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姓

端木姓

端木姓是我國的一個傳統姓氏,源於姬姓,出自黃帝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端木姓淵源》《端木姓淵源》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黃帝生二子,長子少昊,次子昌意。昌意生顓頊。顓頊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二子,長子重黎,次子吳回。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六子,少子季連。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之後,其世系失記。至20餘世有鬻熊,仕於周,為文王、武王之師。端木巨娶蘧氏。蘧氏“天性賢良,仁慈端莊.......懷孕十月,夢神賜寶玉”,遂誕子,因名端木賜。賜字子貢,春秋衛(今河南濬縣)人。生於周敬王已二十五年(前520年),卒於周貞定王十三年(前456年),享年64歲。子貢系孔子出色弟子,受到歷代帝王祭祀和封爵。唐代開元間封為十哲之一,後追封為黎侯(因濬縣古稱黎陽),宋代加封為黎陽公、黎公。明人改封先賢端木子。清代,封子貢後裔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子貢先世多單傳,且居聚地不詳。唯子貢有據可考,葬於祖籍今濬縣大伾山南。
端木賜的後裔目前繁衍已至八十八代。自先賢端木子貢之後端木家族有系統的族譜,繁衍、遷徙昭然有序。
在著名漢朝學者劉向的《劉向說苑》中,將端木賜之字稱為子贛,並指出,“子貢”乃“子贛之誤”。端木賜為魯國宰相時,魯公賜端木氏字子贛,因“贛”字的古讀音為gòng(ㄍㄨㄥˋ),因而後人凡作“子貢”者,亦音訛所改。該說在漢朝典籍《石經》中也有修正:貢應作贛。
端木賜的諸多後裔歷經兩千五百餘年,綿延數十代,至今後裔宗脈遍布海內外,分衍有端木氏、端氏、木氏、沐氏、贛氏、貢氏及部分林氏。端木氏即是以先祖之名“端木”為姓氏,稱端木氏。
後來“贛”字被讀音為gàn(ㄍㄢˋ),是因古吳越人的地方讀音而至,為漢語八大方言中贛方言的特點。今人因之。

第二個淵源:

源於回族,屬於化改姓為氏。
端木氏為回族複姓之一,端木原為中國古老的姓氏,後也融入了回民族之中。端木,早期見於回族的有清朝書法家端木埰、書畫家端木焯、端木治等。端木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安徽和東南沿海地區。

得姓始祖

端木賜(子贛、子貢)。
端木氏源出春秋時期,孔子有一個得意門生,名端木賜,即子貢,他能言善辯,是當時有名的說客,而且他還在魯、衛、齊等國做過相。因頗受孔子賞識,他也因此名聲大噪,後人一部分以父名為姓,相傳姓端木;一部分以父字為姓,相傳姓貢。故端木氏的得姓始祖就是端木賜。

各支始祖

端木子貢端木倩:譜稱始祖子貢(贛),孔門高足,祖居河南大梁之酸棗門,後遷山崬濟寧,傳至四十七世孫倩,宋室南渡,隨遷金陵烏衣巷,再徙溧水留下屯,六十門世紳、綬、本華,明末自溧水遷括蒼,紳、綬為麗水始祖,本華為青田始祖。

遷徙分布

端木複姓在中國的大陸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四百四十七位,在複姓中排序為第三十七位。

據史籍《元和姓纂》上記載,端木姓是孔子弟子端木賜的後代。端木賜,字子貢,在孔子眾多弟子中,他有口才而能料事,又善於生財,所以家累千金。在春秋政壇上,端木賜也是一位重要人物,歷任魯、衛諸國宰相,曾經遊說吳國,出師敵齊以存魯。端木賜是當時的衛國人,根據史書考證,他便是端木氏家族的始祖,其後世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而姓端木。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代的衛國在今河南淇縣一帶,全國端木氏家族便發祥於這裡。

端木氏的後裔繁衍很廣,不過,其後曾省文為端氏,或避仇改稱為木氏,所以,削弱了這個家族的陣容,因而名人很少見。例如子貢的第九代孫端木肇為避秦始皇焚書坑儒之禍,曾去端姓木,隱居於魯國。西漢初木肇之子木庚又複姓端木,遷歸原籍。

南宋末年,宋帝都南遷,端木氏也從原居地遷往姑蘇(後為蘇州),現端木姓多分布在江蘇及長江三角地區。至民國末年,逢日侵華戰爭,又有一支為避禍逃亡至上海,開創上海端木氏一族。同時又有幾支出國發展,至今大多已頗有建樹,成為一方富豪商賈。端木姓望族出魯郡(今山東曲阜、泗縣一帶)。《百家姓生箋注》作“魯國郡”。

