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鑼鼓

舟山鑼鼓

舟山市地處杭州灣以東、長江口以南的浙江東北部,其豐富的海洋資源是當地民眾生產、生活的基礎,而特定的生產方式、生活習俗孕育了獨特的民間藝術,舟山鑼鼓就是其中的代表。舟山鑼鼓以鑼、鼓、鈸及鎖吶為基調,間以絲竹,音響宏壯,鏇律急盪奔放,氣氛極為熱烈,具有鮮明海海島特色。解放後這一民間藝術,經過加工改進慢慢地搬上了舞台。主要作品有:《漁舟凱歌》、《東海漁歌》、《漁民歡樂》等。

基本資料

舟山鑼鼓舟山鑼

名稱:舟山鑼鼓

時間:2006年
類別:民間音樂
地區:浙江
編號:Ⅱ-43
申報地區或單位:浙江省舟山市

簡介

舊時的舟山鑼鼓大多出現在鄉里民間的紅白喜事、廟會慶典及漁民祭海等活動中。建國後50年代,在專業音樂工作者的參與和整理下正式定名為“舟山鑼鼓”。隨後在1957年莫斯科舉辦的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會上榮獲世界民間音樂比賽金質獎章,從此走向世界。
“舟山鑼鼓”樂器配製齊全,兩大主奏樂器,由13面鑼組成的“排鑼”和由5面鼓組成的“排鼓”,演奏風格獨特,音量對比鮮明,音響色彩豐富。
六十年代,舟山鑼鼓曾紅極一時。許多國家級藝術團體紛紛到舟山學習舟山鑼鼓,有些團體還把舟山鑼鼓作為出國演出的重點節目。如1976年中國藝術團赴美演出的舟山鑼鼓曲目《漁舟凱鏇》等,深受國內外觀眾的歡迎。1987年,“舟山鑼鼓”的傳統曲目《舟山鑼鼓》、《八仙序》、《漁家樂》、《沙調》、《潮音》(純鑼鼓曲)等被編入《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浙江卷》。許多曲目曾被灌製成唱片。“舟山鑼鼓”既是舟山寶貴的海洋民間藝術資源,也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藝術瑰寶。
文革後,由於市場經濟和多元文化的衝擊,老藝人的相繼過世,一批較為年輕的藝術人才棄藝從商,“舟山鑼鼓”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一度沉寂。近年來,在政府與文化部門的大力關注下,在音樂工作者的努力和民間藝人的積極配合下,“舟山鑼鼓”又進入了振興階段。目前全市已有舟山鑼鼓演奏隊二十餘支,作品多次在省內和全國獲獎。

歷史溯源

早在明清時期就在定海廣為流傳。相傳最早起源於航海,船靠碼頭用它來招徠客人,航行時用它助興解寂,遇霧時用它來傳遞信息。後大戶從家婚嫁喜慶、祝壽做生,新船下海、喬遷新居、開張營業,也少不了約請一班鼓手吹打一番。
舊時的舟山鑼鼓大多出現在民間鄉里的紅白喜事、廟會慶典及漁民祭海等活動中。1949年後,這一民間音樂形式在專業音樂工作者的參與和整理下正式定名為舟山鑼鼓。在1957年莫斯科舉辦的世界青年聯歡節上,舟山鑼鼓曾榮獲世界民家音樂比賽金質獎章。

藝術特色

舟山鑼鼓舟山鑼鼓

舟山鑼鼓是大套復多段吹打樂。樂隊中吹、拉、彈、打各項樂器,配製齊全,兩大主奏樂器--排鼓、排鑼別致新穎,演奏風格獨特,音樂、音量對比鮮明,音響色彩豐富,具備能表達多種情趣的功能。
舟山鑼鼓樂器配製齊全,其中的兩大主奏樂器分別是由十三面鑼組成的排鑼和由五面鼓組成的排鼓,其演奏風格獨特,音量對比鮮明,音響色彩豐富。
舟山鑼鼓代表性的傳統曲目有《舟山鑼鼓》、《八仙序》、《漁家樂》、《沙調》、《潮音》等,均被編入《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浙江卷》,還有許多曲目被灌製成唱片。

