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學

犯罪心理學

犯罪心理學是研究影響和支配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心理結構形成發展和變化規律以及犯罪對策的心理依據的一門學科,是一門介於犯罪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既具有和前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它從心理學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發生犯罪行為的原因過程和規律,為公安司法機關揭露和懲戒犯罪以及預防犯罪矯治犯罪提供心理科學依據和方法。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指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犯罪者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廣義的犯罪心理學又稱司法心理學,它不僅研究犯罪者,而且研究對犯罪案件的偵破、審判、處罰等環節。

基本信息

基本含義

犯罪心理學犯罪心理學書籍
根據犯罪心理學有狹義和廣義之說,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亦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體的心理和行為,就是說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對象。犯罪主體的心理包括其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犯罪心理結構形成的原因和過程、犯罪心理外化為犯罪行為的機理、犯罪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犯罪心理發展變化的規律以及怎樣對犯罪心理結構施加影響和加以教育改造等。簡單地說,它只研究犯罪人的個性缺陷及有關的心理學問題。
廣義的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對象,除包括狹義的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之外,還包括犯罪對策中的心理學問題,如預防犯罪、懲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學問題;還包括有犯罪傾向(即尚未實施犯罪行為)的人的心理和刑滿釋放人員的心理;還包括被害者心理、證人心理、偵查心理、審訊心理、審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預測等等。簡單地說,廣義的犯罪心理學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為,又研究與犯罪作鬥爭的對策心理學部分,即被認為是司法心理學的有關內容。
廣義的犯罪心理學研究範圍頗廣,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加以確定:
⑴把什麼人的心理和行為作為研究對象。具體說來,有以下5種人的心理和行為:
①犯罪人,這是犯罪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②一般違法人,指實施了違反刑法,但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行為和違反治安法規的行為而又為治安部門所處理的人
③刑滿釋放人員和解除勞動教養人員
④揭露與懲罰犯罪的有關人員,這主要是指法務部門人員,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為了提高辦案質量
⑤監管矯治罪犯的人員和監獄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心理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罪犯犯罪心理矯治的成效。
⑵研究哪些課題。犯罪心理學(廣義的)研究課題十分廣泛,
①犯罪心理結構
②犯罪心理結構成因
③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為發生的機制
④犯罪心理結構的發展變化
⑤不同類型犯罪人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徵
⑥犯罪對策的心理學問題(如個體犯罪的心理預防,犯罪偵查心理和審訊、審判心理以及罪犯矯治等問題)以及其它有關課題。

結構要素

動力結構

1、反社會意識(是個體實施犯罪行為的精神支柱)
2、強烈、畸變的需要
3、犯罪動機(最活躍的、直接動力)
4、不良興趣

調節結構

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識
2、扭曲的道德意識
3、錯誤的法律意識

特徵結構

1、特定的氣質——氣質是個人心理活動穩定的動力特徵
2、消極的性格特徵——是個性社會化缺陷的突出表現
①對社會現實的態度特徵(物慾型)
②性格的情緒特徵(暴力型等)
③性格的意志特徵(共有)
④性格的理智特徵
3、與犯罪活動相適應的能力
4、不良的行為習慣——是某種能力的特殊形態的熟練,又是一種生活定勢

學科研究

研究步驟

犯罪心理學犯罪心理學書籍
1.建立假設。通過觀察如果對未知現象及其相互間的關係發生了疑問,根據已知的科學事實和原理進行嘗試性或假設性的推測,也就是提出問題。

2.蒐集資料。建立假設後,進一步的工作就是根據事實資料驗證假設。蒐集資料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調查法、問卷法、個案追蹤法等。

3.分析資料。採用適當的方法將蒐集到的原始資料加以整理、分類,是指系統化和簡約化。

4.做出結論。即驗證假設的過程,確定假設的正確與否。

學科特點

1.犯罪心理學既是一門交又性學科,也是一門邊緣性學科
2.犯罪心理學也是一門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綜合性學科
3.犯罪心理學是一門或然性學科

