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湖北省監利縣尺八鎮]

尺八[湖北省監利縣尺八鎮]
尺八[湖北省監利縣尺八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尺八鎮地處荊南邊陲,東接洪湖,西臨長江,與湖南省岳陽市隔江相望。版圖面積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萬畝,總人口8.6萬人,轄5個管理區,51個村,4個居委會。據古籍記載:“江水自江陵而下,無大山為之束,勢甚洶湧。”為防漲溢之患,前人便沿江“開穴口(史稱九穴十三口),以殺江之勢,綏江之流。”尺八前時即為一穴,史稱赤肅穴,後因有一尺八寸流水口,便將“赤肅”謀音變成“尺八”,尺八口因此得名。1958年設尺八公社,1975年析尺八公社為尺八、三洲公社。1984年合併為尺八區,1987年析尺八區建尺八鎮。 尺八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古籍記載:“江水自江陵而下,無大山為之束,勢甚洶湧。”為防漲溢之患,前人便沿江“開穴口(史稱九穴十三口),以殺江之勢,綏江之流。”尺八前時即為一穴,史稱赤肅穴,後因有一尺八寸流水口,便將“赤肅”謀音變成“尺八”,尺八口因此得名。

行政區劃

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尺八鎮

尺八鎮地理圖 尺八鎮地理圖

面積:152平方千米 城區面積:0.6平方千米  主要河流:老江河,東港河 人口:86000人 代碼:421023113

全鎮轄4個居委會、51個村委會:一居、二居、三居、李河、黃嶺、馮王、郭段、魏楊、陳馮、彭劉、蔡劉、祝河、永紅、三紅、白橋、陶市、周祠、王巷、孫木、團湖、塗薛、孫鋪、東湖、沙港、三塘、毛河、老屋、殷萬、藍鋪、何灣、朱王、小嶺、許楊、胡楊、高河、鄧嘴、張台、鄒口、潘胥、郭魏、潭港、老堤、吳爾、高雄、季黨、高馬、紅廟、付柳、鄭楊、薛湖、橋頭、季郭、林塘、何當、劉廟。鎮政府駐尺八口。

地理位置

荊州市尺八鎮處長江中下游,在江漢平原南端,與湖南嶽陽君山隔江相望,尺八鎮總面積為152平方公里,跨東經112.35-113.19,北緯29.26-30.12。

氣候

尺八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全市太陽年輻射總量為 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 1800一20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9—16.6℃,年無霜期242—263天,多數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有足夠的氣候資源供農作物生長。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陽輻射量占全年75%,≥10℃的積溫為全年80%,水熱同步與農業生產季一致的氣候條件,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發育。

概況

監利縣轄鎮。面積16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217人(2010年六普)。轄3個居委會、5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尺八口。

沿革

據古籍記載:“江水自江陵而下,無大山為之束,勢甚洶湧。”為防漲溢之患,前人便沿江“開穴口(史稱九穴十三口),以殺江之勢,綏江之流。”尺八前時即為一穴,史稱赤肅穴,後因有一尺八寸流水口,便將“赤肅”謀音變成“尺八”,尺八口因此得名。1958年設尺八公社,1975年分為尺八、三洲2個公社。1984年合併為尺八區。1987年撤區並鄉,設立縣轄尺八鎮。

1996年,面積165平方千米,人口7.3萬人,轄陶市、周祠、王巷、孫木、團湖、塗薛、孫鋪、東湖、沙港、三塘、毛河、潭港、老堤、吳爾、高熊、季黨、高馬、紅廟、付柳、鄭楊、薛湖、橋頭、李河、黃嶺、馮王、郭段、魏楊、陳馮、彭巷、蔡劉、祝河、永紅、三紅、白橋、老屋、殷萬、劉廟、藍鋪、何灣、朱王、許楊、小嶺、胡楊、高河、鄧咀、張台、鄒口、潘胥、郭槐、季郭、林塘、何當52個行政村和一至三居、陶市街4個居委會。

