張少府》
王維《使至塞上》
王維《觀獵》
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贈孟浩然》
李白《塞下曲》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渡荊門送別》
李白《送友人》
杜甫《登岳陽樓》
杜甫《旅夜書懷》
杜甫《天末懷李白》
杜甫《春日憶李白》
杜甫《春望》
杜甫《月夜》
杜甫《月夜憶舍弟》
杜甫《春夜喜雨》
杜甫《春宿左省》
岑參《寄左省杜拾遺》
王灣《次北固山下》
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盧綸《李端公》
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劉長卿《新年作》
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
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劉禹錫《蜀先主廟》
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荒村》
張籍《沒蕃故人》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司空曙《賊平後送人北歸》
許渾《早秋》
溫庭筠《商山早行》
溫庭筠《送人東遊》
李商隱《晚晴》
李商隱《楚宮》
李商隱《北青蘿》
李商隱《風雨》
馬戴《灞上秋居》

近體詩分類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中國講究平仄、對仗和叶韻的詩體。為有別於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體。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
絕句 | 五言絕句 | 七言絕句 | 律詩 | 五言律詩 | 七言律詩 | 排律 | 試貼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