研究目的、內容及方法

1.為發展犯罪科學和心理科學做出貢獻
2.為預防和懲治犯罪以及矯治罪犯的實踐服務。

犯罪心理學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點、人格結構和類型
犯罪心理學常用的方法
1.觀察法
2.調查法
3.實驗法
4.心理測驗法
5.案例分析法
6.經驗總結法
7.數量統計分析法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①研究犯罪者犯罪行為形成的心理“內化”機制。揭示犯罪行為產生的外部原因,研究社會生活中的某些消極因素怎樣影響並反映到犯罪人的頭腦,又怎樣通過“內化過程”鑲入人的意識之中,形成犯罪動機,犯罪動機又是怎樣支配犯罪行為。
②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點、人格結構和類型。
③研究犯罪者犯罪以後直至受到懲處這一階段的心理特點。
④研究犯罪者的“轉化”即矯正問題,科學地闡明對犯罪者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所產生的心理效果。此外,還要研究犯罪者再社會化中的心理學問題。
⑤研究犯罪者犯罪行為的預測和預防問題。

歷史

犯罪心理學或稱為罪犯側寫,起源於1940年代時,當時的美國戰略情報局要求精神病學家威廉·蘭格側寫阿道夫·希特勒的心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的精神病學家利昂內爾·哈瓦特在英國皇家空軍中工作,側寫了一串納粹的高階戰犯可能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徵,以期能由一群被俘的士兵和飛行員中找出他們。

犯罪心理學犯罪心理學或稱為罪犯側寫,起源於1940年代時,當時的美國戰略情報局要求精神病學家威廉·蘭格側寫阿道夫·希特勒的心理
19世紀後期的歐洲,生產力迅速發展,從而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湧現出一大批新興的學科,如人類學人體解剖學、心理學、生理學等。同時,由於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犯罪率急劇上升。因此,具體提示犯罪行煌 原因、心理機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徵,從而提供預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徑,就成了當時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在這種情況下,犯罪心理學逐漸形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

1872年,德國精神病學家K.埃賓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犯罪心理學為書名的著作《犯罪心理學綱要》。這本著作主要從精神病態的角度研究犯罪人。1889年,奧地利的檢察官和犯罪學家H.格羅斯出版了《犯罪心理學》一書,著重研究犯罪者的人格。這兩本專著的問世,標誌了犯罪心理學的誕生。

1950年代時,美國精神病學家布魯賽爾精確地側寫了恐怖份子攻擊紐約的不尋常心理狀態。最快速的發展出現在聯邦調查局在匡堤科開了聯邦調查局學院之後,此一學院導致了全國研究暴力罪行中心和暴力犯罪執導系統的建立。其原初的想法是想建立一個可以找出許多無解的重大犯罪之間關連性的系統。在英國,大衛·康特博士是於1980年代中期指導警方偵探偵辦已犯下一連串重大攻擊行為的罪犯的一位先驅,但康特博士看到了“罪犯側寫”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做為一個心理學家的主觀、個人看法之下。他和一位同事創立了“調查心理學”這一詞,並且開始嘗試以他們認為較科學的觀點來逼進此一主題。

犯罪心理學在中國

犯罪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只有近百年的歷史,但是對犯罪心理的探討卻由來已久。中國古代的史書上早就有探討犯罪心理問題的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公旦就曾對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動機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

犯罪心理學西漢初期,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說
點。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關於人性善惡的論戰,其實就是對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討。孟子認為人皆有“惻隱”、“羞惡”、“是非”之心,有些人之所以幹壞事,是因為受環境的影響。他說:“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荀子則認為,人生來就有“好利”、“疾惡”、“好聲色”的不良本性,只有“師法”,即進行遵守禮義法度的教育,才不會作惡。西漢初期,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說,認為“聖人”天生性善;“斗筲之徒”天生性惡;“中民”則既可為惡,也可為善,關鍵在於對其是否進行教化和以刑罰威脅。可見,中國歷史上許多政治思想家和學者已有關於犯罪心理的精闢見解,只是未能形成一門專門的學問。

犯罪心理學在中國的傳播比歐美國家晚。儘管中國歷史上早就有關於犯罪思想的探討,其歷史比歐洲早得多,內容也更為豐富,但一直未能形成一門系統的獨立學科。本世紀30年代前後,西方的犯罪心理學開始傳入中國。當時中國有一些學者翻譯出版了一批西方犯罪心理學著作,也有學者撰寫出版了自己的犯罪心理學著作。同其他心理學分支學科一樣,從30年代到40年代,犯罪心理學在中國緩慢地發展著。建國以後,由於受前蘇聯的影響,一度曾將心理學視為偽科學,50-70年代中期,犯罪心理學一直沒有得以重視,這方面的研究幾乎是空白。直到70年代末,犯罪心理學才與心理學的其他分支學科一樣開始復甦,且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了迅猛的發展。中國許多心理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學工作者、表少年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的犯罪心理研究,翻譯出版和撰寫出版了幾十種犯罪心理學教材和專著,以及不計其數的研究報告和論文。開設犯罪心理學課程的學校從1979年的幾所政法院校發展到全國各地的幾百所院校。犯罪心理學成為心理學各門支學科中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之一。