2004年,鎮政府駐尺八口,人口71686人,面積165平方千米,轄一居、二居、三居3個居委會和李河、黃嶺、馮王、郭段、魏陽、陳馮、彭巷、蔡劉、祝河、永紅、三紅、白橋、陶市、周祠、王巷、孫木、團湖、塗薛、孫鋪、東湖、沙港、三塘、毛河、老屋、殷萬、藍鋪、何灣、朱王、小嶺、許楊、胡楊、高河、鄧嘴、張台、鄒口、潘胥、郭魏、潭港、老堤、吳爾、高雄、季黨、高馬、紅廟、付柳、鄭楊、薛湖、橋頭、季郭、林塘、何當、劉廟52個行政村。2005年,人口72509人。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1023113:~001 121一居委會 ~002 121二居委會 ~003 121三居委會 ~200 122季郭村 ~201 122林塘村 ~202 220何擋村 ~203 220李河村 ~204 220黃嶺村 ~205 220馮王村 ~206 220郭段村 ~207 220魏陽村 ~208 220陳馮村 ~209 220彭巷村 ~210 220蔡劉村 ~211 220祝河村 ~212 220永紅村 ~213 220三紅村 ~214 122白橋村 ~215 220徐嶺村 ~216 220老屋村 ~217 220殷萬村 ~218 220劉廟村 ~219 220蘭卜村 ~220 220何灣村 ~221 220朱王村 ~222 220小嶺村 ~223 220許楊村 ~224 220胡楊村 ~225 220高何村 ~226 220鄧嘴村 ~227 220張台村 ~228 220鄒口村 ~229 220潘胥村 ~230 220郭魏村 ~231 220陶市村 ~232 220周祠村 ~233 220王巷村 ~234 220孫木村 ~235 220團湖村 ~236 220塗薛村 ~237 220孫卜村 ~238 220東湖村 ~239 220沙港村 ~240 220三塘村 ~241 220毛河村 ~242 220薛嶺村 ~243 220譚港村 ~244 220老堤村 ~245 220吳爾村 ~246 220高雄村 ~247 220季黨村 ~248 220高馬村 ~249 220紅廟村 ~250 220付柳村 ~251 220鄭楊村 ~252 220薛湖村 ~253 220橋頭村

特色

尺八鎮學校 尺八鎮學校

尺八口是個美麗的鄉鎮。綠樹成蔭,土地肥沃平坦,公路四通八達,河港縱橫交錯,長江大堤穿境而過,象一座綠色長城。五光十色的泳裝把河麵點綴得分外妖嬈。老江河水是天然的瓊漿。老江河漁場是我國四大家魚種質生態庫之定,3萬畝水面盛產青魚、紅尾魚、桂花魚、武昌魚、淡水白鯧等多種優質淡水魚。中部的東港湖,象一顆璀璨的明珠。此湖歷史上系長江東岸的河港,與洪湖一脈相通,湖中的河蚌,大的如盆,小的似碟,每隻重半斤以上,暢銷全國各地。尺八人和油菜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年都要栽上近5萬畝,當春暖花開時一片金黃,間或幾塊蔥綠的豌豆、小麥嵌鑲其中,蝶飛蜂戀,交織成一幅美妙的畫卷。

經濟發展

王家灣輪渡 王家灣輪渡

長江乾堤沿堤精養漁池帶。在長江乾堤加固整險工程中,尺八鎮沿堤15個村的沿堤農田被徵用取土,留下整齊的漁池區,沿堤村民的事業也由往日的農田耕作變成現在的漁業經營。天然湖泊的水產養殖帶。尺八鎮地處古雲夢澤,境內天然溝港湖泊星羅棋布,主要有老江河漁場、東港湖漁場、衛星漁場、團湖漁場等優質天然水產基地。

低湖田開發水產養殖帶。尺八鎮境內分布著3萬多畝的低湖田,由於這部分農田易澇難排,經營困難,再加上近年來農田效益低下,水產市場行情看漲,尺八鎮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將低湖田區開發成水產經濟區,尺八鎮已開發出低湖田不產帶15000畝,尺八鎮共形成2萬畝的水產養殖基地。房前屋後塘堰水產帶。近年來,隨著水產品市場的強勁勢頭,尺八鎮農戶們利用房前屋後的塘堰、或新開發的池子,發展水產業,重點是根據市場發展網箱養鱔產來,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一般每個農戶門前的塘內插有10口以上的網箱,每口網箱能獲利1000元至1200元。尺八鎮的水產品,既有傳統的拳頭產品,又有新推出的名特優水產品,傳統產品以青、鱅、鯉、鰱四大家魚為主,新產品以螃蟹、青蝦、龍蝦、烏龜、鱉為主。尺八鎮水產品年產量2940噸,名特優水產品年產量1450噸。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努力,尺八鎮依託地理優勢和縣領導的大力支持,開展了以自身特色為基礎的農業經濟,目前入駐尺八鎮的企業有湖南省漵浦水稻制種公司、廣東省惠州市梅萊公司、江蘇連雲港淡雲縣的棉花公司、杭州連展紡織有限公司、湖北巨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尚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大灣園萬頭養豬場、尚禾農業合作社和尚禾壟上行農資超市,相依落戶尺八,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期還將繼續發展一系列的配套建設,把當地的優質發揮到最大化。

