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是千餘年來流傳在陝西省藍田縣普化鎮一帶專門用於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間吹打音樂。

文化標籤

時間:2006年

類別:民間音樂

地區:陝西

編號:Ⅱ-62

申報地區或單位:陝西省藍田縣

簡要概述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是千餘年來流傳在陝西省藍田縣普化鎮一帶專門用於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間吹打音樂。水會音樂源於隋,盛於唐,是唐代宮廷音樂傳至民間後,經和民間音樂融合後演繹成的一種地方特色的民間樂種,帶有濃厚的唐代風格。歷史上是專為做佛事、善事、祭祀而奏。按照演奏的內容和形式分為行樂(進行中演奏)和坐樂(室內誦經時演奏),其音樂鏇律委婉、清雅細膩、悅耳動聽。

歷史溯源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藍田縣位於關中平原東南部秦嶺北麓,是古長安南通荊楚巴蜀的門戶。這裡地貌奇特,山川原嶺皆有,全家嶺便坐落在橫嶺的淺嶺區,屬普化鎮北部的一個村子。全家嶺的村民有做佛事、善事的傳統習俗。
"水陸大會"通稱"水會",是-種古老的民同取水形式,是過去天旱時人們祈雨的一種帶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動。民間叫"取水",也叫"祈雨 "。在歷代的取水活動中伴同取水活動的這種吹打樂就叫"水會音樂"。因為它便於長途行走,也叫"行樂",水會音樂細膩悅耳,人們也把它叫做"細樂",據音樂史記,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云:細樂……以簫管笙(qin)嵇琴方響之類合動"。在聲勢浩大的取水活動中,水會音樂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正象人們常說"水會不動樂,馬角不起駕"。

據唐段安節所著的《樂府雜錄》記載,唐貞元車間(公元785年--805年),關中-代遇到大旱災,唐德宗下令讓長安一代民眾祈雨,當時東市和西市都組織了祈雨隊伍,並進行了音樂比賽,德勝者還受剄皇上的獎賞",從那以後,祈雨比賽音樂便在關中一帶形成一種風俗。這種風俗一直流傳在民間。據藍田田家村樂社老樂工講:過去田家村樂社除每年天旱時去周至縣太自山取水外,還常和西安的幾個樂社斗樂比賽,看來這種風俗流傳於沿終南山麓一帶,長安、藍田、周至等樂社都有類似的朝廟賽樂活動。

在陝西省著名的文物聖地藍田水陸庵大殿壁塑上三千七百多尊泥塑中的五百羅漢過海,那些飄弋在滔滔海洋里的珍禽異獸所拿的器樂和編排與水會器樂及編排基本類同,據藍田《縣誌》記載,水陸庵建自隋文帝開皇年間公元581--591年)。唐、明時期對此廟都進行過復修,而秋樹廟水會樂社和全家嶺樂社的社址距水陸庵只有三四里之遙,僅一河之隔,據調查,過去這兩個樂社在除了取水外,還常在三官廟、水陸庵朝廟奏樂念經,其經韻和水陸庵和尚農升念的經韻相同據藍田《縣誌》記載《禱水旱》已是古時而傳,可惜沒有記載的年代。根據上述資料推測,藍田會音樂產生於水陸大會活動。很可能是隋唐時就流傳在民間的一種俗樂。它吸收融合有宗教音樂和其它音樂因素,屬於廟會音樂的一種,是典型的取水音樂。

藝術特色

水會音樂在歷史上主要為民間廟會、取水伐馬角、大型祭祀活動、水陸道場等這樣的佛事、善事、祭祀類活動伴奏,屆時,人們便能見到浩浩蕩蕩的隊伍中響起悠揚的水會音樂。後來水會音樂主要用於取水或作水陸道場時用,每逢過年時,也會在村中神廟前吹奏,作為祭祠性娛樂活動。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分為行樂和坐樂兩類,因演奏所涉事由嚴肅、莊重,故從不用於喜慶婚俗場合。水會音樂質樸、清越、雅致、細膩,與激越、粗放的秦腔形成鮮明對照。常見曲目有《清江頌》、《小曲子》、《三聯子》、《八板》、《宮調》、《老釘缸》等。

