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癩子鑼鼓

梁平癩子鑼鼓

梁平癩子鑼鼓是重慶市梁平縣境內流傳的一種民間器樂。距今已有1000餘年歷史,它是梁山祖輩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是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和主要文化娛樂活動方式。

簡介

梁平癩子鑼鼓是重慶市梁平縣境內流傳的一種民間器樂。在梁平,前人有"蜀人朝山,鑼鼓喧天"之說。歷年來,梁山癩子鑼鼓與當地民眾的生活緊密相連,每逢

節日盛會、開業慶典、生日禮儀、婚喪嫁娶等,人們總愛用梁山鑼鼓來渲染氣氛。一年一度的梁山鑼鼓迎春搶彩已成為當地代代相傳的民俗習慣。此外,還可根據人們生產勞動、生活的需要,即興在鄉村院壩、田間地頭進行演奏娛樂。

演奏樂器

梁平癩子鑼鼓的樂器有二鼓、馬鑼、鈸、大鑼、鉤鑼、鑔子六種,樂隊由五人組成,打馬鑼者兼打鉤鑼。

歷史溯源

梁山癩子鑼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起源年代已不可考。據清代該縣文人藍逸清的《竹枝詞》記載,梁平癩子鑼鼓應該在明清之際就已廣為流傳。

根據當地傳說,梁山癩子鑼鼓起源於唐朝,但具體年代已無從考證。傳說一日,皇帝無事,找來身邊隨從打鑼,由於缺一人打馬鑼,得知獄中有一人可用,皇帝就差人到監獄中找來。此人聰明能幹、刻苦好學,馬鑼打得很好,皇帝十分高興,就把他留在身邊的鑼鼓班子裡,常年習練鑼鼓。由於他是獄中犯人,與常人有別,皇帝就給他立了一條規矩:凡打鑼時他一人不能坐只能站著打。所以,馬鑼也叫"站場"。延續至今,凡打馬鑼者都須站立而不得入座。後人為了表示對皇帝和鑼鼓創始人的崇拜和敬仰之情,凡在農家院舍打鑼鼓,都必須在正室(俗稱堂屋)打,儘管經過數代的傳承,這種習慣卻始終都不曾改變。

藝術特色

全國各地鑼鼓流派甚多,但梁山癩子鑼鼓不同於其它派別,它風格特殊獨具一格。梁山癩子鑼鼓是以"十八癩子"的鑼鼓引子為代表,主要有"老癩子"、"花癩子"、"鴛鴦癩子"、"刁癩子"、"乾癩子"、"重葫蘆"、"南山網"等。其中十八癩子的主要曲目有《老癩子》、《佬癩子》、《花癩子》等。頭與尾常用的曲目有《金銀燈》、《戰靈芝》、《急尾子》。在演奏過程中,一口氣要打十八個段子,分別由三個段子組成一組,共六組,每個組必有馬鑼開頭的段子、鈸開頭的段子和大鑼開頭的段子。梁山鑼鼓6種樂器,分別由5人組合參與,其中打馬鑼者兼打鉤鑼。在此基礎上,又發展為包括"金銀燈"、"金銀花"、"紅繡鞋"等上百種鑼鼓引子。在運用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鑼鼓引子,在幾種樂器共同配合下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鑼鼓引子。儘管梁山鑼鼓受家族傳承方式的影響,相鄰各地域的鑼鼓引子的打法都各具特色,但"十八癩子"在梁平縣範圍內由幾十個鑼鼓班子同時演奏,都能做到天衣無縫、規範統一。

要領

要學好梁山鑼鼓,首先要熟記鑼鼓引子的譜子,做到:"心合口,口合手,心口手三合一",在使用過程中各種樂器不得串位、混雜。需打出:"音韻起翹,輕重緩急、乾淨潔白"十二字要領。要打好梁山鑼鼓非一朝一日之功夫,需要勤學苦練,熟練掌握。