特色產業

尺八鎮養雞 尺八鎮養雞

尺八鎮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氣候溫和,適合水稻生長,尺八鎮歷來就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古來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尺八鎮水稻種植面積為129000畝,其中早稻15000畝,中稻35000畝,晚稻40000畝,品種以嘉98、金優系列為主,並初步推廣種植了湖北省農業廳培育的有“中國香稻”之稱的“絲優15”品種3000畝,稻穀年總產量為8910萬斤。

尺八鎮的畜禽產業以豬、雞、鴨的養殖為主,所有農戶都是豬、雞的養殖戶,少數農戶經營鴨業,豬的品種以“監利貢豬”為主,這種豬兩頭黑,中間白,頭尾一點雪,屬肉脂兼用型豬,肉質細嫩,歷史上曾經是朝廷的貢豬。雞業以養殖本地雞為主,這種雞耐粗飼,抗病力強,產蛋量高,肉質肥美,市場銷售價較高。尺八鎮年產牲豬6萬頭、家禽30萬頭、禽蛋1500噸。

其它產業各具特色棉花曾是尺八鎮的支柱產業,由於棉花市場疲軟,棉花產業逐漸淡出,一旦棉花市場興旺,尺八鎮的棉花產業將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回復到以前的規模,甚至更大。大豆產業在尺八鎮一直占有較大的份量,既因為它的經濟價格,又因為它與其他莊稼的便利套種,“油菜--大豆--雜交”套種模式在尺八鎮非常流行。紅麻、黃麻產業是尺八鎮白田經濟的一大支柱,尺八鎮農民種植麻類的歷史已有近二十年,他們利用房前屋後的天然塘堰開闢浸泡場所,以減少麻類種植對環境的污染。

區域優勢

尺八鎮地處江漢平原,土地肥活,適宜多種作物生長,質優量多的稻穀、水產、油菜籽、大豆、麻纖維、牲豬、畜禽等,為紡織業、大米深加工業、水產加工業、油脂工業、畜禽肉製品工業等等提供了多方面的豐富的原料基礎,尺八鎮初步建成了麻紗廠、棉花加工業,但還需要進一步地投資與完善。七、招商引資碩果纍纍尺八鎮出台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外商前業招資興辦各種經濟實體,以盤活地方資源,發展地方經濟,與外商達到互利雙贏的良好局面。尺八鎮鼓勵外商前來進行工業投資與農業投資。

尺八鎮已進入尺八鎮投資創業的外商有湖南省漵浦水稻制種公司、廣東省惠州市梅萊公司、江蘇連雲港淡雲縣的棉花公司、杭州連展紡織有限公司等我家企業。日前,河南漯河雙匯公司也已與尺八鎮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即將來此投資創業。尺八鎮農業年總產值2億3千2百萬元左右,農業人均純收入2200元至2500元。城鎮規模日益擴大,道路建設發展迅猛,文化體育事業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在黨中央的巨觀指導下,在地方政府的具體指揮下,尺八鎮兩個文明的建設成果斐然,處處洋溢著現代化的小城鎮的繁榮景象。