變遷

端木氏源起至今已近3000年歷史,從子貢算起也已2500多年。2000多年來,由於戰亂、災禍、就業、婚嫁等原因,端木氏在繁衍中不斷播遷、演變。秦代,子貢九代孫端木肇為避秦始皇焚書坑儒之禍,去端姓木,隱居於魯。西漢初木肇之子木庚又複姓端木,遷歸原籍。東漢初年,子貢16代孫端木偉之次子端木軒遷居大梁(今開封)。三國時,子貢23代孫端木發之次子端木仁遷居延津。東晉時,子貢26代孫端木中,見祖墳荒蕪,率族人封墓築垣,栽樹立碑,碑題:“周端木子貢之墓”,並重修家譜。這是端木氏宗族活動的最早記載。北周時,子貢31代孫端木昂之次子端木如竹遷居青州(今山東歷城)。唐開元年間,子貢38代孫端木訥,官中書舍人,紫微郎。子貢被追封為黎侯後,端木訥為之修祠封墓。唐末43代孫端木裕之少子端木純遷居歸德(今河南商丘)。北宋末年,金兵壓境,宋廷南渡,子貢50代孫端木高之次子端木曾遷居江南太平府當塗縣(今安徽省當塗縣)。此支以後又多次遷徙、流布,散居今江蘇、安徽、浙江等地。有仍姓端木者,有省木姓端者。元朝文宗時,子貢57代孫端木存德任河南開封尉氏縣儒學教諭,其子端木朗因而留居尉氏。自此,端木大宗離開浚地。明初,子貢59代孫端木歆之次子端木皆遷居山東鄆城。明成祖時,該支獲罪當朝,為避難,曾改姓林達200多年,播遷在今山東省聊城、鄄城、河南省南樂等地。後又遷居今江蘇省桐山、黑龍江省河港市等地數支。明萬曆年間,因天災人禍,子貢65代孫端木正避難寄居濟寧州(今山東省濟寧市)。清康熙年間,子貢70代孫端木謙歸居濬縣,以守祖墓。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巡返回京,端木謙有幸迎駕覲見,受封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西巡迴京,經濬縣,賜端木謙“賢哲遺庥”匾額。其後代以長門長子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民國初年改為奉祀員。至今端木氏大宗傳至82世,小宗繁衍快者已傳到90代。

分布現狀

端木氏祖上多單傳,人口繁衍較慢,至今仍為小姓。據估計,總人口不過5萬。由於歷史上不斷播遷,其大宗雖仍在濬縣,而支脈卻遍及全國。其後聚居集中者形成長江南北兩大族。
江北族主要分布在河南省東、北部和山東省中西部,如開封、商丘、濬縣、南樂、鄆城、鄄城、聊城、濟寧、曲阜等地。約近1000餘戶,5000多人。因其地近孔子、子貢故里,族人深為先賢子貢驕傲,有很強的宗族觀念和尋根意識,宗族活動較多,有修家廟、續家譜傳統。清乾隆帝後,端木氏以御賜孔子後裔三十字行輩命字,至今族輩昭然有序。今存有自子貢至今90代世系家譜。
江南族主要分布在江蘇、安徽及浙江溧水等地。該族遷徙頻繁,居所分散,又遠離祖地,族譜散佚,宗族觀念、尋根意識相對較弱。近年又有小範圍修家譜、祭祀等宗族活動。

歷史貢獻

端木氏雖不為大族,但其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貢獻和影響卻不容忽視。歷代名人如星在天,熠熠生輝。春秋端木子貢,孔門弟子佼佼者,孔子喻以“瑚璉之器”。《史記》稱:“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子貢又善於經商,與孔子感情最深,既是孔子周遊列國經濟上的支持者,又是孔子思想最重要的傳播者。孔子死後,眾弟子皆守墓三年而去,獨有子貢守墓六載。今山東曲阜孔林有子貢廬墓遺蹟。

郡望

魯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有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
廣平郡:廣平郡始建於西漢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是由邯鄲郡分置,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轄境相當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後改為廣平國。東漢時期廢入巨鹿郡。三國時期曹魏復置廣平郡,轄境擴大。隋朝開皇初年廢黜。

家乘譜牒

浙江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端木或修輯,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杭州武林印書館鉛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杭州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麗水、青田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端木或纂修,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鉛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杭州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歷史名人

端木賜:(生卒年待考),字子貢,是孔子的弟子。

端木叔:(生卒年待考),戰國時期端木賜的後代,也是巨富,他曾散盡家財資助宗族國人。直至自己生病時竟無錢買藥,死後無喪葬之費,段乾生稱讚他說:“端木叔,達人也。”

端木孝文端木孝思:(生卒年待考),兄弟倆;溧水山人(今江蘇溧水烏山鄉)。著名明朝大臣。
其父端木以善在明興武年間曾任刑部尚書。端木孝文、端木孝思兄弟二人均極富文采,善於寫作,端木孝思尤工書法。
明朝初期二人同為史官,明永樂年間,端孝文由儒士任翰林院待詔,端木孝思亦由儒士兵任兵部員外郎兼翰林院侍書。
端木孝文曾先出使朝鮮,朝鮮政府深重其才,欲借替其做壽為名厚贈禮物。但端木孝文說:“吾持一節來耳,請以一節返”。人皆敬佩。

其後端木孝思亦出使朝鮮。端木孝文贈詩勉勵,詩曰:“我曾持節往朝鮮,汝亦承恩下九天,手足情深當此日,君臣義重報何年。雲籠鴨綠江船月,風指雞瓴土炕煙。奉使若無冰檗操,才如班馬也徒然。”端木孝思受領而去,後亦以一節報其兄。

朝鮮政府為表彰他兄弟二人在朝鮮期間的高風亮節,特設立“雙清館”以永為紀念。 朝鮮人深慕端木孝思書法,以得到他的手跡為榮,有“收孝思寸楮即寶之”的說法。

端木埰:(公元1816~1892年待考),回族,字子疇,江寧人(今江蘇南京)。著名清朝文學家。

端木焯:(生卒年待考),回族,著名清朝書畫家。

端木治:(生卒年待考),回族,著名清朝書畫家。

端木國瑚:(公元1773~1837年),字子彝、鶴田、井伯,晚年號太鶴山人;青田太鶴山麓人。著名清朝文士、詩人。 著有《太鶴山人詩集》十三卷、《太鶴山人文集》四卷、《周易指》四十五卷、《周易葬說》一卷、《地理元文注》四冊。

百家姓之複姓

複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 一、由封邑而來。 二、因居地而來。 三、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