發展

犯罪心理學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S.弗洛伊德
本世紀以來,研究犯罪心理學的學者逐漸增多,許多心理學家也加入了研究犯罪心理的行為。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S.弗洛伊德認為,性本能的衝動是犯罪的根本原因。他指出,人的意識由本我、超我自我三個部分組成。本我代表與生俱來的欲望衝動,按“快樂原則”活動;超我代表社會道德標準,按“至善原則”活動;自我則對本我和超我進行協調,按“現實原則”活動。犯罪行為的發生是由於自我對超我的依從力減弱,而趨向於本我的結果。他還認為,成人犯罪是由於退化而使幼兒時期原始的、非道德的性衝動復活了起來。美國精神病學家W.希利和他的妻子A·F·布朗納對少年違法犯罪行為進行了多年的研究,於1936年提出了“情緒障礙理論”。他們認為,違法犯罪行為是“不能得到滿足的願望與欲求的表現”。當年輕人的願望和欲求長期得不滿足,就會產生深刻的情緒問題。長期存在不滿情緒就會導致年輕人採用違法犯罪的方式求得代償性的滿足。

美國犯罪學家E·H·薩瑟蘭1939年在他所出版的《犯罪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不同接觸理論”。這一理論認為:(1)犯罪行為是由學習得來的。(2)犯罪行為是通過與他人交往的過程而學得的。(3)犯罪行為主要是在與個人關係密切的群體中學習得到的。(4)犯罪行為的學習內容包括犯罪方法技巧、動機、態度、理由等。(5)在犯罪動機和內驅力的形成方面,主要是從人際接觸中獲得錯誤觀念,即犯罪比不犯罪有利,使違法心理戰勝守法心理。(6)犯罪學習的結果隨接觸頻率、時間長短、順序、強度的不同而異。在犯罪多發區,由於同犯罪分子接觸機會多,因此犯罪行為多是必然的。

德國精神病學家K.施奈德在1940年出版的《精神病質的人格》一書中,具體分析了各種異常人格與犯罪行為的聯繫。他發現易於導致犯罪的異常人格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1)意志薄弱型,這種人對外界的誘惑缺乏抵抗力,易受外人引誘而去犯罪。(2)情感缺乏型,這種人缺乏羞恥、憐憫、同情、名譽感、良心等高尚情感,具有冷酷、無恥的人格特徵。(3)爆發型,這種人稍受外界刺激,便會暴怒,用暴力手段攻擊他人。(4)激奮型,這種人很容易激動興奮,做事不謹慎、無耐心,很容易與人發生糾紛。(5)自我顯示型,這種人有強烈的虛榮心,處處想表現自己,不顧場合和方法。(6)偏執型,這種人頑固地堅持違背社會規範的錯誤觀點和信仰,並付之於行動。(7)情緒易變型,這種人喜怒無常,情緒一日多變,難以捉摸。(8)軟弱型,這種人缺乏人格的尊嚴,經受不了外界的壓力,常違心地屈服於他人,做自己明知不該做的事情。(9)自卑型,這種人極度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和知識經驗,認為自己無法像正常人那樣生活,只能依靠他人,或採取非法手段來謀生。(10)憂鬱型,這種人整日情緒低沉消極,遇到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不利於自己的事,並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動。

研究

對犯罪心理的生理基礎研究

包括研究體型-性格與犯罪的關係,染色體變異-性格異常與犯罪的關係,內分泌失調-情緒障礙與犯罪的關係,腦電圖紊亂-意識障礙與犯罪的關係,血型-人格類型與犯罪的關係等等。這方面的研究大量採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和技術進行。美國犯罪心理學家提特斯說:“我們的犯罪心理學研究只有依靠生物學家、精神病學家、內分泌學家、腦電學家等的共同努力才能面目一新。”這位犯罪心理學家還指出:“社會應當承認,如果我們希望樹立這樣一種對待犯罪心理的態度,這種態度既有社會科學的根據,又運用自然科學的方法,與當代最新的生理學、醫學科學、心理學的成就相結合,那么我們的犯罪心理學就能以嶄新的姿態,在20世紀末之前出現”。