科技農業

品種選擇

尺八鎮農作物選擇抗寒性強的中晚熟結球生菜品種進行栽培。

栽培日期:尺八鎮農作物日光溫室栽培可在11月中下旬至1月下旬定植,1月上中旬至3月初收穫。

育苗

尺八鎮種植業 尺八鎮種植業

尺八鎮農作物選擇肥沃沙壤土,整細後做成平畦。然後每10平方米施入過篩優質糞肥100公斤、磷酸二氫鉀0.5公斤,充分混勻,整平畦面後澆水,水滲下後撒籽。一般採用乾籽播種,也可浸種催芽後播種。乾籽播種時先用相當於種子重量0.3%的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但不宜放置時間過長。浸種催芽的,先在20℃溫水中浸泡6~7小時,撈出後用布袋包好,置於20℃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1次,2~3天后出齊芽。選在無風晴天的上午進行播種,每平方米苗床播3~5克種子。播後覆上一層3~5毫米厚的細土。

整地施肥:尺八鎮農作物定植前畝施腐熟有機肥5000公斤,複合肥30~40公斤。深翻後做成平畦,地膜覆蓋的可做成小高畦。

定植

尺八鎮農作物日光溫室栽培一般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起苗前澆水切坨,多帶些土。開溝或挖穴栽植,封溝平畦後澆足定植水。

定植後管理

尺八鎮農作物定植後白天溫度保持在20~24℃,夜間溫度在10℃以上。緩苗期間中耕鬆土1~2次。緩苗後適當降溫,白天以15~20℃為宜,並於緩苗後7~10天澆緩苗水,同時輕施化肥,每畝施10公斤左右。之後再次中耕並適當蹲苗。約15天后當蓮座葉已長成、心葉開始包心時追施複合肥或硝酸銨15~20公斤,結球期再追肥1次。冬季澆水次數不宜過多,以防降低地溫或濕度過大。進入結球階段時供水要均勻,切忌忽乾忽濕,以免裂球或使球葉開張生長。採收前3~5天停止澆水。

尺八美食

1.辣蘿蔔,尺八鎮特色美食,傳統工藝製作,極大程度保留了醬菜特有鮮辣風味,又有脆嫩郁香的餘味,同時還有助於消化,增加食慾,是尺八特有美食之一。

2.炸糰子,炸糰子色澤金黃,外酥里軟。屬於監利縣傳統特產傳統美食,只要是尺八人,沒幾個不是吃炸糰子長大的,是在外遊子最懷戀的美食之一。

尺八景區

1.老江河

尺八[湖北省監利縣尺八鎮] 尺八[湖北省監利縣尺八鎮]

鎮南端的老江河原系長江主道,1909年長江裁變取直後,形成了現在“牛軛”狀河道。老江河兩岸垂夜明,綠草茵茵,湛藍的河水,藍得象綠寶石,藍得情意綿綿。每到夏天,游泳者成群結隊,五光十色的泳裝把河麵點綴得分外妖嬈。老江河水是天然的瓊漿。

2.長江大堤

長江大堤 長江大堤

長江大堤穿境而過,象一座綠色長城,抵擋風浪。每到下午,大堤便成了尺八人散步的好地點3.報恩寺

3.尺八報恩寺

尺八鎮報恩寺 尺八鎮報恩寺

位於尺八鎮老江河案上的一座廟宇。

盤點少數民族樂器

我國的民族樂器按照其性能的不同,可分為吹、拉、彈、打四類,本任務是盤點少數民族樂器,歡迎大家一起協作,有些詞條分值高的但是質量不高,不要錯過喔~

熱瓦普
熱瓦甫
蘆笙
月琴
琵琶
瑤族

堂鼓
象腳鼓
鋼琴

排鼓
骨笛
木鼓
木葉
碰鈴
腰鼓
葫蘆笙
銅鼓
蜂鼓
勒尤
洞簫
伽倻琴
腰鈴
豎箜篌
艾捷克
大鼓
葫蘆絲
胡西它爾
彈布爾
三弦
光攏
阮鹹
弓琴

木琴
巴烏
海螺
考姆茲
鷹笛
竹笛
二胡
豎笛
短笛
納格拉
小提琴
卡龍
四胡
獨弦琴
吉他

柳琴
高胡
板胡
京胡
京二胡
椰胡
墜胡
墜琴
葫蘆胡
革胡
管子
口笛

板鼓
奚琴
拍板
冬不拉
雅托克
馬骨胡
竹鼓
棒棒
火不思
琤尼
天琴
口琴
鐵簧
小鑼
鳳首箜篌
牙箏
鑼鼓
東布爾
三胡
揚琴
嗩吶
杖鼓
大鑼
手風琴
庫布孜
銅鏡
八角鼓
侗笛
牛腿琴