發展情況

六十年代,舟山鑼鼓紅極一時,許多專業文藝團體如:中國藝術團、中央民族樂團等國家級院團紛紛到舟山學打舟山鑼鼓,有些團體還把舟山鑼鼓作為出國演出和平時演出的重點節目,如1 976年中國藝術團赴美演出的“漁舟凱歌”等,深受國內外觀眾的歡迎。
時代進入二十一世紀,舟山鑼鼓這支海島民間奇葩越開越鮮艷。近年來,用"舟山鑼鼓"形式創作的作品多次在國家級及省級各類比賽中獲獎。尤其是2002年純打擊樂齊奏“沸騰的漁都”,以其熱烈、火爆的氣氛,豐富、多變的演奏,博得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在浙江省首屆民間鑼鼓大賽中,獲得創作、演奏雙金獎,。並被邀請參加浙江省2003年新春團拜會演出。該曲既保留了"舟山鑼鼓"的鑼鼓精華,又增添了許多新的元素,使人感覺氣勢恢宏,激動人心,是近年來"舟山鑼鼓''改編較為成功的作品之一。
隨著民眾性文化活動的蓬勃發展和當地政府對民間傳統文藝的重視支持,"舟山鑼鼓"在民間的發展也十分迅速。現在,不但區政府所在地沈家門有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舟山鑼鼓"隊,而且在海島漁村也活躍著數支頗有地方特色的“舟山鑼鼓隊”,如蝦峙島的“女子舟山鑼鼓隊”。她們在各種節日慶典、文藝演出等文化活動中,以其熱烈、歡快、激情的表演,給活動增加了火爆、喜慶的氣氛,深受民眾的歡迎。
2003年8月,普陀區舉行了規模空前的首屆中國沈家門漁港民間民俗大會。舟山鑼鼓作為當地最有特色和表現力的民間傳統文藝項目之一,在民間民俗大會的踩街巡遊和文藝演出中進行了精彩的演示,受到來自全國各地廣大觀眾的好評。
但是,20世紀60、70年代以後,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文化娛樂形式的多樣化,舟山鑼鼓這一區域性文化表現形式逐漸邊緣化。隨著老藝人的相繼過世和一批後起藝術傳人的棄藝從商,舟山鑼鼓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急需加以保護。

傳承意義

由於地域特色,舟山鑼鼓表現了東海漁民那種豪爽粗獷的格和戰鬥風浪的壯闊、驚險場面以及開船、攏洋等節日歡騰熱烈的氣氛。
舊時的舟山鑼鼓大多用以出會。抬閣、海祭、攏洋、歡慶等民間活動。當時鑼鼓簡單,形式單一,後在同外來民間文化藝術交往中,逐漸得到豐富和發展。從單一到複雜,從呆板到靈巧,先後出現了“太平鑼”、“船形鑼鼓”、“三番鑼鼓”。尤其到建國後50年代,在專業音樂工作者的參與和整理下,將民間的舟山鑼鼓改編成大型吹打樂“海上鑼鼓”,並在1957年莫斯科舉行的第七屆青年聯歡節的民間音樂比賽中榮獲金質獎,這才使“舟山鑼鼓”走向世界。

中國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音樂又稱民間歌謠、民俗音樂、民間短篇詩歌等,簡稱民謠、民歌、民樂或民曲,國際民間音樂協會的解釋定義為“經過口傳過程發展起來的普羅大眾音樂”,也就是該音樂散布過程,純粹是由演奏者或音樂接收者記錄教習,並親自相傳所得。其範圍包含歌曲、簡單樂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調與步伐。
左權開花調 | 河曲民歌 | 蒙古族長調民歌 | 當塗民歌 | 巢湖民歌 | 畲族民歌 | 興國山歌 | 興山民歌 | 桑植民歌 | 梅州客家山歌 | 中山鹹水歌 | 崖州民歌 | 儋州調聲 | 石柱土家兒調 | 巴山背二歌 | 傈僳族民歌 | 紫陽民歌 | 裕固族民歌 | 藏族拉伊 | 靖州苗族歌 | 川江號子 | 南溪號子 | 木洞山歌 | 川北薅草鑼鼓 | 侗族大歌 | 侗族琵琶歌 |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 彝族海菜腔 | 那坡壯族民歌 | 澧水船工號子 | 古琴藝術 |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 蒙古族四胡音樂 | 嗩吶藝術 | 遼寧鼓樂 | 江南絲竹 | 海州五大宮調 |嵊州吹打 | 舟山鑼鼓 | 十番音樂 | 魯西南鼓吹樂 | 板頭曲 | 宜昌絲竹 | 枝江民間吹打樂 | 廣東音樂 | 潮州音樂 | 廣東漢樂 | 梁平癩子鑼鼓 | 土家族打溜子 | 河北鼓吹樂 | 晉南威風鑼鼓 | 絳州鼓樂 | 上黨八音會 | 冀中笙管樂 | 銅鼓十二調 | 西安鼓樂 |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 回族民間器樂 | 文水子 | 智化寺京音樂 | 五台山佛樂 | 千山寺廟音樂 |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 武當山宮觀道樂 |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 南音 | 泉州北管 | 黃河號子 | 武德鎮抬鼓 | 西坪民歌 | 淅川鑼鼓曲 | 豐收鑼鼓 | 石台十番鑼鼓 | 酉華唱經鑼鼓 | 留左吹打樂 | 高郵民歌 | 海門山歌 | 南鄉田歌 | 萬載紙棚山歌 | 靖安打鼓鏟山歌 | 銅鼓客家山歌 | 豐城花釵鑼鼓 | 運河船工號子 | 襄陽火炮 | 八十八行 | 單弦拉戲 | 向壩民歌 | 黃州點子 | 房陵鑼鼓歌 | 呂家河民歌 | 絲弦鑼鼓 | 盪腔鑼鼓 | 民間歌謠 | 超化吹歌 | 硪工號子 | 洛陽海神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