對犯罪者人格和人格變化的研究

許多犯罪心理學家致力於研究犯罪者特定的人格特徵和這種人格特生的由來。他們將犯罪者人格的各個方面與未犯罪者進行系統比較,從而試圖確定犯罪者的人格特徵。他們所指的人格內容很廣泛,如雷蒙認為:“人格即是個人的全部,包括智慧、性格、本能內驅力、情緒穩定性、態度、興趣、氣質、社會性和個人的儀表,以及他的一般社會效能”。“它是一個對環境起調節作用的心理體系”。研究犯罪者人格問題的犯罪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的犯罪心理發展到人格的改變,表明這個人的犯罪心理已經定型。要矯正這種心理定型了的人格,需要做極其精細、複雜、長期的工作。所以,對罪犯的人格變化的研究,是犯罪心理學上一個十分細微與深入的課題。日本犯罪心理學家出根淳還指出:“過去的犯罪心理學研究只限於探討人的犯罪心理是如何產生的——即是基於生理原因還是社會原因。所以,過去都集中於對犯罪心理的個人因素一社會因素的探索與講座在犯罪人格論建立以後,犯罪心理學就出現了新的面貌。這樣,就在犯罪者的人格問題的討論中開闊了犯罪心理的具體研究途徑。”

對犯罪行為社會學習機制的研究

有些犯罪心理學家在50年代流行的行為主義心理學觀點的基礎上提出,犯罪行為同其他一切社會行為一樣,也是由學習而獲得的。他們致力於提示或闡明個體產生犯罪行煌 社會學習機制,提出了多種犯罪行為的學習理論,如埃森克的條件性迴避反應理論,薩瑟蘭的不同接觸理論(亦稱為分化性聯結理論),伯傑斯等人所提出的犯罪行為操作性學習理論,A·班圖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費爾德曼的完整學習理論等。

對產生犯罪心理的社會性缺陷的研究

有些犯罪心理學家認為,犯罪心理的產生要源主要在於犯罪者的社會性缺陷。社會性缺陷不是個人所造成的,而是環境的產物。他們致力於研究造成社會性缺陷的環境因素,提出了種種形成犯罪者社會性缺陷的理論,例如美國的希利及其妻子提出了情緒障礙理論;雷克利斯提出遏制理論;米德等人提出社會標定理論;米勒等人提出亞文化理論;塔克和昆尼等人提出衝突理論;科恩提出對抗理論;克洛瓦德和奧林提出不同機會理論等。

學派理論

歷史與理論

1872年,R.von克拉夫特—埃賓的《犯罪心理學》是這門學科形成的標誌。在犯罪心理學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是義大利人類學家C·龍勃羅梭的《犯罪者論》。犯罪心理學發展初期的明顯特徵是犯罪的實證研究。此後,出現了各種學派和理論。

犯罪生物學理論

代表人物是龍勃羅梭,他最早將犯罪原因歸為人的體徵和心理素質,認為犯罪者有與普通人生來就不同的因素。這一理論後來雖把環境等因素考慮在內,但重點仍在人的生物學因素上。

犯罪心理學自我同一性危機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E·H·埃里克森
精神分析理論這一理論立足於兩點:一是從“里比多”(性力)這一假說出發,研究口唇期、肛門期、生殖器期、潛伏期等心理發展階段,從里比多的鞏固階段的整體性行為傾向來研究犯罪者犯罪的原因;二是研究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精神結構,認為作為違法行為因素最重要的反社會人格,是由於本我、自我、超我的發展不健全所形成的,並且以此為基礎對犯罪行為分類。

情緒障礙理論

代表人物是W·希利,他認為違法行為是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人之所以產生違法行為,是由於:①幼兒、少年期中有親子關係的情緒障礙,由於愛的抑制而產生的消極情感;②自我表現的欲望及自我滿足受到抑制的情感;③幼兒期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異常的欲望,青春期的不穩定衝動及其欲望;④人際關係中的自卑感和不適應感;⑤基於幼兒期體驗的罪惡感,從而產生的無意識受懲罰的欲望等等。

自我同一性危機理論

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E·H·埃里克森。他認為,人的自我的形成,是在人生各個時期中,藉助每個發展階段的完成而逐漸進行的;違法行為是由於青年期中角色混亂,使自我同一性的發展不全的情況下產生的。