石磬
口弦

長鼓
中胡

小鈸
龍頭三弦
卡龍琴
咚咚喹
篳篥
大筒
長號
打溜子
尺八
馬頭琴
芒筒
蒙古四弦琴
叮咚
鼻簫
口弦琴
木魚
薩它爾
梆子

牛腱琴
土胡
口細
橫笛
寧寧
排簫
竹筒
竹琴
都塔爾
庫木日依
蘆管
曲項琵琶
鉤鑼
雙飛燕
溜子鑼
曼多林
姊妹簫
筆管
銅角
狍哨
單面鼓
竹口弦
銅鈸
方響
雲鑼
口簧
短簫


哈亞

玄琴
納格納鼓
低胡
苗族三弦
竹筒鼓
架鼓
悶笛
大金
鼻笛
小金
依姆欽
角胡
擂琴
銅鈴


篳魯
小二胡
阿烏
扁鼓
土塤
嚓拉器
革鼓
托布秀爾

木庫蓮

盤鈴
羌笛
手鼓

唎咧
嗶噠
陶塤
牛頭塤
葉笛
秦琴
喃嘟喝
宰靠

葦笛
羊角編鐘

單鼓
大廣弦

艾介克
甲鈴
柄鼓
葫蘆琴
達夫
四弦胡
都它爾
杵臼
拉阮
軋箏
築竹

達甫
梅巴
哩嚕
鋩鑼
切波
新笛
匏笙
四弦奚琴
吐良
鹿哨
蒙古琵琶
克亞克
南堂鼓

搏拊
五弦

恆格勒格
鼓板
羯鼓
渾圖日
尚庫布孜
橫簫
獨他爾
抱懷
批把胡熱
岡林
葉琴
銅鑼
多吉尺布
大瑪如
羊皮豉
亞加
虎鈕錞於
科詩耐依
響蔑
牛角號
四弦
響篾
迷迷
蘇那
鐵鼓
直笛
苗族二胡
修德日格胡熱
節特根
匹昌庫
化昌子
光囡
托立
黃嘎日特
光宰
光貫
光賓
光克拉
手鈴
鈸鑔
木鼓魚磬
光妥
羊角號
賓剎
統嘎
鋩聳
線木
臘港
嘎臘薩
麻短
墨克納
麻賓
麻闊
木魚兒
滿大林
郭墮
潘琅
銅羅
篳朗木叨
篳咪
篳羅木
庫波孜

熱布甫
塞依託爾
班羅
布蘭孜庫姆
篳嚕
匹麗麗亞
篳桂罕
巴利曼
篳提尤
蘇爾耐
喀什熱瓦甫
烏孜別克熱瓦甫
篳鈴埋
篳伙
薩帕依
恰克恰克
括朔克
篳粉
懷三
皮克利
篳南害
巴拉來卡
抱跛埋
魚磬
傣定
笓笓
四頁瓦
定旦
庫涅
拉比斯
二弦琴
手琴
曼佗林
定郭叨
破鼓
朋奴化
文土文
定郭埋
定郭拎
獨木鼓
哨葉
猴鼓

口弓
阮琵琶
裝嫪
口拜
克勒庫布孜
灼吧
牛角郎
雞婁鼓
六孔竹笛
四孔佤笛
瓦弱直笛
破口直簫
稻稈笛
單簧吹管
笛喔
色不孜克
白族小鼓
卡爾得乃
阿德爾那
斯爾那依
缺口簫
同肯
臀板
腳鈴
麥稈嗩吶
土笛
咪咪兒
木笛
鼻哨
膜笛
神鈴
哈爾馬力
扎比
俄比