聚奎鎮的鑼鼓遠近聞名,技藝超群,是梁山鑼鼓盛行地之一。明達鎮、禮讓鎮的鑼鼓也頗有影響,獨具特色。此外,仁賢鎮、蟠龍鎮也廣為盛行。一些地方條件艱苦,沒有足夠的鑼鼓練習,就用臉盆當作鑼鼓使用。

傳承意義

梁山鑼鼓距今已有1000餘年歷史,它是梁山祖輩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是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和主要文化娛樂活動方式。由於它具有聲音洪亮、氣氛熱烈、耐人尋味的特點,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解放以來,我縣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梁山癩子鑼鼓的發掘、整理,收集了大量的鑼鼓引子,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鑼鼓比賽,營造節日氣氛,豐富文化生活。

1986年,韓國長江中下遊民族風情考察團一行專程來梁平考察,目睹了梁山癩子鑼鼓表演後稱讚道:"梁山癩子鑼鼓風格獨到,鄉土氣息濃厚,頗具民族特色,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日本民間文化研究考察團來梁平縣了解梁山鑼鼓,專家們對此高度評價。

目前一些藝人相繼去世,現有藝人年歲已高,年輕人又不願學打鑼鼓,故鑼鼓藝人日漸減少,只得將原有的樂班合併演奏。在此情勢下,梁平癩子鑼鼓瀕臨滅絕 。

中國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音樂又稱民間歌謠、民俗音樂、民間短篇詩歌等,簡稱民謠、民歌、民樂或民曲,國際民間音樂協會的解釋定義為“經過口傳過程發展起來的普羅大眾音樂”,也就是該音樂散布過程,純粹是由演奏者或音樂接收者記錄教習,並親自相傳所得。其範圍包含歌曲、簡單樂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調與步伐。
左權開花調 | 河曲民歌 | 蒙古族長調民歌 | 當塗民歌 | 巢湖民歌 | 畲族民歌 | 興國山歌 | 興山民歌 | 桑植民歌 | 梅州客家山歌 | 中山鹹水歌 | 崖州民歌 | 儋州調聲 | 石柱土家兒調 | 巴山背二歌 | 傈僳族民歌 | 紫陽民歌 | 裕固族民歌 | 藏族拉伊 | 靖州苗族歌 | 川江號子 | 南溪號子 | 木洞山歌 | 川北薅草鑼鼓 | 侗族大歌 | 侗族琵琶歌 |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 彝族海菜腔 | 那坡壯族民歌 | 澧水船工號子 | 古琴藝術 |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 蒙古族四胡音樂 | 嗩吶藝術 | 遼寧鼓樂 | 江南絲竹 | 海州五大宮調 |嵊州吹打 | 舟山鑼鼓 | 十番音樂 | 魯西南鼓吹樂 | 板頭曲 | 宜昌絲竹 | 枝江民間吹打樂 | 廣東音樂 | 潮州音樂 | 廣東漢樂 | 梁平癩子鑼鼓 | 土家族打溜子 | 河北鼓吹樂 | 晉南威風鑼鼓 | 絳州鼓樂 | 上黨八音會 | 冀中笙管樂 | 銅鼓十二調 | 西安鼓樂 |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 回族民間器樂 | 文水子 | 智化寺京音樂 | 五台山佛樂 | 千山寺廟音樂 |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 武當山宮觀道樂 |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 南音 | 泉州北管 | 黃河號子 | 武德鎮抬鼓 | 西坪民歌 | 淅川鑼鼓曲 | 豐收鑼鼓 | 石台十番鑼鼓 | 酉華唱經鑼鼓 | 留左吹打樂 | 高郵民歌 | 海門山歌 | 南鄉田歌 | 萬載紙棚山歌 | 靖安打鼓鏟山歌 | 銅鼓客家山歌 | 豐城花釵鑼鼓 | 運河船工號子 | 襄陽火炮 | 八十八行 | 單弦拉戲 | 向壩民歌 | 黃州點子 | 房陵鑼鼓歌 | 呂家河民歌 | 絲弦鑼鼓 | 盪腔鑼鼓 | 民間歌謠 | 超化吹歌 | 硪工號子 | 洛陽海神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