犯罪學習理論

代表人物是英國心理學家H.J.艾森克。他認為,犯罪行為與親社會行為和神經症相同,都是學習得來的,犯罪行為的獲得、維持、變化及其消失的基本作用原理,都是以經驗為媒介,通過學習而得到的。

相關影視

犯罪心理學電視劇

《沉默的證人》是中國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介紹犯罪心理學的電視劇。

犯罪心理學電影

犯罪心理學《沉默的羔羊》
片名:《沉默的羔羊》
導演:喬納森·戴米Jonathan Demme
編劇:托馬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 .....(novel)
主演:
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 .....Clarice Starling
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Dr. Hannibal Lecter
斯科特·格林Scott Glenn .....Jack Crawford
布魯克·史密斯Brooke Smith .....Catherine Martin
喬治·A·羅梅羅George A. Romero .....FBI Agent in Memphis (uncredited)
影片類型:驚悚 / 犯罪
片長:118分鐘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劇情簡介:年輕的聯邦調查局官員克拉麗斯·斯達林接受了一項任務:幫助尋找一個失蹤的婦女,而這個婦女正受到一個把受害者的皮剝下來的變態系列殺手的威脅。漢尼伯·萊克特以前是位受人尊敬的精神病醫生,現在卻成精神變態者。克拉麗斯想通過與漢尼伯談話來了解心理變態殺手的扭曲的心靈。聯邦調查局警官傑克·克勞福特認為漢尼伯非常聰明機智,通過與他談話有助於發現案犯。克拉麗斯必須在漢尼伯透露任何情況之前努力贏得他的信任。

相關書籍

很多學習心理學的人特別對犯罪心理學感興趣,這裡推薦30犯罪心理學入門書籍供大家學習參考。
1、犯罪心理學--司法心理學系列(美)巴特爾。
2、犯罪心理學梅傳強主編/2010年07月/法律出版社。
3、犯罪心理學(第五版)羅大華主編/2007年07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4、犯罪心理學熊雲武編著/2007年08月/北京大學出版社本書是法學精品課程系列教材之一。
5、新編犯罪行為心理學王銳編著/2010年03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6、走向歧途的心靈:犯罪心理學張明主編/2004年04月/科學出版社。
7、犯罪心理學林少菊主編/2008年09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為提高公安高等專科學校。
8、犯罪心理學(第二版)劉邦惠主編/2009年07月/科學出版社。
9、犯罪心理學導讀水利水電出版社。
10、犯罪心理學張保平,李世虎編著/2006年02月/公安大學出版社。
11、犯罪心理學魏建馨,張學林著/2003年02月/南開大學出版社。
12、犯罪心理學(第四版)張保平,李世虎編著/2006年02月/公安大學出版社。
13、青少年犯罪心理-變態心理學理論與套用系列叢書張理義主編/2009年05月/人民衛生出版社。
14、犯罪心理學(第二版)栗克元,呂瑞萍主編/2009年09月/鄭州大學出版社。
15、犯罪心理學/21世紀心理學教材系列2004年02月/科學出版社。
16、犯罪心理學(警官高等職業教育系列教材)張曉真。
17、犯罪心理學習題集嚴圭,吳寧主編/2005年10月/中國林業出版社。
18、現代法學教材:犯罪心理學梅傳強主編/2007年02月/中國法制出版社。
19、犯罪行為研究方法--司法心理學系列(美)哈根(Hagan,F.E)著;劉萃俠,羅震雷,黃婧等譯/2009年02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犯罪心理學閱讀材料嚴圭,吳寧主編/2005年10月/中國林業出版社。
21、解讀心理學與犯罪透視理論與實踐(現代西方犯罪學譯叢)(英)馬吉爾著,張廣宇等譯/2009年03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2、青少年犯罪行為分析與矯治--司法心理學系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3、犯罪心理畫像:行為證據分析入門(美)特維著,李玫瑾等譯/2005年04月/公安大學出版社
24、審訊和供述心理學手冊(英)古德嬌生(Gubjonsson,G.H.)著,樂國安,李安等譯/2008年01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5、歧路人生:犯罪心理專家評大案胡杰著/2006年01月/民眾出版社。
26、自白的心理學——司法心理學系列(日)浜田壽美男著,片成男譯/2006年03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7、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李玫瑾著/2010年02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8、犯罪動機與人格(一般著作)劉建清著/2009年11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