來都嘎
篳斜
冊節
烏翁
阿塔
大皮鼓
展積
什鴉
蘇古都
期哩
板鈴
哇嗚
增疆
確索
彈撥爾
謝勒鐵爾
薩孜
坎吉

“八音”民族樂器列表

中國民間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出一系列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樂器,亦有依照樂器材質而形成的分類,古稱“八音”,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編鐘 | 特鍾) | 方響 | | 雲鑼 | 銅鼓 | | | | |
編磬 | 特磬
彈撥古琴 | | | 箜篌 | 琵琶 | 三弦 | | 柳琴 | 月琴 | 秦琴 | 獨弦琴
拉弦二胡 | 高胡 | 中胡 | 低胡 | 板胡 | 京胡 | 京二胡 | 馬頭琴 | 馬骨胡 | 牛腿琴 | 大廣弦 | 椰胡 | 墜胡 | 墜琴 | 大筒 | 大筒弦 | 葫蘆琴 | 葫蘆胡 | 土胡 | 角胡 | 三胡 | 四胡 | 擂琴 | 革胡 | 低音革胡 | 拉阮 | 奚琴 | 軋箏 | 胡琴
彈擊揚琴 |
笛子 | | 排簫 | | | 尺八 | 篳篥 | 管子 | 嗩吶 | 巴烏 | 芒筒 | 唎咧 | 口笛 | 新笛 | 侗笛
| | 蘆笙 | 葫蘆絲 | 葫蘆笙
|
| 大鼓| 板鼓 | 排鼓 | 南堂鼓 | 八角鼓 | 羯鼓 | |
木魚 | | | 鼓板 | 拍板 | 梆子
其他骨笛 | 口弦 | 木葉

中國民族樂器

樂器類別樂器名稱
吹奏樂器木葉| 紙片| 竹膜管(侗族) | 田螺笛(壯族) | 招軍(漢族) | 吐良(景頗族) |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 口笛(漢族) | 樹皮拉管(苗族) | 竹號(怒族) | (漢族) | 尺八 | 鼻簫(高山族) | (漢族) | 排笛(漢族) | 侗笛(侗族) | 竹筒哨(漢族) | 排簫(漢族) | (克木人) | (漢族) | (漢族) | (藏族) | 展尖(苗族) | 姊妹簫(苗族) | 冬冬奎(土家族) | 蓽達(黎族) | 口利咧(黎族) | 嗩吶(漢族) | (漢族) | 雙管(漢族) | 喉管(漢族) | 芒筒(苗族) | (漢族) | 蘆笙(苗| 瑤| 侗族) | 確索(哈尼族) | 巴烏(哈尼族) | 口哨(鄂倫春族)
彈撥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 竹製口弦(彝族) | 樂弓(高山族) | 琵琶(漢族) | (漢族) | 月琴(漢族) | 秦琴(漢族) | 柳琴(漢族) | 三弦(漢族) | 熱瓦甫(維吾爾族) | 冬不拉(哈薩克族) | 扎木聶(藏族) | (漢族) | 古琴(漢族) | 伽耶琴(朝鮮族) | 豎箜篌| 雁柱箜篌
拉奏樂器梆子(漢族) | (高山族) | 叮咚(黎族) | 梨花片(漢族) | 臘敢(傣族) | 編磬(漢族) | 木鼓(佤族) | 切克(基諾族) | (漢族) | 鑼(漢族) | 雲鑼(漢族) | 十面鑼(漢族) |(漢族) | 碰鐘 | (漢族) | 編鐘(漢族) | 連廂棍(漢族) | 喚頭(漢族) | 驚閨(漢族) | (漢族) | 木魚(漢族) | 吾攵(漢族) | 法鈴(藏族) | 腰鈴(滿族) | 花盆鼓(漢族) | 銅鼓(壯| 仡佬| 布依| 侗| 水| 苗| 瑤族) | 象腳鼓(傣族) |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 漁鼓(漢族) | 塞吐(基諾族) | 京堂鼓(漢族) | 腰鼓(漢族) |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 太平鼓(滿族) | (藏族) | 撥浪鼓(漢族) | 揚琴(漢族) | 竹筒琴(瑤族) | 蹈到(克木人) | 薩巴依(維吾爾族)
打擊樂器樂鋸(俄羅斯族) | 拉線口弦(藏族) | 二胡(漢族) |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 三胡(漢族) | 四胡(漢族) | 板胡(漢族) | 墜琴(漢族) | 墜胡(漢族) |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 擂琴(漢族) | 二弦(漢族) | 大筒(漢族) | 馬頭琴(蒙古族) | 馬骨胡(壯族) | 艾捷克(維吾爾族) | 薩它爾(維吾爾族) | 牛腿琴(侗族) | 獨弦琴(佤族) | 雅箏(朝鮮族) | 軋箏(漢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