它的高雅與民間流行的龜茲樂不同。龜茲樂是盛唐時由西域引進,因當時被宮廷認為是不入流的低俗音樂,對之不屑一顧。而在民間卻廣為流傳,至今風行不衰,無論誰家婚喪嫁娶都會用到它。水會音樂與龜茲樂不同,它的弦律委婉,清雅細膩,悅耳動聽,稱為細樂。經過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沉澱,原先盛行於藍田各地的水會音樂如今僅在藍田縣普化鎮能看的到了。如果不對普化的水會音樂進行挖掘搶救,恐怕不久,它將永遠從我們眼前消失了。

藍田水會音樂手抄傳譜原有八十多種曲牌,其記譜法為唐代燕樂半字譜,這也是它歷史久遠的實證。

水會音樂在藍田有三處,它們是藍田東川的秋樹廟村水會樂社,全家嶺村水會樂社和西川的田家村水會樂社。過去在這些樂社中,不管那家取水,都是聲勢沽大波及甚廣,取水時一般觀眾多達二三萬人。龐大的取水隊伍舉著四十多面龍鳳旗,-個直徑六七尺大的萬人傘,兩個蝴蝶扇,在笙管齊鳴鑼鼓喧天的樂曲聲中吵下"馬角"(產生出水會主角神)以"馬角"為主神發號施,令,-切聽從"馬角"指示,在水會音樂的吹秦下,"馬角"率領取水隊伍到各自的山洞,廟宇去取永,例如:藍田全家嶺樂社是在洛南縣的黃龍廟(黃龍洞)取水,距社址二百多里。秋樹廟水會樂社是在藍田的溪永洞取水,距社址五六十里。田家村水會.樂社是在周至縣的太白山取水,往返也在五六百里之遙。而馬角和音樂伴同取水隊伍到半道,就住在半道的廟裡(一般都有自己的關係廟),當取水人取水回來時,他們又把取的水護送回本地的廟裡,將取回來的水簍高懸於廟,水會音樂一直伴同到底,直等到天下雨方罷。
水會音樂也用與廟會活動,僅朝廟奏樂形式就有兩種,一種是"路拍"。另一種是"坐夜曲"。"路拍",路途行走演奏,也叫行樂,演奏時隊伍龐大,一般都是套曲形式,也全是取水樂曲。例如:全家嶺永會樂社在朝廟時路途演奏《清江頌》,《小曲子路 (pei)》、《敢中砂》組成的套曲連奏。樂曲《清江頌》、《小曲子路歪》一般緩慢悠揚。而《敢中砂》用在樂曲結束時速度較快,爭加氣奮,使套曲尾聲形成高潮,("敢"--趕字,"砂"--剎字,原譜名是同音別字是快中停止的意思)。
坐夜曲一般在念經中輪換演奏,是小型合奏形式,如:《粉紅蓮》、《散拍坐夜》等樂曲,在演奏時樂器只用吹奏樂和打擊樂小三件:木魚、磬、碰鈴。在返回的路途中,又演奏水會樂曲《編官一聯子、二聯子、三聯子》套《小曲子路拍》接((編官四聯子))組成的套曲反覆演奏。
水會音樂使用的樂譜,是唐代燕樂半字譜,也稱"俗字譜",例如:樂曲《尺調敢中砂》的樂譜。從藍田三個樂社的樂譜看,大都是十個譜字,也基本相同,只有個別字不同。
秋樹廟樂社的笛子全都是自製,這些笛子是用實竹(木竹)掏通通孔後,再鑽通各音眼和吹孔,其特點沒有膜孔,比一般笛子粗而短,叫笨笛,吹奏時必須在水裡浸泡才能吹出聲音來'叫飲笛,其音色悠揚富有特色。在吹奏樂里還有笙管簫,打擊樂十多件。如。高把鼓、鑲鑲子、貢鑼、三星鑼(雲鑼)、梆子、木魚、擊子、鐺子、大鐃、鉸子、碰鈴、磬等。這些器樂在合奏時,一般有六七支笛、六七支笙,兩個低音笙(叫馬笙)和管簫組成的吹奏樂隊,與打擊樂配合演奏,方構成"水會音樂",其風格別致、清雅。
三、水會音樂和西安古樂的關係及教派。
藍田田家村樂社把水會音樂也叫細樂,它的活動規律和西安古樂有所類同,在除取水活動外,每年七月七雲遊長安的太行山七十二湯房和八里原上的貞武廟給神奏樂、唱道情(道情--唐代的道歇),還常和西安幾個樂社比賽,樂曲演奏和西安古樂也基本相同。看來它是西安古樂的一個支流。屬道教音樂。
藍田秋樹廟和全家嶺水會樂社從樂譜和有些曲名來看,也很象西安古樂,但是在演奏風格上卻不一樣。例如:西安古樂以打擊樂起奏。而藍田水會音樂卻以吹奏樂笛子起奏。有些曲目在古樂中還未見到。如:《散拍坐夜》等。從打擊樂高把子鼓的演奏形式與西安古樂高把子鼓的演奏形式來看區別很大,西安古樂節拍明顯,有板有眼。教派也不一樣。就全家嶺永會樂社和田家村水會樂社來看,一個念經,一個唱道情,僧道分明。看來在水會音樂中融合著各種色彩。它於西安古樂有一定的親源關係。

傳承意義

藍田水會音樂從樂隊樂器構成、曲目、記譜法等方面顯示了很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搶救傳承這一民間特有音樂形式,對於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發展有重要價值。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遭受重創後,多年來一直處於瀕危狀態,樂譜所剩無幾,樂器亦大量丟失損毀,老藝人已相繼謝世,搶救傳承工作刻不容緩。

中國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音樂又稱民間歌謠、民俗音樂、民間短篇詩歌等,簡稱民謠、民歌、民樂或民曲,國際民間音樂協會的解釋定義為“經過口傳過程發展起來的普羅大眾音樂”,也就是該音樂散布過程,純粹是由演奏者或音樂接收者記錄教習,並親自相傳所得。其範圍包含歌曲、簡單樂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調與步伐。
左權開花調 | 河曲民歌 | 蒙古族長調民歌 | 當塗民歌 | 巢湖民歌 | 畲族民歌 | 興國山歌 | 興山民歌 | 桑植民歌 | 梅州客家山歌 | 中山鹹水歌 | 崖州民歌 | 儋州調聲 | 石柱土家兒調 | 巴山背二歌 | 傈僳族民歌 | 紫陽民歌 | 裕固族民歌 | 藏族拉伊 | 靖州苗族歌 | 川江號子 | 南溪號子 | 木洞山歌 | 川北薅草鑼鼓 | 侗族大歌 | 侗族琵琶歌 |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 彝族海菜腔 | 那坡壯族民歌 | 澧水船工號子 | 古琴藝術 |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 蒙古族四胡音樂 | 嗩吶藝術 | 遼寧鼓樂 | 江南絲竹 | 海州五大宮調 |嵊州吹打 | 舟山鑼鼓 | 十番音樂 | 魯西南鼓吹樂 | 板頭曲 | 宜昌絲竹 | 枝江民間吹打樂 | 廣東音樂 | 潮州音樂 | 廣東漢樂 | 梁平癩子鑼鼓 | 土家族打溜子 | 河北鼓吹樂 | 晉南威風鑼鼓 | 絳州鼓樂 | 上黨八音會 | 冀中笙管樂 | 銅鼓十二調 | 西安鼓樂 |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 回族民間器樂 | 文水子 | 智化寺京音樂 | 五台山佛樂 | 千山寺廟音樂 |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 武當山宮觀道樂 |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 南音 | 泉州北管 | 黃河號子 | 武德鎮抬鼓 | 西坪民歌 | 淅川鑼鼓曲 | 豐收鑼鼓 | 石台十番鑼鼓 | 酉華唱經鑼鼓 | 留左吹打樂 | 高郵民歌 | 海門山歌 | 南鄉田歌 | 萬載紙棚山歌 | 靖安打鼓鏟山歌 | 銅鼓客家山歌 | 豐城花釵鑼鼓 | 運河船工號子 | 襄陽火炮 | 八十八行 | 單弦拉戲 | 向壩民歌 | 黃州點子 | 房陵鑼鼓歌 | 呂家河民歌 | 絲弦鑼鼓 | 盪腔鑼鼓 | 民間歌謠 | 超化吹歌 | 硪工號子 | 洛陽海神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